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钟起  马翠  张景和 《润滑油》2008,23(6):19-22
对酮苯脱蜡脱油装置结晶、冷冻、真空密闭、过滤和溶剂回收五个单元、原料性质、产品性质等多个影响油收率和蜡收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筛选出9个影响因素,利用操作数据台帐和SPSS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数学模型,此模型通过检验达到了生产关键操作参数定量化并能预测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2.
控制酮苯脱蜡脱油装置蜡膏含油量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进祥 《高桥石化》2007,22(3):6-11
通过对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3号酮苯脱蜡脱油装置的原料、结晶操作过程等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降低蜡膏含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充炼油厂蜡精制装置加工80号粗地蜡,白土精制后地蜡针入度回升过大,分析其原因有下面几点:1.原料残炭值高为了弄清原料残炭值过高的原因及对地蜡质量的影响,我们对某一生产周期的一批原料作了跟踪调查,各生产工序原料及产品质量变化,自减压渣油(残炭4.51%)经异丙醇脱沥青(脱沥青油残炭2.99%),再经酮苯脱蜡,软蜡残炭为1.76%,后经酮苯两段脱油,生产80号粗地蜡,残炭为1.28%,再经白土精制,精蜡针入度回升8.6个单位.本生产周期的中间产品为酮苯脱蜡装置所产软蜡,其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正序(先糠醛精制后酮苯脱蜡)、反序(先酮苯脱蜡后糠醛精制)加工流程对润滑油收率、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我们以现有的糠醛精制、酮苯脱蜡、加氢实验装置为手段,采用华北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正、反序流程加工润滑油的研究评价,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酮苯脱蜡装置采用夹点技术对结晶换冷过程进行优化改造的情况,以及优化改造后的应用情况和效果。酮苯脱蜡装置结晶换冷优化改造后,溶剂和密闭气进氨冷前温度下降明显,,对换冷优化前后的操作工况进行分析计算,优化后可节约制冷量37.004kW。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 1月 2 4日 ,玉门炼油化工总厂新建的 0 .3Mt/a酮苯脱蜡脱油联合装置顺利投产 ,生产出了合格的蜡和蜡下油产品。该装置属甲B类生产装置 ,投资 2 .76× 1 0 8RMB $。主要由结晶、过滤、溶剂回收和干燥脱水等工序组成。主要以玉门 吐哈混合原油的减压馏分油和丙烷脱沥青油为原料 ,主产品为脱蜡油、蜡 ;副产品为蜡下油。装置的投产成功 ,使该厂的加工手段趋于完善 ,同时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玉门炼油化工总厂0.3Mt/a酮苯脱蜡脱油联合装置投产$玉门炼油化工总厂@露萍  相似文献   

7.
降低酮苯脱蜡蜡膏含油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军 《润滑油》2003,18(2):9-12
通过对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酮苯脱蜡装置的原料、结晶条件、过滤操作、二段过滤等方面影响的分析,提出降低蜡膏含油量,提高去蜡油收率的措施,在调整原料结构、选择适当的溶剂组成和稀释比以及采取二段过滤的前提下,注重优化过滤操作,可使蜡膏含油量降低3%左右。  相似文献   

8.
酮苯脱蜡是润滑油生产过程的主要装置。脱蜡过程中结晶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脱蜡油的收率。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与华东化工学院协作,采用过程优化的新方法——相关积分法,开发成功酮苯脱蜡计算机溶剂比优化控制系统。经一年多的工业试用、改进和完善,已在2号酮苯脱蜡装置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9.
酮苯脱蜡装置结晶脱蜡优化控制的试验实践,往往由于干扰因素太多及常规仪表(DDZ—Ⅱ型)本身的限制而不尽人意。配置计算机成了优化控制的先决条件。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利用全厂生产过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有利条件,开发成功2号酮苯结晶脱蜡优化控制软件,成功地进行了优化控制试验。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3月 2 0日 ,1 0 0 0余吨糠醛废油在河南油田炼油厂酮苯装置脱蜡完毕 ,标志着废油脱蜡技术开发成功。糠醛废油在酮苯装置上脱蜡 ,在国内尚属首次。石蜡原料先进入酮苯装置生产 ,由于没经过醛精制 ,蜡的杂质较多 ,色度和亮度不好 ,影响了蜡的质量 ,不利于生产高牌号的石蜡。但脱蜡油在经过糠醛装置后产出的废油可直接调合生产市场畅销、经济效益较好的道路沥青。如果石蜡原料先进入糠醛装置 ,虽能保证蜡的质量 ,对提高蜡的质量和牌号有利 ,但糠醛废油由于没经过脱蜡不能直接调合生产道路沥青。河南油田炼油厂前段时间根据市场行情 ,…  相似文献   

