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紫金山铜矿中主要目的矿物之一的蓝辉铜矿细菌浸出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考察了蓝辉铜矿纯矿物的浸出特性。实验室条件下细菌浸出蓝辉铜矿纯矿物的适宜参数为:接种量50%;培养基中Fe^2+氧化量为60%。20 d浸出周期内蓝辉铜矿浸出率可达80%以上。通过向纯矿物浸出体系中添加黄铁矿探讨其强化浸出效果。结果表明:以1∶2或1∶1重量比添加黄铁矿能明显加快蓝辉铜矿的细菌浸出速率。通过对蓝辉铜矿和黄铁矿在浸出介质中静电位的测定表明,添加黄铁矿后能在浸出体系中形成较强的原电池效应,促进目的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对中条山铜矿矿峪铜矿的低品位含铜矿矿石进行了浸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86h的浸出,单独使用硫酸时铜的浸出率只有68.985,若加入3.14g/L的Fe^3 ,可使铜的浸出率提高到74.34%,若再加入5g/L的NaCl助浸,铜的浸出率则可提高到79.98%,化学物相和光学显微图像分析表明,氧化铜的浸出很快就可完成,辉铜矿和斑铜矿也以较快的速度降解的蓝辉铜矿和铜蓝,而铜蓝的浸出反应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地区硫化铜矿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 pH、 O_2及CO_2的供给是影响细菌活性的关键因素, 西藏玉龙铜矿地处高原地区, 海拔高、温度低、空气稀薄, 应用生物湿法冶金技术提铜难度较大. 对高海拔地区以次生硫化铜矿为主的硫化铜矿进行了现场生物柱浸扩大试验研究, 选育出耐寒高效浸矿细菌, 考察了不同粒度条件下该矿物的浸出特性, 分析高海拔地区生物浸出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选育出的细菌耐受力强, 在极端条件下生长良好, 细菌生长最佳pH范围为1.7~2.0, 浸出体系温度高于5 ℃. 浸出5个月, 浸出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高于800 mV(SHE)以上, 铜的浸出可达75.68%, 应用生物浸出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德兴铜矿含铜废石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彭琴秀 《湿法冶金》2002,21(2):83-87
利用细菌的作用对低品位硫化铜矿石进行浸出,能有效地促进硫化铜矿物中铜的浸出,提高铜浸出率,介绍了几种有利于铜矿物浸出的试验方法,从试验结果可知,每一种方法对硫化铜矿物的浸出都有一定效果,如能进一步深化该项研究;将对堆浸提铜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喷淋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酸性矿坑水为浸出剂,对紫金山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矿石性质、喷淋制度、堆浸过程中浸矿细菌的种群结构等对矿石铜和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石堆浸210天,平均铜浸出率65.9%、铁浸出率5.4%。含酸性坑水喷淋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湿法提铜工艺在工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小燕  张卫民 《湿法冶金》2009,28(4):222-224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矿石粒度对活性炭催化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氧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催化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过程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矿石粒度小于0.1mm最有利于铜的浸出,浸出240h,铜浸出率达83%;矿石粒度过细,溶液中三价铁含量升高,产生的铁沉淀物会直接影响铜的浸出。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硫化铜精矿焙烧浸出过程铜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发现,硫化铜精矿中铜主要以辉铜矿赋存,其次为黑铜矿和赤铜矿.通过750℃焙烧后,焙砂中铜元素主要以氧化铜赋存,其次为铁矿物包裹铜.二段浸出渣样品中铜元素主要以铁酸铜赋存,部分赋存在赤铁矿等矿物中.  相似文献   

8.
陕西八一铜矿选矿厂入选矿石为次生铜含量较高的铜锌硫化矿石。其有用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铜矿、铜蓝、少量氧化铜矿和重晶石等;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滑石。矿石特点是次生铜含量较高,锌矿物易浮;硫化矿  相似文献   

9.
