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体机械》2016,(3):76-79
针对住宅小区不同入住率条件下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优化问题,以合肥市的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TRNSYS模拟软件建立小区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分别对入住率为100%、70%、50%、30%4种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以地源热泵系统全年能耗及土壤温升为优化依据。结果表明:在高入住率情况下,当地埋管出口水度大于22℃时开启冷却塔为最优运行策略;在低入住率情况下,夏季靠地埋管+冷却塔散热、冬季从地埋管吸热的运行控制策略最优,极低入住率(30%以下)情况下,采用夏季靠地埋管散热、冬季从地埋管吸热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更加经济。研究内容对住宅小区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技术是从近地表的地下摄取能源,该能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高能效、长寿命、环保、天然、绿色的特点。阐述了实施高温多功能地源热泵的设计措施,采用“二次冷凝制冷循环”技术、选用新型高效双螺杆压缩机,辅以压力、温度、过载、过热及断水延时自动保护等功能设计。经研究比较表明,应用该技术所生产的地源热泵产品与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出水温度高、高温不增压、运行噪声低、运转平稳安静的优势,并且可以制热、制冷、供生活热水同时进行,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流体机械》2016,(11):61-66
土壤温度场的恢复特性是判定土壤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探讨了某住宅小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及主要部件地埋换热器的埋管方式。利用建筑热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De ST-h建立高层住宅建筑群模型,并进行全年空调负荷模拟。运用大型商业软件FLUENT模拟分析了土壤源热泵连续运行一个夏季和经过一个秋季过渡季后地埋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和恢复情况,试验研究了制冷过程及制冷期后地层温度恢复过程不同地层的温度分布,结果与数值模拟基本吻合。最后,指出复合式土壤源热泵有利于促进土壤温度场的恢复,从而实现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4.
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换热器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中控制策略存在着极大的优化空间,本文提出以土壤换热器与冷却塔两者出口水温作为控制依据的运行策略,为实现此控制方法,需要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实现土壤换热器侧出口水温的预测,研究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下预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与动态数值模拟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准确预测土壤换热器的出口水温,且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华能力,最大误差不超过0.25℃.  相似文献   

5.
由于土壤源热泵系统单独长期运行存在土壤热失衡的问题,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土壤源热泵系统产生土壤热失衡的原因。并以此阐述了针对土壤热失衡问题而广泛采用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并就其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功能及系统优势。指出了目前该系统研究与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带除湿功能的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通过对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及工作特点的阐述,该套系统在节能与功能方面表现了独特的优势.与普通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相比,该系统材料成本增加不多,比用户分别采购热泵热水器和除湿机可节约费用30%以上,具有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大环境下,对新型供热制冷系统的应用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地源热泵计算机监控系统为背景,同时摒弃了传统依靠计算机对地源热泵进行监控的单一方式,在了解传统系统的原理、控制方案后,提出用触摸屏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监控的设计。利用PLC和触摸屏结合的方式监控整个系统。通过系统的实际运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地源热泵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5年该项技术成了国内建筑节能及暖通空调界热门的研究课题,并开始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当前,能源日趋紧张,为地源热泵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让地源热泵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开发商的接纳及老百姓的认知。1政府用心——引导中培育市场目前中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率还很低。中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仍超过8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相似文献   

9.
该绞车采用了新型的液压-机械复合式调速原理,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等优点,是我国目前安全、可靠、高效的一种新型防爆提升设备。 主要性能特点: 1.该绞车首创液压-机械复合式调速新-  相似文献   

10.
陈付林 《机电信息》2011,(21):63-63,65
虽然国内城市大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冰蓄冷空调具有耗能少、经济性强等特点,但基于控制措施的不完善,往往导致系统运行中出现较多的弊端。现就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优化控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建成的太阳能-地热能综合利用多功能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与交替供暖运行特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联合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日间系统运行效率,且U型埋管可作为热源缓冲体自动储存日间富余太阳能,以改善夜间运行效率,联合运行测试期内太阳能与地热能热源的承担比例为43.3%:50.2%;交替运行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前提下有效恢复埋管周围土壤温度,从而可提高太阳能与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效率;整个供暖测试期内,地源热泵与日间太阳能热泵的平均COP分别为2.37、2.72,对应的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昼夜交替运行模式及太阳能-U型埋管补热交替运行模式的平均COP分别为2.69、2.65及2.56.  相似文献   

12.
输送能耗对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率受系统输送能耗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建立了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率与输送能效比之间的关系式。结合3个不同类型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各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和节能率。指出了降低地源热泵系统输送能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凌晨  刘刚  郁庆庆 《流体机械》2012,40(2):72-75
以东华大学图书馆土壤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冬季供热工况的运行特性进行测试,得到了系统的热泵机组制热能效比、综合性能以及输送系数逐时变化情况,数据分析表明,该系统运行情况效果良好,为周边相近地区土壤源热泵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某多功能大楼为例,介绍了应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多功能建筑中的地源热泵-冷却塔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并通过实验对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常规电锅炉、燃煤锅炉、太阳能+电锅炉及空气源热泵的能耗进行比较,体现了地源热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杨晚生  郭开华 《流体机械》2012,40(1):61-64,69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科学评价问题是系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次能源利用率评价指标在其使用过程中如果忽略其适用性和使用条件,常常会导致产生一些有悖于客观实际的分析结果,从而不能对能量供应系统作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文章结合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对其在补燃工况下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进行了分析计算,指出了一次能源利用率在评价具有补燃工况的联供系统时,存在随补燃率变化而出现不确定性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该规律的原因,指出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利用系统输出和输入的能级概念结合一次能源利用率对系统的能量利用进行了评价分析,获得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结果,为客观评价能量利用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地源热泵的特点及其在长江流域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佩芳  袁寿其 《流体机械》2003,31(2):50-52,9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性能评价指标和基本类型;比较了热泵与普通空调系统的特点,得出热泵在技术上和经济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地源热泵在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应用的广阔前景,同时展望了在地源热泵技术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机负荷地源热泵地埋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模型和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地源热泵地埋管影响因素的随机特征,提出了地源热泵地埋管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讨论了采暖热能指标及设计值的变异性.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下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包括工程钻孔问题、注浆过程等方面,其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在该系统的设计、施工中,对实际工程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热泵与增湿去湿蒸发技术,介绍了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处理领域的热泵型废水处理系统。为了考察系统的蒸发能效水平,并分析物料循环量对系统能效的影响,搭建了系统试验台。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热驱动系统,热泵型系统的能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最大达到11.1kg/(k W·h)。运行过程中存在最佳废水循环量使系统蒸发能效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