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浮选锂云母矿物的新捕收剂BK307,同时将BK307与混合胺浮选锂云母进行了比较。当BK307与混合胺用量相等时,锂云母精矿除品位提高外,回收率由69.5%提高到77.10%;当BK307与混合胺分别使用时的回收率相等时,除精矿品位有提高外,总药剂量大约减少28%。BK307是一种比混合胺具有更高选择性的浮选锂云母矿物的新捕收剂。  相似文献   

2.
BK414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自主开发的新型锂云母浮选药剂。针对宜春钽铌矿钽铌重选尾矿,以BK414作为捕收剂进行锂云母浮选工业试验,获得锂云母浮选指标:浮选给矿Li_2O品位1.08%,锂云母精矿Li_2O品位3.79%,Li_2O回收率63.09%。与宜春钽铌矿目前所使用的椰油胺相比,采用BK414所获得的锂云母精矿回收率提高了8.07%。BK414具有选别指标好、凝固点低、腐蚀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组合捕收剂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矿物浮选的选择性和回收率。以某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研究捕收剂的组合、组合比、用量等因素对锂云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阴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是氧化石蜡皂和十二胺,质量比4∶1,应用于该锂云母矿石闭路试验获得含Li_2O 3.77%、回收率72.58%的锂云母精矿,捕收剂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锂云母矿石在脱泥作业中锂损失较大的问题,对原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是由于部分细小鳞片状集合体在磨矿中泥化造成的。基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复配了新型锂云母捕收剂BK414A,在不添加调整剂、不脱泥的条件下对该锂云母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并与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K414A作为锂云母捕收剂在中性矿浆环境中获得了精矿中Li2O品位3.05%、Li2O回收率89.19%的浮选指标;在酸性矿浆环境中(pH=4)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获得了精矿中Li2O品位2.91%、Li2O回收率81.87%的浮选指标;与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相比,新工艺所得精矿中Li2O品位提升了0.14%、Li2O回收率提升了7.32%。采用BK414A浮选锂云母时,无需添加调整剂、无需脱泥,实现了全粒级浮选,且具有流程稳定、浮选指标优良等优点,在中性矿浆环境实现了锂云母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5.
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春钽铌矿重选尾矿中锂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组合捕收剂浮选锂云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配药剂LZ-00与椰油胺以质量比2∶1组合浮选锂云母时指标最好,最佳总药剂用量为360g/t。在该药剂制度下,采用1粗1精1扫的简单流程可得到Li2O品位4.12%、回收率70.37%的锂云母精矿,与现场指标相比有较大程度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LZ-00与椰油胺组合浮选时在锂云母矿物表面有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同时还存在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HT选锂剂提高锂云母精矿品位及回收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锂云母浮选中原有药剂制度下,锂云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新药剂HT选锂剂+有机胺代替原来的HCl+有机胺,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现场生产应用,锂云母精矿品位比原来提高了近2%,回收率提高了近20%,新药剂HT选锂剂被证明能很好地实现对锂云母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某低品位锂云母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HQ-330和十二胺作为组合捕收剂,质量比3.5∶1时,浮选效果最好。采用"1粗2精1扫"的闭路浮选流程,可以得到Li2O品位为3.09%、回收率为70.96%的锂云母精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强化预处理作业的锂矿选矿工艺,即预先脱除磁性脉石及易浮脉石后再采用新型含锂矿物捕收剂BK317?2对含锂矿物进行回收.结果表明,强化含锂矿物浮选前的脉石预处理工艺,有利于提高锂精矿Li2 O品位,与直接浮选相比,强化预处理?浮选工艺所得锂精矿Li2 O品位提升了1.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内蒙某钽铌尾矿含有大量的锂云母矿物,尾矿中的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类硅酸盐矿物,矿石中的细泥(含原生细泥和磨矿产生的次生细泥)矿物制约锂云母浮选精矿品质的提高。对含Li2O 1.02%的钽铌尾矿,采用尾矿脱泥-锂云母浮选(一次粗选、一次选扫)的工艺流程,锂云母浮选采用碳酸钠作调整剂,椰油胺+MC-2作组合捕收剂,获得锂精矿含Li2O 5.02%,达到优质锂盐级标准;锂精矿对钽铌尾矿回收率为74.82%,有效实现了尾矿中锂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钽铌锂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针对江西宜春地区低品位锂云母矿,开展了钽铌、锂及长石综合回收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品位锂云母矿资源特性,开发了以-CO-NH-为主要作用官能团的高选择性锂云母捕收剂ZL-01,实现了在易于泥化的复杂矿浆体系中锂云母矿物的高效捕收,解决了传统脱泥-浮选工艺造成锂云母矿物流失的难题。以ZL-01作捕收剂不脱泥直接浮选锂云母矿物,浮选尾矿采用螺旋溜槽粗选-摇床精选的重选工艺回收钽铌矿物,重选尾矿采用弱磁-强磁联合的磁选工艺对长石矿物进行除杂提纯。在原矿含0.42%Li_2O、0.004%Ta_2O_5、0.008%Nb_2O_5的情况下,获得了Li_2O品位3.38%、回收率为73.50%的锂云母精矿,Ta_2O_5品位18.530%、Nb_2O_5品位24.120%,钽回收率48.89%、铌回收率36.98%的钽铌精矿,TFe含量(质量分数)0.090%、白度72.40%的长石精矿,实现了低品位钠长石化花岗岩蚀变锂云母资源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1.
