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克珍 《石油仪器》1997,11(4):15-16,22
岩心流动实验中采用的环氧树脂包封岩心技术,在岩心渗透率较低或者需要测定高强度调剖剂的突破压力时,外壳的强度不能满足高压驱替的要求。研制成功的驱油用非均质岩心模型代替环氧树脂包封的非均质岩心模型,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时,驱替压差可达40MPa实验成功率达100%,为模拟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油或地层调剖岩心流动试验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储层中微粒运移现象的实验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层中微粒运移是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速敏、正反向流动两种岩心流动实验可以直观判断储层中微粒运移,速敏实验是判断储层岩心微粒运移状况的基本方法。但单独运用速敏实验并不可靠,需要以正反向流动实验及储层相关地质资料为辅助加以分析判断。根据正反向流动实验曲线中渗透率的变化,可判断微粒运移。通过储层岩矿成分分析及胶结状态的观察结果等储层地质资料的分析,可以预测或验证岩心微粒运移现象的发生状况。  相似文献   

3.
以空气—水—白油为工质,在水平圆管中对其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采集到的压降信号进行分析,研究三相流量改变时对压降大小的影响,并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在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多相流动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为多相流动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肇地区葡萄花油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肇油田为研究区,通过岩芯孔隙度、渗透率和室内岩芯水驱油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岩芯孔隙的复杂性;通过对水驱油压力变化曲线的变化规律研究,可以确定天然裂缝的存在。同时应用岩芯资料和测井技术,对葡萄花油层裂缝的基本特征、发育规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研究结论可对油田开发中措施井的选取和措施地质方案设计的优化、井网调整以及井网布局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经过三个多月的调试,一种新实验装置可以通过模拟油气藏的温度、地层压力和流动状况等地层参数,并通过精密的测量手段对岩心的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变化进行数据记录处理,从而完成对岩心渗透率的测量,为实际科研生产提供施工指导,这就是由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与石油大学合作共同开发的LSY-酸化流动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6.
新疆露头岩芯的不可及孔隙体积及相关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功  刘璞 《油田化学》1996,13(2):142-144
用新疆露头岩芯进行流动试验,测定了不同分子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岩芯中的不可及孔隙体积(IPV),探讨了在双模态多孔介质中提高采收率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量1300万的HPAM,其IPV值比分子量400万的HPAM大10%左右,进入岩芯后将沿大孔道窜流,很快流出岩芯。  相似文献   

7.
用10MHZNMR核磁共振谱仪对岩芯样品作实验,其结果与在同一岩石地层所进行的核磁共振像测井仪测量结果相对比,研究基与频率与岩石物理特性的关系,首次提供了财芯数据与这种新型仪器的测井数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元复合驱井距与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关系的分析,发现三元复合驱随着井距的扩大其驱油效率会下降,而同时其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则增大,提高采收率值会下降,所以目前技术条件下三元复合驱井距不宜过大。同时分析了常用室内岩芯实验与矿场试验的差别,室内岩芯多使用一维或二维的,其流体流动趋向线性流,而实际上油田生产时其流体流动是径向流,两种流动方式对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就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三元复合驱来说,目前常用的岩芯实验驱油机理上不能完全代表矿场试验,所以在进行机理研究时应该用径向流岩芯实验来模拟研究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9.
在空气钻井中,井眼环空携岩流动是一种典型的气、固多相流动,其机理和规律十分复杂。解决空气钻井问题,不但需要合理的理论模型,而且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本文阐述了利用空气钻井实验架,采用多媒体测量技术,对空气钻井流动实验中固相速度测量的实验研究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微观实验技术,分析彩9井三工河组储层岩石中敏感性矿物的亚族类型及其分布产状形态、分布位置等微观特征,同时对岩石做敏感性流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岩石中速敏性矿物高岭石和膨胀性过渡型绿泥石互相依附叠置的特殊分布形态,是造成储层存在较强水敏性的内在原因。从而解释了常规岩石学分析储层敏感性伤害与岩石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张荣军  蒲春生 《特种油气藏》2005,12(4):83-84,i0013
针对ClO2的性质进行室内岩心流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lO2作为解堵剂具有很强的地层解堵能力,可用于采油过程中压裂裂缝清洗、聚合物堵水调剖井后处理或注聚井解堵、注水水质处理及注水管线清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军  罗惕乾  陈听宽 《测井技术》2002,26(3):233-237
以水和机械油为工质对垂直同心环空管内上升油水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得到了油水两相流动的流型分布。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得到了各种流型的转换准则,对油水流动的持油率,压降的预测及相转变点的压降特性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对环形管道油井的参数预测(如含水率,压降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细铜管模拟碳酸盐岩地层中微裂缝,开展低速流动实验,分析气体在不同缝高裂缝中的流动状态变化,确定流动状态转换界限及转换区间,建立流动状态转换界限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气体在缝高较大裂缝中的流动形式以理想的哈根-泊肃叶流动为主。由于缝高的减小,气体在裂缝中的流动从以理想光滑缝面的哈根-泊肃叶流动为主向非哈根-泊肃叶流动为主转换,转换的临界点即为流动状态转换界限。裂缝缝高在流动状态转换缝高界限以下继续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气体流动形式逐渐向理想的达西流动转换,从而可以确定裂缝在闭合过程中流动状态的转换区间。综合裂缝面的三维微凸体扫描结果、裂缝的材料性质及流体性质,建立了流动状态转换界限计算方法。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从管流到达西流的缝高界限约为裂缝上、下两面微凸体最大高度之和的2倍。  相似文献   

