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G时代网络架构实现了颠覆性的转变,是一种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其具有大连接、低时延、高速率的网络特征。在5G时代,核心网网络具有关键性的价值与作用。探究5G虚拟化核心网组网架构的演进与发展,可以推动5G网络的系统化发展,基于此,该文主要对5G核心网络网组架构的演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了解了其核心特征,探究了其演进与发展,使5G核心网可以更快地适应高流量的不同需求,满足不同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喆喆 《硅谷》2014,(6):173-173,18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移动通信网络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3G网络技术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的需求,为了加快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移动运营商应加快核心网的优化,使移动通信业务在健康的状态下发展,因此,对移动核心网优化的要点及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3G网络建设项目投资大、子项目数量多,质量要求高、进度要求紧,做好3G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质量控制方面对3G网络建设项目管理进行了研究,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T能够更好的满足3G网络全IP化的需求,那么PTN技术就会成为3G无线接入网的主要承载技术。IMA技术主要就是指将一条高速的ATM信元流拆分到很多条的低速物理链路当中,然后发送给远端,最后又在远端从那些链路当中恢复成原始的信元流。IMA技术可以很好的突破单条物理链路的速率限制,从而使用带宽的利用率提商,所以在3G无线接入网当中,IMA技术应用的非常的广泛。为了能够使得IMA技术的优势能够比较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就需要PTN设备提供IMA的接口,然后用作和NodeB进行通信,本文主要就是对IMA技术的3G接入网络层的传输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有关3g互联网网络的发展方向应当集中表现在:将软交换技术与ip网络结构相融合的网络运行系统。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融合技术以及融合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以3g网络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建立在ip电路交换网络基础之上,实现3g核心网发展的基本方案,同时实现了电路交换网络与软交换核心网之间的充分融合,实践证实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3G时代也到来了,但是计算机网络表现出的问题,在3G网络中也表现出来安全问题,如何清楚的认识到存在问题的情况,并很好的解决是当前3G网络安全问题,才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本文将针对3G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讨论,以此让网络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尹海坡 《硅谷》2012,(13):6-6,87
随着3G技术的日趋成熟,3G网络也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虽然我国的网络运营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不尽相同,但无论是使用哪种标准的3G设备它所提供的上网速度都已经具备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远程实时音视频和数据传输的能力。这为我们实现3G网络的远程医疗活动提供前提,也是我们开展基于3G网络远程医疗的一个契机,以3G网络为依托,将当前的远程会诊软件加以调整和优化应用到3G网络必将成为现代化远程医疗中的一个亮点,也将是3G业务的一个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汪永爱  郭龙波 《硅谷》2013,(19):108-108,92
随着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传送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传输网络已从比较简单的链型网结构向更复杂的网络结构发展,其传送、监控设备也由原先的PDH支路信号发展为高阶虚容器Vc-4。为适应新的传送网络要求,一种崭新的、适应于SDH系统自动的数字电路配线架,即数字交叉连接设备也应运而生。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具有强大的交叉连接能力和丰富的软件功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在大中型台站中DXC设备的故障也频繁出现,文章针对在DXC设备应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特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技术,3G必将对现有网络产生冲击,也必将对现有的网络优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新的挑战。一直以来,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中都偏重于无线网络的优化,因为无论是网络的覆盖,还是用户的感知,无线网络给大家带来的接触更为实际,无线网络优化的结果对整个通信网络的质量评估有重要的影响。而实际上,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控制部分,其复杂度不逊于无线网络部分。由于网络需要不断扩容,网络资源不断叠加累计,导致各种核心网资源配置不平衡,不仅会给维护工作带来多种问题,而且会使网络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分层组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网络质量,而且其经济效益也更高。而分层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交换技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进一步推动了3G时代的早日到来。本文就针对移动通信核心网分层组网的相关技术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3G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加深了对通信网络的需求,4G移动通信的发展也迫在眉睫。4G网络通信是指除了提供传统2G、3G通信的语音业务之外,还能够提供基于视频、数据、语音的多种服务,从而给客户带来高速的视频通信和数据通信,实现真正的自由沟通,将我们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本文主要对4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4G网络通信技术在进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方面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通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我国通信技术现在已经逐渐应用4G通信技术,相较于3G网络通信技术,4G网络通信技术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4G通信技术的研发对于我国通信行业来讲是一次跨越式的技术改革。4G通信技术的应用宣告了我国的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全面实现了高速时代,个性化时代以及多样化时代。我国的4G网络通信技术已将在我国的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面对我国的通信市场,4G网络通信技术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本文主要针对4G网络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应用进行详细地分析以及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我国4G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张亮 《硅谷》2011,(2):105-106
核心网在GSM-R网络中是十分重要的,基于铁路通信的特点和需求,将软交换新技术引入核心网中,能够克服铁路通信网络业务需要和本身局限性的矛盾,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特点,研究分析软交换在GSM-R网络中的建设方案,分析GSM-R核心网可能采用的各种模式,提出软交换建设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给出核心网建设的建议、网络容灾备份方案和QoS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3G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其更大范围的功能提升和更好的客户服务受到了较大的局限,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通信覆盖区域内任意位置、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用宽带接人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用户可以在运动情况下通信,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实用性,并为社会发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苏航  韩冲  肖功富 《硅谷》2012,(12):149-149,125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测控等技术的发展,DCS技术也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在火力发电厂中得到普及。DCS在电厂辅助车间也得到认同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以前的PLC系统,辅控DCS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强大,开放性更好,不仅能够提高全厂自动化水平,便于管理,而且能够为电厂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结合我厂实际,重点论述火电厂辅助车间控制DCS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0引言随着中国3G牌照的开放,3G网络开始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与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3G手机。3G手机除了基本通话功能外,还可以提供各项高速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在功能日新月异的当下,  相似文献   

17.
史煜玲 《硅谷》2013,(8):39-39,34
IMS(IP多媒体系统)是当代移动核心网普遍引进的一项技术系统,在该系统的加入下,移动网络实现了质的飞跃。除了能够实现移动媒体服务的一体化改革之外,还能够加强网络通信的安全保障,提高通信的实效性。本文针对IMS及移动核心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结合时代元素给予相关的移动核心网建设建议。以此确保IMS与移动网络的稳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3G深入运营与普及和FTTX工程的建设,整个通信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手机3G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FTTX的运用已成为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具有比较强大的功能和技术优势。本文主要对FTTx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3G网络已商用几年,LTE牌照也即将发放,SDH光传输系统早已成为移动通信核心网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SDH光传输系统组建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将光传输理论与具体测试工作方法相结合,重点分析讨论了SDH传输系统组建工程中的光接口及光路测试中光功率、灵敏度及误码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下一代IP核心网络中VOIP网络负载能力的规划方法 ,对IP核心网络中影响语音质量的链路负载能力作出了定量分析。介绍并比较了两种规划其负载能力的策略———基于信息量矩阵的最短路径传输通道策略和满足最坏负荷情况的最短路径传输通道策略 ,以便从网络拓扑结构、路由选择和连接允许控制考虑 ,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 ,对IP核心网实现VOIP提供一些规划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