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量体裁衣     
钟山  欧阳芊 《华中建筑》2007,25(1):99-100
虽然朴素的真理是永恒的,然而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则应与时俱进,体现和尊重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和国情.建筑中的"适用、经济、美观"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建筑虽然是以物质的方式存在的,但是只要牵涉建筑,环境再差、条件再苛刻,也一定要考虑美观需求.  相似文献   

2.
苏州传统园林有其浓厚的江南风情与风土特色, 其空间营造是那个特定时代之人的理想家园、精神家园, 乃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精神寄托之安身立命"容器", 是充满着"礼制"与"诗意"之空间精神的园居空间形态, 笔者力图点明空间是苏州传统园林的内核与骨架.  相似文献   

3.
结合泾县医院设计实践,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和院落空间在现代医疗建筑群体中的运用,指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的风韵,关键是要抓住"空间处理"的灵魂和内核。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的人文性和地域性是永恒存在的,尤其在湘西、湘南、湘中民居中表现极为明显。从传统民居建造体系的内核中探求湖南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现代化表达路径,是乡村空间得以生态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湘西地区的夏热冬冷气候入手,试图从新视角揭示传统建筑极强的在地适应性面纱,对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风合睦晨风合睦晨空间设计是一家以空间表达信仰,以空间关注灵魂、以永恒灵性做为精神追求之主体,注重文化的延续和艺术境界的传达,充分尊重人与空间关系及精神层面的创意型设计公司。"灵性设计、诗意表达"为公司核心设计理念。公司设计的项目涉及建筑和景观规划、主题餐厅及特色会所、精品酒店、个性化地产样板间  相似文献   

6.
正YI+MU风合睦晨空间设计风合睦晨空间设计是一家以空间表达信仰,以空间关注灵魂、以永恒灵性做为精神追求之主体,注重文化的延续和艺术境界的传达,充分尊重人与空间关系及精神层面的创意型设计公司。"灵性设计、诗意表达"为公司核心设计理念。公司设计的项目涉及建筑和景观规划、主题餐厅及特色会所、精品酒店、个性化地产样板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2)
<正>创造一种空间,光照、材料和颜色能够配合瑜伽练习的空间以及从现实到瑜伽心境的顺利过渡。只有放松和有限的空间才能让使用者从他们繁忙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慢慢地将身体和平静的精神空间联系在一起,而建筑随着光照的变化也会不断转变,随之被转换到空间和使用者身上。——哲本创始人郑哲设计灵感是原始建筑,或者由极简几何构成的形态,它一定是广泛适用的。圆形或者方形,几何构筑的空间,赋予一种"永恒"的观感,是精神层面上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以艾雷斯·马特乌斯兄弟设计的阿尔瓦拉德住宅为切入点,通过对建筑师若干作品的图纸解读、空间剖析和体验感知的再现,深入阐释作品塑形于外的场所精神、蕴涵于内的形构逻辑以及对虚空内核的着力表达,并重现设计过程及空间营造要素,藉此探寻建筑师的思想内核及其对建筑本源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陈建  王静  陈璐 《世界建筑》2022,(2):108-111
传统建筑地域文脉如何在现代化语境下合理演绎是当下中国实践建筑师一直不懈探索的问题.本案是集金融教学、科研、办公等为一体的高端国际化金融研究院.如何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法,突显研究院国际化的目标视野,同时呼应所处地徽派地域文脉,成为设计的重难点.最终的设计方案有效结合了场地特征,借鉴了传统教育建筑的精神内核,追求高端的国际...  相似文献   

10.
<正>校园内的所有建筑的立面都是按照"外壳与内核"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表现为两种立面类型:"外壳"界定了建筑体量朝向外部和开放空间的立面,而"内核"则是内院与中庭空间。这些设计旨在强调建筑之间的聚合感及同质性,强调超越建筑体量,可共享且形式化的建筑语言。"外壳"由穿插在柱、梁或基本建筑结构中的通体合金玻璃幕墙组成,幕墙具有热效应。合金外壳以不同间距安置在立面之外作为遮阳系统,这些系统因不同建筑而各异。为呈现统一的建筑风格,所有建筑外部都包覆着"不锈钢",且以垂直结构为主。因此楼层水平方向的线条得以融入背景,且使每个建筑的整体高度看起来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传统民居特质及其现代发展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是一个独特的地理、文化区域,文章在总结该区域传统民居天然的建筑材料、简明的构造特征、民族化的装饰艺术、生态的建筑技术等建筑特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东南亚传统民居特质的现代发展与运用。指出当代建筑师们应当在运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手法的基础上,吸收当地传统建筑的建构智慧,创造出适合当地生活条件、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审美观念的新建筑形式来,这也是乡土建筑现代化与现代建筑地区化的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12.
王青 《山西建筑》2008,34(6):49-50
通过对陕西省陈炉古镇的研究,分析了陈炉古镇地域性建筑的特色,阐述了地域性建筑与所在文化环境的关联性及地域性建筑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并提出了对陈炉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科 《山西建筑》2009,35(36):50-51
主要阐述了礼制对中国古建筑的深远影响,指出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研究了建筑的等级差别,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建筑中的礼制观念。  相似文献   