14.
黄胞胶/铬冻胶调剖剂对非目的层的伤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宝君  刘翔鹗 《油田化学》1997,14(1):8-13,41
在沿流动方向有多个测压孔的岩芯流动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黄胞胶/Cr^3+冻胶调剖剂对不同含油饱和度、不同渗透率岩芯的封堵程度,讨论了表面堵塞及解堵方法在调剖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了调剖剂对非目的层伤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测侵入带地层的电阻率剖面特征,我们在贝雷(Berea)砂岩岩芯上做了一系列的泥浆侵入实验。实验中使用了五种具有不同成分和不同动态失水率的泥浆。当泥浆以动态渗滤速度侵入岩芯时,电阻率测量电极系能测量岩芯中四个岩芯段的电阻率和渗透率。当 R_(mf)(?)R_w 时,在饱含盐水岩芯上获得的电阻率剖面具有很宽的过渡带,而被完全冲洗的一段仅仅只有1—2英寸宽。在此条件下形成的过渡带,比恒速混相驱替形成的过渡带大得多。通过形成泥饼、降低轴向分散系数、降低佩吉莱特数(peclet-number)、改变电阻率剖面和扩大过渡带等一系列实验,确认侵入程度的降低受10种因素影响。即使达西速度降到0.043厘米/小时,分子扩散对电阻率剖面的影响仍很小,并远远小于渗透运移的作用。上述现象可在一系列静态、动态失水实验中观察到。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泥浆滤液侵入停止后,分子扩散使沿岩芯(排列方向)探测的电阻率趋于稳定值,这段时间与岩芯渗透率成反比。当泥浆滤液电阻率远大于岩芯中的残余盐水电阻率时,对油饱和岩芯,可清楚地观察到电阻率环和过渡带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从岩芯裸露面至泥浆侵入面之间距离的增大,电阻环将变宽。而环的宽度、扩张速度、延伸长度,与泥浆性质和岩芯渗透率有关。当 R_(mf)=R_w 时,电阻率环消失,从而使沿岩芯测量的电阻率剖面迅速出现平直段。  相似文献   

16.
卢满生  刘志成  唐思洪 《钻采工艺》2012,35(2):90-93,13
文章依据严谨的实验步骤分析了如何筛选细菌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驱油能力和机理进行研究。此外,分析了储层物性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性,并开展了模拟油藏条件下的驱替实验来验证微生物能使残余原油产生流动效应。在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微生物学、化学及石油工程等众多学科中的知识,从而获得了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机理,并且优化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筛选标准,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该室内实验是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开展的,因此,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储层气体速敏性评价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藏保护研究需要进行储层气体速度敏感性评价实验,但目前尚无该实验的标准方法。常见的是仿照液体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却由于气体滑动效应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储层特性。文章根据达西定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气体速敏评价实验的数据修正处理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更有利于判断储层在气体流动时的速敏性及微粒运移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交联剂C-2、缓蚀剂CT2-15、粘土稳定剂WD—1等为原料,研制了一种低伤害预凝胶型压井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预凝胶型压井液密度可调范围大,室内岩芯流动实验中,岩芯的渗透率恢复值达0.891,滤失量极低,对金属腐蚀性小。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大多数酸处理研究通常使用长度小于3英寸的短岩芯,实验中也只是监测岩芯整体的渗透率变化。这对了解酸化过程是有局限的。要了解深部基岩酸化,用长岩芯进行流动试验是必要的。本文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含HF的酸穿透深度大于12英寸,一些缓速酸能产生深部伤害,且氢氟酸不能防止水敏性伤害。结果表明:基于短岩芯试验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可能产生错误的指导,而用多插头长岩芯渗透率仪进行酸化处理研究是必要的。用新一代酸  相似文献   

20.
储集层流动单元水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正确认识测井响应高含水储集层的规律和特征,对于评价水淹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特征十分重要。选取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在储集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体流动单元内部的电阻率、含水率、相对渗透率与含水(油)饱和度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相似,不同流动单元间这些关系及变化规律则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流动单元不同的水淹特征和含水(油)饱和度特征。应用储集层流动单元概念,可以在同一储集层内划分出水淹级别不同的单元,为水淹层定量精细解释提供可靠参数,还可建立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间的关系,用于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图2表4参8(魏斌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