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广义S变换提取地震旋回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震地层学中,可以采用时频分析方法刻画地层厚度的变化和地质特征的不连续性,研究特定沉积环境和岩性组合的变化。目前,通常采用短时Fourier变换或连续小波变换求取地震道的主能量和主极值频率,进行地震旋回研究,但由于小波变换的尺度与频率的关系并不确定,因此主要用于求取能量谱。介于短时Fourier变换和小波变换之间的S变换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特性,因此将S变换引入到地震地层学的研究中,用广义S变换代替短时Fourier变换或连续小波变换提取地震道的主能量和主极值频率,进行地震旋回特征分析。对S变换、短时Fourier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阐述了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性质。在广义S变换时频域,利用实际资料求取了地震道的主能量和主极值频率,分析了主能量和主极值频率的纵向变化规律。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试算表明,广义S变换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旋回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S变换的时[CD*2]频局部化思想,采用可灵活选择窗函数的广义S变换,以实际地震子波代替常规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系统地研究了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并首次提出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剖面。仿真实验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说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由此得到的高分辨剖面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波的主频,而且可以通过提取单频曲线或单频剖面,细致地研究局部构造的层位信息,为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广义S变换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S变换能根据实际地震信号的频率分布特点和时频分析的侧重点灵活地调节窗函数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加快或减慢窗时宽随频率的变化速度,使窗函数的振幅呈现多种非线性变化特征,更好地适应具体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在广义S变换实现时引入窗函数库、弦函数库、快速傅里叶反变换,使运算简洁、易行、高效,通过选取合适的参数组合,对得到的时频谱进行能量重新分配、重构,得到高分辨率地震信号。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地震信号时域和频域的分辨率,使地震剖面的构造特征和岩性特征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4.
广义S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聚集性,可以得到用来研究地层信息特征的单频数据体.但单频体分解过多会对地震数据分析带来不便,此外,如果信号在时频域上相距太近,甚至混叠,对地震信号的研究会带来很大困难.基于盲信号处理算法在广义S域中从众多的单频数据体中提取出一些有效的独立频谱分量,来识别地震剖面中的有用特征信息.在仿真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子波代替 S 变换中的基本小波,实现了应用在地震资料中的广义 S 变换。通过对理论薄层模型的试验得出,基于广义 S 变换的频谱可将大于 λ/8 的薄层检测出来,证明了广义 S 变换具有高定位的时频谱,而且广义 S 变换具有自适应时频窗,输入长度不受时窗的限制等优点,克服了离散傅立叶变换时窗的局限性,因此在傅氏变换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广义 S 变换的储集层频谱成像技术,并与傅氏变换频谱分解结果作了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地应用在了印尼、塔里木、准噶尔等多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广义S变换技术预测砂岩储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波变换和S变换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小波的推广,构建含有四类待定参数(振幅、能量衰减率、能量延迟时间及视频率)的基本小波,实现广义S变换。广义S变换的优点是在处理过程中无需测井数据的参与,直接将叠加剖面转换为地层反射剖面,可以直观地在剖面上进行地震相解释,结合钻井地质资料,还可进行沉积相研究。模型算例及应用实例表明,广义S变换可精确地确定地层反射界面的位置、识别薄储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波能量衰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S变换、广义S变换、短时Fourier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等地震信号时频分析方法的比较,阐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性质,模型数据试算表明算法的正确和有效性。给出基于广义S变换的波场能量——频率估算技术,提取瞬时等效吸收系数。二维实际地震数据试算表明,方法可行,可用于油气检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义S变换的低频瞬时能量谱油气检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讨论了S变换的优良性质,并对S变换作了进一步推广。将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子波代替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实现了应用在地震资料中的广义S变换。通过对原始地震数据做广义S变换,得到了S域中单频率段的复地震道;由单频率段的复地震道进一步求取瞬时属性,得到了广义“三瞬”,即广义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也称单频段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当储层中含有流体或气体时,会引起地震波能量和频率的变化,表现为高频段能量的衰减和低频段能量的增强,故利用基于广义S变换的低频瞬时能量谱可进行油气检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义S变换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探讨了利用广义S变换代替短时Fourier变换或连续小波变换,进行吸收衰减补偿的方法。对短时Fourier变换、连续小波变换、S变换和广义S变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是:①用广义s变换对高信噪比的叠加地震信号逐道进行时频分析;②在每个时间点,根据地层吸收特点提取各个频率的能量吸收衰减因子;③用加权方法对每个时间所对应的各个频率的广义S变换系数进行补偿,使各个频率在不同时间的能量相同;④将所有时间各个频率加权补偿的结果重构回地震记录,实现对地层吸收的补偿。模拟结果表明,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能够提高信号时频分布的分辨率。对实际二维地震数据的试算结果表明,基于广义S变换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能较好地对地层吸收进行补偿,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广义S变换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为一种介于连续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延伸方法,其突出特点为不同频率处具有不同分辨率。为了对川南丹凤场中联井剖面资料进行储层描述,本文运用了广义S变换分频处理技术,得到地震信号的瞬时参数。通过不同频率剖面的对比与研究,完成储层描述。  相似文献   

11.
