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组策略是Windows server中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域环境下用户和计算机的技术。Window sserver也提供了强大的组策略管理工具GPMC。企业网络一般按部门规划网络,计算机数量较多,地理分布较散,企业网络在形象、软件使用、数据的保存和安全都有一定的要求。手工管理复杂,效率太低。通过使用组策略技术为不同域、组织单元设计相应的组策略对象,可以实现企业的大部分要求。本文通过几个企业网络中常用组策略对象的设计,实现了对企业内部计算机用户环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
Windows组策略提供了在网络中对用户及计算机的管理控制,使用组策略我们可以对用户工作环境状态只定义一次,然后靠系统实施管理员定义的策略,对用户和计算机进行管理。文章介绍了基于Windows2003活动目录的域组策略的强大功能,通过在局域网的实际应用,阐述了组策略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组策略的存储结构、功能和常用的管理工具,分析了组策略的执行顺序以及发生冲突后的解决方法,总结了组策略的设计规划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佳的安全设置、软件安装、管理模板、漫游用户配置和软件限制等策略设置,最终实现控制用户和计算机桌面环境的标准化,提高了信息系统安全控制、防范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到系统组策略,相信用过的朋友都会对它的强大系统管理功能津津乐道。不过在享受组策略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组策略自身的管理,以便让组策略能更高效地为我们服务。设置修改立即生效一般来说,对Windows域进行的任何安全策略的设置,并不会在设置完毕后立即生效,通常需要有大约10分钟的间隔时间,才能让Windows域的安全策略设置自动更新生效。那么我们能否对系统组策略进行一下设置,让其安全策略修改完毕之后就能立即有效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借助Windows服务器系统内置的组策略管理命令,就能轻松做到这一点,下面就是具体操作步…  相似文献   

5.
《电脑迷》2007,(6)
在Vista中,本地组策略的功能非常强大,设置也很方便,可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同时也可能给系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对于企业工作站来说,还可能与局域网中的组策略有冲突。因此,有时可能需要禁用Vista本地组策略设置。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现代复杂的网络环境,有需要设计出基于域资源监控系统,便于有效管理。文中讲述了在此系统中利用WMI技术实现监视、跟踪有关应用程序,系统组件和网络系统事件等功能;将其中获取的各类信息,使用LDAP数据模式来存储.达到有效集中地组织查找和管理网络中的资源。通过组策略设置规划,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权限安全访问域内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现代复杂的网络环境,有需要设计出基于域资源监控系统,便于有效管理。文中讲述了在此系统中利用WMI技术实现监视、跟踪有关应用程序,系统组件和网络系统事件等功能;将其中获取的各类信息,使用LDAP数据模式来存储,达到有效集中地组织查找和管理网络中的资源。通过组策略设置规划,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权限安全访问域内资源。  相似文献   

8.
组策略它能直接通过修改注册表对系统的各种特殊属性进行设置,从而满足网民对系统进行相关设置和限制的需要.组策略从Windows 98时代就开始出现了,而在新版的Windows XP中的组策略功能则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组策略在网络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可以帮你学到让特定用户摆脱组策略限制的方法获得组策略设置对应的注册表位置通过网络拯救被组策略锁定的计算机对于工作组里的计算机来说,可以将组策略看成是注册表的一个友好的图形化设置界面,能够方便我们更好、更安全地修改相应的注册表键值。如何使用组策略来更改系统设置,网上可以找到的资料实在太多。但组策略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很少有人解决。今天就让我们针对组策略的三大“顽疾”,来逐个击破。特别注意①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以WindowsXPProfessional(系统安装在C:\WINDOWS)为例进行介绍。②WindowsXPHome版本没…  相似文献   