以某含Li2O 1.09%的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将三种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环烷酸钠(NA)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进行复配,借助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泡沫物化性质测试及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等手段,从气-液界面研究了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三种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对锂云母的浮选效果均优于单一捕收剂,且当DDA与SDS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佳浮选效果,精矿中Li2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24%和61.88%。而此时浮选泡沫的稳定性达到最低,有利于锂云母的浮选,其浮选泡沫层的高度、半衰期和含水量分别为33 mm,86 s和48.72%。结合表面张力和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结果可知,在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体系中,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致使阴离子捕收剂插入到DDA之间的空隙中,两种捕收剂通过静电力和碳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交织。而由于磺酸基较强的电负性,其降低DDA之间静电斥力的能力更强。相比DDA/NaOl和DDA/NA,DDA/SDS在气-液界面的饱和吸附值增加,捕收剂分子所占的平均最小面积...  相似文献   

12.
铁矿选矿厂使用脂肪酸类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铁矿物,存在捕收剂用量大、所需浮选温度高、浮选指标差等问题。东北大学研发了一种新型酰胺基羧酸捕收剂DWD-3,并应用于司家营混磁精反浮选脱硅。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在浮选温度为25 ℃,粗选矿浆pH=11.5、DWD-3用量为400 g/t、CaCl2用量为400 g/t、玉米淀粉用量为 1 000 g/t时,经1粗1精3扫闭路反浮选,能获得精矿铁品位66.48%、回收率80.32%,尾矿铁品位16.35%的指标。以捕收剂DWD-3代替现场捕收剂GK-68可使浮选温度由40 ℃降至25 ℃,并且精矿铁品位提高了0.39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尾矿铁品位降低了1.57个百分点。对浮选产品分析表明,精矿中存在20 μm以下的紧密连生体;尾矿中有大量较大颗粒连生体,且连生体中铁矿物与脉石部分相互浸染连生,是尾矿铁品位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某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某铜矿石含铜0.52%、含硫1.62%。优先浮选流程试验采用AP作捕收剂,获得了铜品位24.41%、回收率90.04%的铜精矿。混合浮选流程试验采用BK404作捕收剂,获得了铜品位24.59%、铜回收率91.28%的铜精矿。对两种工艺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检验武汉理工大学相关课题组开发的新型阳离子捕收剂MZ-3在磁选铁精矿反浮选中的捕收性能以及消泡行为,以酒钢公司焙烧-弱磁选铁精矿为原料进行了选别和消泡试验。结果表明:①对全铁品位为49.98%的磁选铁精矿进行反浮选脱硅,在pH=7、温度为25 ℃、MZ-3用量为500 g/t、苛性淀粉用量为300 g/t的情况下1次粗选,可获得铁品位为57.01%、铁回收率为74.66%的铁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铁硅分离。②与捕收剂M-302B、醚胺和十二胺相比,MZ-3不仅反浮选精矿产品指标好,而且消泡速度快。因此,MZ-3是一种捕收效果好、易消泡的新型阳离子捕收剂,有利于改善选矿厂的生产指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新型捕收剂BK410在某萤石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采用新型捕收剂BK410浮选某石英—方解石型萤石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玻璃作抑制剂、BK410作捕收剂,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一段再磨、七次精选工艺流程,可获得萤石精矿含CaF2 97.88%、回收率83.45%、含SiO2 0.72%、CaCO3 0.71%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新型抑制剂BK510浮选某钼矿矿石。试验结果表明,以BK510作为抑制剂、煤油作为捕收剂,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粗精矿两段再磨、七次精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钼精矿含钼51.07%,钼回收率89.09%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铁泥化氧化铅锌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广西某地高铁泥化氧化铅锌矿的特点,采用硫化-胺法优先浮选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不脱泥的情况下,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硫化钠用量3 kg/t,矿浆pH=9时,以混合胺为捕收剂,能够有效实现氧化铅矿的浮选;氧化锌矿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也能获得较好的浮选效果。在铅、锌给矿品位为3.54%,5.86%条件下,采用该浮选工艺获得了铅品位45.23%,回收率73.51%;锌品位40.56%,回收率为76.21%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东北大学新合成的阴离子捕收剂DZN-1,对鞍钢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确定的适宜的粗选作业条件为:浮选温度为25℃,矿浆pH值为11.5,捕收剂DZN-1用量800g/t,活化剂CaCl2用量200g/t,抑制剂羧甲基淀粉用量600g/t;在适宜的工艺技术条件下,采用一粗一扫、中矿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铁品位为46.02%的混磁精矿,获得了铁品位为65.38%,精矿回收率为89.56%的精矿。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DZN-1的特点是活化剂用量少且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