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坝基扬压力、渗压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受库水位、温度、时效、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转弯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大、对直线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古田溪四级大坝部分坝段坝基扬压力较大的问题,应用坝基总扬压力模型和概率法对坝基扬压力性态和可能极值进行了分析,由此进一步分析了典型坝段的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安江大坝坝基地质条件复杂,为监测坝基渗流性态,布置了较多扬压力观测仪器。文中对扬压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了坝基渗流性态,揭示了部分坝段扬压力偏高的原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29日以来,丰满大坝一直处于高水位运行。汛期最高水位达到263.41 m。对高水位期的坝顶激光水平位移、坝顶激光垂直位移、坝基纵向扬压力、坝基横向扬压力、坝体漏水、坝基漏水、大坝现场巡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凤滩大坝实测资料,对该坝4号坝块坝基扬压力的变化性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逐步回归数学统计模型分析各环境量因子对坝基扬压力的影响程度,利用相关系数法和滞后模型分析扬压力滞后于库水位的滞后时间的变化,得出该坝块坝基地质性态的改变是引起扬压力异常的主要原因。文中所采用的相关系数法和滞后模型也可以应用到土石坝渗流分析、混凝土大坝各变形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期蓄水及运行过程中,对泄洪坝段的渗流状态进行了跟踪监测。实测渗流性态分析表明,泄洪坝段坝体及基础渗压和排水量一般较小,其分布及变化符合一般规律。三峡工程泄洪坝段实测渗流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7.
石门拱坝已有20余年渗流的观测实际资料,8#~12#坝段基础未设灌浆帷幕,出现了一些特殊渗流现象,形成了一个渗流通道,和1#~7#坝段坝基渗水显然不一样,扬压力增大,与原设计想法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型监测为基础,将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对乐滩水电站运行期大坝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价。位移分析表明:坝基变形量及测值变幅普遍小于坝顶,由于分析时段内库水位变化较小,温度是影响坝体变形的控制因素;坝顶沉降量冬季大、夏季小,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U”形分布,河谷坝段沉降普遍大于岸坡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夏季向上游变化,冬季向下游变化,沿横河向呈不规则敞口“W”形分布,这与不同坝段的结构有关。挠度分析表明:坝体水平变形量随观测高程的降低呈递减规律,坝顶衰减速率快,至坝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坝体变形的时间演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正常,大坝目前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原型监测和数值仿真试验成果,研究了小湾特高拱坝首蓄期坝基变形特性。通过集成和整合理论推导、相关分析、综合过程线对比分析、工程类比、数学模型分析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形成了一套变形分析和状态评估的方法。首先,运用实测值过程线分析、特征值统计、相关分析等定性半定量方法归纳和总结了坝基的变形特征,找出若干需要重点关注的“疑点”问题。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数学模型分析、成因分析、数值仿真试验等定量方法进行物理解释和机理分析。最后,运用工程类比、模型监控等综合比较的方法,对坝基的变形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首蓄期小湾坝基整体向下游和两岸山体方向变形,径向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切向水平位移,河床坝段径向位移大于岸坡坝段径向位移,变形空间对称性总体较好;拱端切向变形较小,未见重大异常。河床坝基径向变形尽管较大,但变化符合力学规律,当前仍处于可控状态。综合分析认为,小湾特高拱坝经受了1218m高库水位作用的考验,坝基变形规律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坝基础局部扬压力异常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坝基局部扬压力异常机理的分析中通常存在不确定性。本文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实例中Up07孔位扬压力异常的形成机理。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库水水压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2)通过涌水试验确定了相关渗径的渗流强度以及趋于稳定的时间;3)通过随后的封孔试验揭示了相关渗径传递渗压的敏感性;4)通过水质分析探讨了坝踵帷幕体局部防渗效果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湖南镇大坝右坝肩地下水位长期偏高,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库水位是主要影响因素;较高库水位时的渗流场分析表明,库水渗过18~22坝段和右灌浆平洞基础,直接对右坝肩地下水进行补给;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分析揭示出,18坝段以右坝基存在深层防渗薄弱部位,应采取帷幕加深补强灌浆并辅以排水等措施,降低右坝肩地下水位,以保证右坝肩和大坝的长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从某水库大坝和涵洞监测断面的地基、换填砾质土、截渗槽的工程特性和土料特性出发,根据渗流监测成果,对中坝和涵洞部位渗流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这些部位的渗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渗径推断和平均渗透系数推算;根据监测的异常渗流过程,判断了异常渗流原因,对大坝和涵洞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目前,该水库大坝和涵洞仍处于渗流稳定过程中,经回归分析,坝体和坝基渗压水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库水位,出现的异常渗流情况还不至于对大坝和涵洞的安全运行产生危害,有待继续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3.