14.
吴正旺 《华中建筑》2002,20(1):67-70
我国古代由于幅员辽阔,加上地区间的交流不便,使得许多地域建筑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方面受中原地区较强的影响,在总体上保持着与中原地区的一致:另一方面又由于受本身地域文化的影响及沿海地区与海外交流较多等原因,使得地域建筑的发展演变在时间上晚于中原地区,牙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我国古代地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从泉州几个石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从泉州几个石建筑补间铺作的分析入手,并将其与中原地区相应时期的典型建筑作对比,来说明这些地域建筑所具有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5.
邱盼  李为之 《安徽建筑》2009,16(6):22-23
传统的农耕文化促成了我国场镇发展,集市贸易使场镇成为地域内经济中心,集中了极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并因为经济条件较好而保留下来,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的“古镇”。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古镇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然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作者以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为例,分析古镇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特色,并在合理适度开发的同时做好古镇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建筑不仅受到风、霜、雨、雪等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还受到随意拆除、失火等各种人为的损毁,如果再不加强保护、监管和处罚力度,这些古老文明见证的老建筑可能会永远离我们而去。文章从为什么要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传承和保护,怎么保护,为什么要创新和发展,怎么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强调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建筑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泽及子孙后代,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试图在神话学的渊源上,研究"山"的意象在原始神话中的重大意义,神秘山是原始文化的神话之都,众神的居所.山岳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联系,是世俗通向天界的通天塔的自然语符,人类重大建筑艺术的创造实践说明,"山"的意象是代表人类社会精神中心的宗教宫殿建筑的基本艺术原型.  相似文献   

18.
董豫赣 《时代建筑》2009,(3):112-117
文章从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说起,通过辨析中国园林中屋宇与景物的“因借”、“互成”,回溯计成《园冶》中的分类依据,以及历代文人为建筑取名的实例,洞察到东西方对待分类问题的不同倾向——西方的分类侧重静态“实体”,而东方的分类侧重动态“关系”。文章最后解释了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形成,及其带给中国影响。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s are valuable heritage of ancient culture of China. Many historical building have been preserved up to now. The researches on the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show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structure and mechanics. Systematical studies on the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ince 1982. It is related with the need of repair of some national preservation relics in Xi’an. These studies include: 1) Ancient wooden structures including three national preservation relics Arrow Tower at North City Gate, City Tower at East City Gate, and Baogao Temple in Ningbao, Zhejiang province. 2) Ancient tall masonry building, the Big Goose Pagoda and Small Goose Pagoda in Xi’an. 3)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soil under foundation and city wall; the influence of caves in and under the ancient City Wall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wall. 4) The typical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 at the center of city: the 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5) The behavior of Dou-Gong and Joggle joint of Chinese ancient wooden structure. 6)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ncient soils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 A new systematical strength theory,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ancient city wall in Xi’an and foundation of tall pagoda built in Tang dynasty. These researches also concern differential settlements of Arrow Tower and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 of thes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heritages. Some other studies are also introduced. This paper gives a summary of these researches. Preservation and research are nowaday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the famous monuments, buildings, towers and others. Our society is more and more conscious of this necessity, which involves increasing activities of restoration, and then sometimes also of repair, mechanical strengthening and seismic retrofitting. Many historical buildings have in fact problems of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tability;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ies on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s definitely growing.  相似文献   

20.
吴云一 《华中建筑》2012,(10):39-43
开放、互动、沟通与民众的关系,是当代博览建筑的特征。当代建筑师在博览建筑中运用层叠、折叠、并置、混杂、动态感知等空间构成的手法,产生相互消解与渗透的空间结构和匀质化动态化的空间秩序,其设计策略和艺术表现手法正与当代博览空间的时代需求相呼应。当代不同先锋建筑师以不同的设计手法对博览建筑的空间艺术的诠释,除了建筑学本身的技巧,更体现了对博览建筑更为宽泛多义的研究视野。该文梳理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旨在为博览建筑艺术空间的理性设计提供认识论上的指导,避免实践中肤浅的形式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