11.
提高酮苯脱蜡装置油蜡综合收率的工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酮苯重套装置加工HVI500N的原料性质、溶剂组成、溶剂含水、过滤操作、以及一段滤液质量等进行了分析。生产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工艺操作,将溶剂中水质量分数控制在0.5%左右,溶剂中丁酮质量分数控制在50%,投用一段脱油滤液作脱蜡二次稀释溶剂工艺,油蜡综合收率可提高约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谱法(MS)、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等分析手段,考察了传统工艺生产的减四线糠精油(N4)和加氢500N含蜡油(J500)在溶剂脱蜡过程中,脱蜡助剂A和助剂B对含蜡油的脱蜡过滤速度、脱蜡油收率、蜡晶颗粒度、析蜡点和蜡晶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4和J500中添加助剂A和助剂B后,脱蜡过滤速度、脱蜡油收率和析蜡点均提高,N4蜡晶的宏观颗粒度和微观结晶度增大,J500蜡晶的宏观颗粒度和微观结晶度变化不大,但颗粒聚集度增大。在过滤速度和脱蜡油收率方面,以链烷烃为主要蜡组分的N4对非极性助剂A的感受性好于极性助剂B,以链烷烃和环烷烃为主要蜡组分的J500对极性助剂B的感受性好于非极性助剂A。  相似文献   

13.
加氢尾油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加氢尾油为原料,采用不同技术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总结了加氢尾油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传统的"老三套"技术难以满足高端润滑油的要求,由于装置投资成本较低,目前在国内市场仍占很大比例(80%)。国内外加氢尾油生产API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技术相似,基本是采用加氢异构/催化脱蜡技术及加氢异构/催化脱蜡+加氢精制组合工艺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催化剂,加氢工艺是目前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开展了择形异构加氢工艺技术的研究,其典型技术包括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WSI技术和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RIW技术,这两种技术已成功实现工业化,国内已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14.
润滑油脱蜡工艺及其设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孙艺  梁小龙  曹恒  郑星 《润滑油》2007,22(3):21-25
介绍目前润滑油脱蜡工艺,包括减压蜡油分步结晶脱蜡、酮苯脱蜡、稀冷脱蜡和流化床溶剂脱蜡等尊型壁警芏艺以及加氢异构脱蜡技术等临氢脱蜡工艺,同时对润滑油脱蜡工艺的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黎明  张和云 《润滑油》2001,16(1):19-22
独石化炼油厂25^#变压器的生产,一直采用反序流程加工,产品凝点回升较高,常引起成品变压器油凝点不合格,影响产品质量,通过调整反序流程为正序流程,解决了产品凝点回升的问题,同时减轻了酮苯脱蜡加工的难度,降低了装置的能耗,提高了装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润滑油基础油标准看我国基础油生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出发,阐述了我国基础油生产现状,提出应重视优选适合生产基础油的原油,以及重视优化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精制/加氢补充精制等工艺操作条件.生产高质量基础油的重点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加氢裂化、异构脱蜡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采用溶剂精制、酮苯脱蜡、白土精制工艺,对西江和尼尔1:1混合原油减三线馏分油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条件,为工业生产和改造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将实验优化条件和工业连续生产数据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两者总体符合。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快速模拟脱蜡法是为解决基础油实际生产中脱蜡装置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无法提前预知产品性能而建立的一种试验方法。通过选用合理的试验设备,模拟与工业生产实际相似的流动冷却态,3~4 h即可完成脱蜡过程。方法具备了很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与实际生产有很好的相符性。以此,可以指导基础油加氢装置调整工艺参数,也可以为脱蜡装置提出高效合理的脱蜡工艺方案,是可以在以溶剂脱蜡工艺生产基础油的企业推广建立的一种有利于生产预测与效果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宏茂  卫宏远  楼剑常 《石化技术》2007,14(3):22-24,31
酮苯脱蜡装置的腐蚀主要发生在水溶液系统,是困扰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以腐蚀原因为突破口,采取工艺优化防腐与注入缓蚀剂KQ—1相结合,有效地抑制了装置腐蚀发生,并改善了脱油蜡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及工业试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我国引进的第一套 40 0 kt/a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试生产的结果表明 :采用一段加氢处理 -常减压蒸馏 -二段加氢精制 -溶剂脱蜡组合工艺可以从劣质原料生产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