针对含硫砷铜矿的高砷铜精矿进行细菌浸出实验研究,考查不同矿浆浓度、不同初始Fe~(2+)浓度和温度对铜精矿细菌浸出的影响。细菌浸出可以促进铜矿物的溶解,尤其是促进硫砷铜矿的氧化分解。在矿浆浓度4.0%,初始Fe~(2+)浓度2.5 g·L~(-1),浸出温度45℃,无菌条件下浸出85 d,铜精矿中铜、砷的浸出率分别为26.4%,1.26%。同等条件下,细菌浸出铜精矿中铜、砷的浸出率分别达62%,14%,分别为无菌对照的2.35倍和11.00倍。矿浆浓度和初始Fe~(2+)浓度对铜精矿的浸出具有显著影响:高矿浆浓度下砷的浸出受到明显抑制;过高和过低的Fe~(2+)浓度不利于砷的浸出,初始Fe~(2+)浓度在10.0 g·L~(-1)时,铜、砷的浸出率最高分别可达77.9%,11.9%,此时体系铁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高砷铜精矿细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铜、砷浸出行为存在差异:由于蓝辉铜矿快速溶解,浸出60 d时铜快速浸出,随后浸出速率下降。细菌浸出过程中,浸出初期砷浸出率低于2%,随浸出时间的延长砷浸出率逐渐升高,说明硫砷铜矿后于蓝辉铜矿、铜蓝浸出。提高温度对硫砷铜矿的浸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对原生硫化铜矿石中细菌浸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浸矿过程中细菌的氧化活性及其对浸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过程中,有利于铜浸出的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分别是5 mm和20%~25%;溶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或产生的铁沉淀都会直接影响细菌的氧化活性和浸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某高氧化率铜矿含铜3.48%,铜氧化率为59.15%。采用直接浸出工艺时,矿石中的大部分硫化铜矿物因无法浸出而损失到尾渣中,导致矿石铜浸出率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对矿石中的硫化铜资源进行选矿工艺技术研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矿石中含泥矿物较多,对浮选过程干扰严重,选矿指标相对较差等问题,采用戊基黄药+BK402组合捕收剂及“一粗两扫四精+精扫选”工艺,实现了该矿物中硫化铜矿物的有效回收,闭路试验获得的指标为:铜精矿产率3.74%,铜品位35.62%,酸溶铜品位3.61%,铜回收率38.07%。研究为该类型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产氨菌种Providencia JAT-1,对云南某矿高碱性氧化铜矿进行氨浸体系下的摇瓶浸出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矿浆液固质量比、助浸剂种类、助浸剂浓度以及细菌初始接种浓度对铜浸出率具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30℃、矿浆液固质量比7:1、助浸剂硫酸铵浓度0.024 mol·L-1以及细菌初始接种浓度20%的条件下,产氨细菌浸出碱性氧化铜矿144 h后铜浸出率可达42.35%.通过对浸渣铜物相分析发现矿石中次生硫化铜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高铁硫化矿选择性浸出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镍钴火法冶炼转炉渣进行还原硫化,制备成富含镍钴铜的高含铁硫化矿,并采用加压选择性浸出其中的铁。对铁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铜浸出率从98%降到-42%,铁浸出率从3%升到43%左右,选择性浸出后液含铁越来越高,而且以二价铁居多,这是造成高铁硫化矿难以进行加压选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金川低品位铜镍复合矿为高碱脉石的氧化—硫化混和矿 ,矿区无土著浸矿细菌。采用经诱变改良的外源混合T .f浸矿菌和控制矿浆 pH(<4 ) ,有效地浸出了该复合矿中的镍和铜 ;控制矿浆pH在细菌生长最适的范围内 ,钙、镁实际耗酸分别只占其总含量的 2 2 %~32 % ;铜、镍在不同浸出阶段表现为相反的浸出行为 ,酸浸时铜优先被浸出 ,菌浸时镍优先被浸出 ;渣样分析表明硫化镍、硫化铜的浸出机制为间接作用。物相分析表明这些浸出行为与浸出对象的赋存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属于"三高一低"的难处理的氧化铜矿, 其矿石具有高钙镁、高含泥量、高氧化率和低铜品位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类矿物的资源特征、浸出方法和浸出液提铜方法。主要浸出方法包括:浮选法、氨浸法、细菌浸出等。铜氨溶液中提铜方法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等, 目前氨浸法和产氨菌浸出能有效而经济地浸出, 但氨浸法由于氨的挥发性和产氨菌浸出培养问题都有其缺陷, 因此, 笔者认为常温下低浓度氨浸-萃取或产氨菌浸出-萃取是从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提取铜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湿法冶金技术在滇中铜矿石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湿法冶金技术中的硫酸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处理低品位、复杂难选冶氧化铜矿,用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工艺处理硫化铜矿,生产合格电解铜,成本大大降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此工艺处理滇中地区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提高了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低品位氧化铜矿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分别为24.2kg和164kg,吨铜酸耗和水耗分别为9.4t和63.9t。该矿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高钙镁低品位氧化铜矿石氨堆浸提铜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概述了氨堆浸处理高钙镁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工艺的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与成熟的搅拌氨浸技术相比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氨堆浸—萃取—铜电积产业化技术开发成功,为处理低品位高钙镁氧化铜矿石提供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