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屋断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部是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上覆沉积为坳陷地层沉积。断陷地层的暗色泥岩是好的油气源岩,最好的储集层是坳陷层的泉头组。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演化、油气的生成、构造圈闭的形成、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及浅部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沉积环境控制了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特征、油气分布层位及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嫩末构造运动控制局部构造的油气分布层位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处于休眠期的断裂作为遮挡,形成断鼻、断块圈闭,能够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活动时期的断裂能作为垂向运移通道,并在浅部形成断鼻和断块次牛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地表油气化探技术根据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异常显示特征预测深部油气藏,已经有70余年历史。大多数人都认可油气藏能发生油气微渗漏这一自然现象,但对深部油气藏与地表化探异常之间的复杂关系尚存疑虑。十屋断陷已知油气藏油气微渗漏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各项化探指标均为低背景非均匀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点浓度较高;与油气藏有关的异常呈环状或复杂环状形态,受断层和盖层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异常为条带状或块状形态。油藏和油气藏微渗漏异常特征不同,气田上方异常强度低,为简单环状;而油气田上为复杂环状(环内也有部分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十屋断陷为例,详细研究了储集层内分布的裂隙类型、密度、张开度,并对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及裂隙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的主要类型和分布部位与宏观大裂隙是一致的。储集层裂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构造曲率高值区,同时也与埋藏深度、岩性、地层厚度及储集层孔隙度和与最近断层的距离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是造成储集层裂隙形成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样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4种样式,即单斜-岩性复合式、背斜-岩性复合式、断块-岩性复合式和鼻状-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发现了几个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即SN85井西构造、SN87井北构造、孤家子北构造。这些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该针对位于松辽盆地十屋断陷皮家地区沉积环境发育特征,烃源条件分析,圈闭发育特征,断裂发育特征以及油气的运移条件,盖层及保存条件等六个方面分析成藏配置,对皮家地区的油气藏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1)储层物性的改善是在北部斜坡深层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92)深部原生油气藏未遭到破坏保存极好;(3)北中斜地区T3构造而无油气;(4)皮家地区北部上倾方向,沙河子组,营城组埋藏浅,配合有利圈闭,会取得油气突破;(5)皮家地区西北苏家屯次凹,亦是新的油气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识别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8种沉积相类型,并组合为冲积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等4种类型。研究表明在箕状单断凹陷的构造背景下,十屋断陷早期以冲积沉积体系为主,从沙河子组沉积期至泉头组沉积期,西部断裂带及北部陡坡带沉积体系由冲积沉积体系演化为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缓坡带的沉积体系由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沉积体系,中部沉积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7.
8.
松南盆地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隆起区油气成藏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油气成藏区别明显,十屋断陷烃源岩为J3-K1断陷地层。在部分断层不能成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的条件下,油气赋存在源岩层内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原生油气藏。对于后期改造强烈的背斜圈闭,在有持续烃源供给的条件下,能够形成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10.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十屋断陷源岩分布的不均一性、复杂性,以及多期构造活动使源岩类型、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是造成不同成熟度石油、油型气、煤型气有规律分布的主因。纵向上多套储盖红合,多类型、多期次圈闭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多层次的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的垂向和侧向输导作用,构成油气运移富集的空间网络。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为嫩江期末,关键因素为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运、聚的配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种类型(油型、煤型),两个期次(早期、晚期),三种方式(跨越式、近源式、混源式)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六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表条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江陵凹陷万城构造复杂地表条件,通过试验,提出精确表层结构的调查、水体对地震信号干扰的模型正演分析以及震源类型的合理选择等改善地震资料品质因素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用该方法提高地震资料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4条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和构造发育史研究。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的构造演化。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在区域近南北向压扭应力作用下,地幔物质上涌诱导的低角度边界正断层倾滑作用的结果,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伸展断陷盆地演化序列。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强烈扩张,营城期断陷向坳陷转化.登娄库-泉头期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期。徐西断裂和宋西断裂为两条主要控陷低角度正断层,徐西断裂活动期为火石岭-沙河子期。宋西断裂活动期为沙河子-营城期。从构造演化与深层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分析.深层构造作用是深层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的特点,采用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使其小断块偏移归位准确,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使其走时方程更接近层状介质的地震波实际传播路径,使成像点聚焦准确,适合复杂构造地质情况的反射波准确成像,并且通过特殊振幅处理,使其偏移结果有很好的保幅性,输出的道集可以用于岩性分析和反演研究.叠前时间偏移结果重新解释后对该区的断裂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些新的圈闭,经钻探见到了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发育的火成岩属于以新近系中新统汉诺坝组基性玄武岩为代表的喷发岩,浅层属于侵出相,中深部属于火山通道相;火成岩覆盖区地表起伏剧烈,喷发物杂乱堆积,风化层较薄,横向速度变化较快,造成原始单炮信噪比低,资料品质较差。针对以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从3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基于增强火成岩深层弱小信号的宽方位、大炮检距、高覆盖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基于提高原始资料品质的井震联合激发因素优选技术;基于解决表层结构复杂多变的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与综合静校正技术。攻关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乌兰花凹陷火成岩覆盖区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现已在十屋断陷发现许多圈闭,这些圈闭中已见到较好的工业油气流。特别是部分井在非构造上打出高产气井之后,人们逐渐注重非构造圈闭的研究。根据钻井、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十屋断陷非构造圈闭主要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三种类型。地层圈闭主要表现为削切不整合面,超覆不整合面;岩性圈闭主要是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低水位期发育的冲积扇砂体,河道砂体、湖泊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水下重力流河道砂体;复合圈闭主要为地层岩性与构造(背斜)圈闭共同构成。上述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18.
海南福山凹陷表层及浅层火成岩异常发育,以及海陆地区的复杂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多次反射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现象非常突出,其结果是地震有效信号成像困难,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品质差。针对火成岩分布区的地震资料采集问题,从分析以往地震采集方法入手,找出采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研究火成岩与地震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针对地质任务要求及目的层反射特点,通过对多个地震采集参数进行论证,并对不同采集方案进行优选,结合本地区特殊地理、地质条件,最终确定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理念:大炮检距、高覆盖次数、小面元观测;为保证激发能量和避免多次波干扰,采用在地表风化层和表层火成岩层下激发;不同区域采用不同覆盖次数的灵活多变的采集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丘东洼陷侏罗系水西沟地震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西沟群地层内部的上超、下超、顶超和削截等接触关系研究基础上,对地震地层的界面进行识别,层序界面之下多表现为削截,之上多表现为上超,湖泛面之上多表现为下超.在水西沟群中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3个湖泛面.在此基础上,首次将研究区水西沟群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并详细阐述了各层序内部的地震反射特征,对下一步吐哈盆地精细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