10.
在Windows XP 中,我们可以利用控制面板中的“显示”和“任务栏和开始菜单”项目对桌面进行管理,通过更改相应的属性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对于桌面的管理能力很有限,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利用Windows XP 的组策略不仅可以满足通常设置的要求,同时可以对桌面进行更高一级的设置,实现对桌面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实时应用已经进入到IP网络,IETF提出了策略网管的方案来解决这些实时应用带来的Qos网络管理问题。然而传统网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何从传统网管向策略网管过渡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对策略网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策略规则的研究(包括策略建模,冲突检测等)和对策略网管的实现研究(包括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和策略信息传输协议等),而缺乏与传统网管结合的研究。针对以上情况,将传统网管与策略网管在系统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在传统网管上增加策略输入接口,存储和层次转换功能模块,实现策略网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图书馆在采取传统无人管理座位模式时,出现的座位有效使用率低,占座情况频发等突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oRa协议的智能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的感知层部署座位管理节点,LoRa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构建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从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网络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LoRa座位管理节点与LoRa基站软硬件设计以及通信协议设计等方面详细论述设计要点,并且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及性能两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oRa的智能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的无人管理座位模式,座位有效使用率更高,读者寻找座位时间明显缩短,占座情况也得到改善,非常适合在图书馆的座位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网管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传统网络管理设备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对原有的网络管理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开发出控制简单、功能强大、支持多种配置访问模式和易于升级的网络管理系统。由于采用了AMMOS结构处理器以及相应的外围芯片,简化了作为被管理设备的光纤收发器的硬件设计,并降低了整个光纤接入端网络设备的整体成本。  相似文献   

14.
办公信息化、无纸化改造时期,无线局域网凭借其优越性能得到了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办公模式的功能缺陷。无线局域网应用阶段易受到安全风险的干扰,导致网络运行速率降低而影响了正常的办公流程。本文分析了基于无线网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无线化办公创造更加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使网络管理既对用户和设备进行监控,又对网络中各种信息进行监测,就有将网络管理功能域延伸至网络信息管理的需求。为此,该文对影响网络运行的硬件设备、应用程序、数据组织、管理策略进行对象化表达和描述,提出了一种网络信息管理的对象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布式对象模型作为存储网络管理信息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布对象(CORBA)技术和代理技术研究了网络信息管理的结构和策略,并给出了网络信息管理的分布式分层体系结构和策略实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取代传统网络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基于新网络环境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迫在眉睫.介绍了一种开放且通用的软件定义的SDS安全架构,它可以为安全服务、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提供一个开放的接口,并且支持不同的网络安全供应商部署其安全产品和安全解决方案.此外,可以实现虚拟安全功...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型不能满足航空电子AFDX网络管理的具体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AFDX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设计策略进程和构造系统的功能模块,搭建了模型的主体框架;实现了基于混合策略的AFDX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监测到各种网络性能参数,对网络管理模型进行评估,进而调整AFDX网络的体系框架结构和管理策略,增强了AFDX网络管理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了航空电子综合化网络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采用ARM+FPGA架构的紧耦合Ubuntu系统的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ARM上运行Ubuntu系统, ARM与FPGA之间通过 ARM自带的 GPMC接口进行通信,重点解决 Ubuntu 系统与 GPMC 通信相关的驱动软件设计问题。首先介绍了 ARM Cortex A8的GPMC接口原理,然后给出了Ubuntu系统的主要软件驱动模块的设计思路。本设计结合了ARM和FPGA各自的优点,借助Ubuntu系统自身强大的功能,加快了接收机的研发速度,增加了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纸币交易实现自动化的关键设备,纸币识别器不仅承担着最基本的纸币识别和接收功能,而且必须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增加相应的功能。文中介绍了嵌入式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纸币识别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因特网协议的方法。系统通过采用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并以Samsung公司的S3C4510b微处理器为核心,结合嵌入式因特网技术,来实现纸币识别器网络升级和网络支付功能。针对联网交易应用系统对传统纸币器提出的新要求,引入嵌入式技术重新设计了纸币识别器,使之具备直接和间接联网的能力,不仅解决了网络化的问题,而且兼容传统的通信方式,在功能上还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