S变换是由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发展而来的时频分析方法,动校正后共中心点道集(NMO-CMP)中相同时刻各道地震信号的振幅、相位基本一致,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混叠噪声在CMP道集中呈随机分布;将NMO-CMP道集叠加,以叠加道S变换谱为参考,可以判断出各道S变换谱中噪声与信号的分布。根据NMO-CMP道集中地震道S变换谱与叠加参考道S变换谱之间的偏离程度设计自适应滤波器,通过多级滤波、多次迭代的方法,提取多震源数据中的有效反射信号、分离混叠噪声。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模拟的多源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多源地震数据中的有效反射信号、分离混叠噪声和随机噪声。  相似文献   

12.
时频分析法是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方法,是地震信号分析的重要工具。时频分辨率是进行高精度储层预测的关键,常规S变换的时频聚焦性难以满足现阶段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为此,提出构建一种改进的窗参数优化S变换方法,即基于实际信号的振幅谱,自适应地求取窗函数的尺度参数,然后引入新的优化调节参数对窗参数作进一步改进。经合成信号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窗参数优化S变换方法时频聚集性更好,在高频端和低频端均能保持很高的分辨率。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河道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突出河道特征、刻画河道细节、显示河道的连续性,为地震资料的精细储层描述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广义S 变换窗函数的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信号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信号,用时频分析技术处理地震信号,可以最大化地保留原始信息,也可以较为精确地分析数据时间和频率特征。现阶段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时频分析方法有很多种,该文在对S变换和广义S变换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广义S变换的窗函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窗函数的控制参数可以简化。文中给出了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简化后的变换方法其效果与广义S变换一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地层Q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叠后地震资料相比,叠前地震资料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地层信息。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方法因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时频谱分解技术估算地层Q值的方法。该方法借助于S变换对叠前地震数据做时频分析,逐道求取频谱比斜率,经炮检距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地层Q值。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因地层吸收而引起的振幅、频率等信息的变化,而且避免了常规品质因子计算中的平均效应,使估算的品质因子更加准确,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S变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全面准确地描述地震相特征,在地震相分析中引入了时频分析技术,如短时窗傅里叶变换、Cabor变换、小波变换等。之后发展起来的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综合了短时窗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具有线性化、无损可逆性以及高时频分辨率等特性。阐述了S变换的基本理论,并利用S变换对理想的地震序列模型以及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分析。通过对地震相特征的连续性以及振幅和频率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对于规模较小的地震相体,在时间剖面上很难识别其层序内的地震相特征(特别是频率)随旅行时的变化情况,但在S变换的时频域内可以被清楚地体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沉积环境识别时,可以利用S变换来提供有效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6.
广义S变换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满足煤田地震勘探的角度出发,针对地震子波在浅层传播过程中变化较小的特点,对传统S变换的基本小波进行加权处理,以弱化地震子波的影响,通过改变频率域窗函数的宽窄,获得高频端理想的时间分辨率,发展了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时频分析的高频剖面能有效地分辨薄层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频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薄层的顶底界面和端点位置,而且计算速度快,实际应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