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大力推广民族传承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建筑,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划为城市保护范围,从而推进了一些新型四合院工程的开发和建设。为了保护北京地区的传统风貌,保护四合院建筑,新东城和新西城两个新建区对于保存比较好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逐步开展修复工作,而内城区中具备新改建条件的地区已经复建了一些传统四合院,正在逐步恢复古都原有的风貌特色。在北京四合院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新建、翻建还是修缮,为了保存北京四合院特有的建筑格局和传统风貌,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项设计以及每一个施工细节,注重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满足时代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和解决一些古建筑传统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的结合使用问题,并解决部分传统施工工艺和现代材料的变化和技术处理的方法,同时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并保持着传统四合院形式的布局和外观形式,也保留原有四合院建筑的特有传统风貌,最后建造完成一个合格的北京四合院工程。为了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和保护古都风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传承四合院的工艺和特征,保留原有四合院的特色,满足现代的使用功能,为今后四合院的传承和发展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
楚天舒 《建筑》2008,(16):77-78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是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在中国,除了传统的老北京的地上四合院以外,在陕西境内的张庄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地下的四合院形式—地坑院。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7)
在北京旧城保护与更新的背景下,建筑师对"北京四合院"的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满足新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协调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有时代的创新性和勃勃生机。四合院的传统形式语言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保留可以延续历史记忆和传统审美意境,而对其转译则是在传承中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该文在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方面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需要保留和延续的北京四合院的两个重要形式特征,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传统形式语言转译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四合院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延伸居住空间的功能性和开放性,是新四合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四合院的精华在于建筑体系的逻辑性和空间单元、建造工艺所形成的自身的一套系统。保留原有居住空间的单元,使其在“合”的状态下,解决传统民居建筑的本源性和典型性。利用上升空间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孙家晨 《区域供热》2013,(6):114-118
北京名人故居都集中在西城和东城两区,建筑风格以传统的老北京四合院为主,其采暖方式不尽相同。名人故居在什刹海风景区为多,其中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亲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和市区文保单位30多处。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建筑为平房四合院,是北京内城保留原有民俗文化及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地区和名人故居、居民保留地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在理念方面都比较新颖,且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观点。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传统建筑在手法方面体现的规律,并能将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相关理念等深刻地融合到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做到一种古今融合的效果,然后设计出一种既包含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当前时代精神的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基于此,针对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是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筑设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满足建筑坚固、实用、美观的基础上,建筑师应保留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去伪求真,开拓创新,处理好各种矛盾,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之路,履行我们当代建筑师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为探析我国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文章简要分析了上世纪初以来我国建筑师在这方面的探索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转译方式,总结大空间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表达传统文化的设计手法,以期达到丰富大空间公共建筑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四合院的现代演绎—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治国  王虹 《新建筑》2001,(1):31-33
详细介绍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的建筑造型及各部分的处理手法,深入剖析了建筑的平面和空间布局。指出在这个现代美术馆的设计中,建筑师以极其现代的材料、结构体系、设计手法和造型要素,表达了含蓄内向的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空间神韵。  相似文献   

10.
<正>一方面在原四合院的建筑框架中,填充出一系列金属展示窗及木质展示柜,形成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的反差与结合;另一方面在四合院当中营造出一种江南意境的园林景象。建筑师希望透过本案表达的是一种注重文脉保护,但非一味复古的精致,谦蓄而又带有创新内涵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空间设计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可视化媒介一直作为一种信息桥梁架构着建筑物、建筑师、观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同时,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可视化媒介产生的多样化信息联系,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也不断地在物质层面与虚拟层面之间游移。在当代混合现实技术的背景下,建筑在空间体验层面的物质基础正在被不断地消解,而这种对物质性和虚拟性的重构会反馈到空间设计过程中,促使建筑师重新思考建筑空间的本质以及其在社会层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话     
正韩文强建筑营设计工作室(ARCH STUDIO)主持建筑师来自北京的读者提问:韩文强先生您好,之前到过您改造设计的北京胡同茶社,四合院结合现代风格,基于胡同四合院环境肌理的再设计使旧建筑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我想知道您是怎样做到将"廊"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里的呢?"廊"这种元素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之中。它属于内与外之间的过渡空间,既有房屋之间串联的功能,同时也是引导视线变化、增加环境体验的空间媒介。比如四合院中有抄手游廊;江南园林中有各种  相似文献   

13.
所有法国建筑设计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对建筑背景的关注。法国建筑师设计时从来都将文化、历史、环境因素和城建规则考虑在内。很多项目都处在一个建筑密度很高、有时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框架之内。比如今天,很多建筑产品都是对现有房屋的重修和更新。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建筑师们设计时采用当代的设计观念。很多法国在华的设计项目都考虑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考虑到其空间感,传统建筑风格(如四合院结)以及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清华大学历史文物建筑明斋门厅室内空间营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现场测绘,阐释建筑师以记忆作为理论方法的具体空间营造与设计操作步骤。指出建筑师从记忆重塑出发,如何重塑历史空间的营造过程,从而延续空间记忆,凸显场所价值,赋予建筑更深刻的内涵与意义。重点阐述了通过空间设计唤起历史记忆的创新方法,提出了记忆重塑在文物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意义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伟红 《建筑知识》2008,28(2):50-55
模糊酒店地点:北京业主:华润集团建筑师:朱锫、吴桐项目团队:李淳、张蓬蓬、周黎军、戴丽丽、王敏建筑范围:10176m2设计时间:2005年建造时间:2006年"模糊酒店"说到北京的建筑风情总离不了四合院,有树,有草,有金鱼,有朗朗的天空,一家人生活在其中,隐忍谦恭,尊卑有序,其乐融融。四合院不仅是北京传统的建筑形式,也是封闭的社会生活的缩影,带有强烈的纪念性和识别性。但  相似文献   

16.
正四合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西周,是我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的基本形式,被应用于宫殿、寺庙、民居等各个建筑类型。其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者,当属四合院民居建筑。四合院民居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故名四合院。这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不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是在当代也仍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应用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可获得一种古今融合的效果,不仅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而且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审美价值,本文从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入手展开论述,对建筑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空间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额济纳旗蒙古王府是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内附于清朝后,于民国时期建造的王府衙署建筑。据调研,它沿袭清代王府建筑样式基础上结合所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和内地四合院民居院落形式,在汉式王府建筑中融入了草原蒙古和佛教建筑元素。该王府院落的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理念、内向型开放空间、生活空间与信仰合二为一的混合空间模式等诸多空间要素对于地域特色建筑空间设计创作、传统地域建筑的学术研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传统建筑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劳动者集体智慧的产物。我国传统的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颇为新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和思想。研究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有利于摸清我国传统建筑手法上的规律,并把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从而做到古今结合,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如何将传统建筑空间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0.
现陕北地区以榆林市为中心所辖的12县区尚较完整的保留了不少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群体。如何保护、继承和开发利用这些传统窑洞四合院民居,又不与城市改造和西部大开发相抵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笔者就锢院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