陈村大坝坝基渗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村大坝坝基地质条件复杂,微细裂缝发育,帷幕灌浆质量不高,排水效果不好,致使坝左部及坝基两头渗压系数偏高,未达设计要求,后采用“堵排结合,先堵后排”的坝基处理方法,便渗压系数基本上符合设计要求。本文对渗压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工程地质及防渗处理陈村大坝坝基由志留纪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和砂质页岩互成。岩层产状,走向北东30°,倾向下游偏左岸。坝区岩层除原生的单斜层状构造外,较大的断层有F_(11)、  相似文献   

14.
马毅 《甘肃电力》1997,(4):44-48
根据碧口土石坝心墙渗压计观测成果,分析了心墙非稳定渗流变化机理,库水位与心墙渗流的补给关系,阐述了渗压水位“滞后”库水位的原因,渗压水位变化过程与库水位在高水位维持期及低水位维护期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由传感器采集到的地下水宏观动态信息可以反映坝基帷幕体的防渗性能及其时效,然而在多个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评价指标不一致现象.采用分布式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可以消除这种现象.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某坝13号坝段坝基地下水宏观动态与帷幕体防渗效果的分析,其结论较为符合该坝基帷幕体性能衰减规律.分析得知:2003-2008年,该坝基帷幕体防渗效果呈现阶段性衰减,其中,2005年和2008年为该坝段帷幕体防渗性能相对明显衰减时期.  相似文献   

16.
富春江大坝河床14号坝段基础每年夏季出现周期性下沉,分析认为,该现象与富春江大坝特殊的地基条件及电站运行方式有关。通过有限元计算及统计模型定量分析,证实下游水位升高确会导致地基下沉。由于静力水准观测精度较高,发现了人工观测条件下不易发现的问题,为反演坝基力学参数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途径。同时,由于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对于勘探期间无法到达的区域,原位观测成果可作为对地质调查成果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7.
湖南镇大坝12^#坝段帷幕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镇大坝12#坝段挡水运行不久,曾发生帷幕后部渗漏量骤增、扬压力超限异常现象,经灌浆处理帷幕后部渗流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本文依据长系列渗流观测资料,对12#坝段帷幕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汛期,白山库前水位高达418.35m,超过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大坝漏水量增大,有的坝段基廊(285m)漏水量达143.39L/min,80年代.欧洲有三座拱坝(有些特点与白山拱坝相似,在河床坝段坝踵开裂漏水,危及大坝安全。大坝漏水量增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对拱坝安全,特别是沿坝基滑动问题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国产600MW机组凝汽器水位常用的测量装置,对测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针对水位测量容易存在偏差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优化测最方法,采用了远传式差压测量,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测量方法效果良好,水位测量值稳定且偏差很小,水位自动控制投入状态良好,测点的可靠性提高,维护工作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赵安民 《热力发电》2007,36(7):72-74
基于华能平凉发电公司1号炉汽包水位多测孔技术改造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汽包水位测量的原理和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方法。改造无需在汽包壁上开孔,可使各水位计测量互不干扰,减少了测量偏差,提高了汽包水位保护控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