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场光学诊断的光偏振相移数字剪切散斑干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应用于流场光学诊断的使用光偏振相移的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它具有如下两个显著的优点,首先,产生干涉效应的两相干光束均是物光束。它们通过几乎相同的光学元件与几何空间。这样可以降低测量过程中对环境的防震需求,便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其二,采用光偏振相移方法来获取了干涉图上的位相信息,与通常使用的压电陶瓷相移方法相比,不需要复杂的标定,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光学偏振玻璃器件在光显示、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偏振玻璃的特殊性能和制备工艺。文章详细介绍了光学偏振玻璃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光学偏振玻璃的偏光原理和偏振性能,介绍了偏振玻璃的制备和应用并讨论了偏振玻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视场偏振CCD相机内部的多个光学表面会改变入射光的偏振状态,并且改变的程度与入射光的偏振态、视场角和方位角等有关,影响了仪器偏振测量精度,从而制约了偏振成像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从考虑偏振效应的大视场偏振相机响应输出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通过设计试验获取了模型参数标定数据。将经过标定的大视场偏振CCD相机测试值和可调偏振度光源预设偏振度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偏振相机在0°、15°、25°视场角下的偏振度测量平均误差不大于1.18%,远小于光学镜头自身的起偏度。消除偏振遥感仪器自身的偏振敏感性影响,为将来我国自主星载偏振遥感图像的定量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可见光区一维光子晶体纳米膜偏振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炳书 《光电工程》2007,34(5):33-37
应用一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各种条件下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偏振带通滤波特性,具体数值分析了掺杂层位置、厚度、电磁参数、入射角度四种因素对偏振滤波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传统意义上的光学多层膜是一维二元光子晶体在光学厚度满足四分之一波长时的特例;可见光区的偏振滤波器的窄带滤波特性与掺杂层的位置有关,掺杂层在整个膜中间位置时偏振分离效果好,掺杂层的厚度与周期层厚度相差越大则分离效果越好,两组元折射率相差越大越易形成禁带,入射角越大禁带越窄,偏振的分离度越好.特别是P偏振局域模更多;在线度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介质电磁参数对禁带有较大影响,禁带只有在两组元折射率相差越大才能形成,介质损耗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光源的入射角对禁带有重大影响.本文的研究对光子器件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C60—AALB膜光学累识和记录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险峰  章献民 《功能材料》1995,26(6):488-490,487
C60是碳的第三种同素异构体。本文将C60和花生酸混合制得高质量的C60-花生酸复合LB多层膜,在对其光学非线性特性的研究中首次发现这种LB膜具有光学累记和记录效应,采用布居光栅模型,分析了这种LB膜中的光学累积和记录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C_(60)是碳的第三种同素异构体。本文将C_(60)和花生酸混合制得高质量的C_(60)-花生酸复合LB多层膜,在对其光学非线性特性的研究中首次发现这种LB膜具有光学累积和记录效应。采用布居光栅模型,分析了这种LB膜中的光学累积和记录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紫膜LB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光敏生物大分子掺杂的LB膜──紫膜LB膜的制备及其3次和高次光学非线性特性,研究紫膜LB膜中以光学非线性效应为基础的双光束耦合、多波混频和相位共轭等物理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紫膜LB膜有可能在光学信息处理和光计算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偏振消光比是表征光学器件一项重要的光学偏振参数,是表征各类晶体和各种光学功能材料、激光物质性能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也是反映保偏光纤及光学系统等偏振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本文拟研究建立一套符合计量要求的偏振消光比测量系统,实现偏振消光比这一重要参数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校正Schmidt棱镜的偏振像差,消除双像和鬼影像现象,根据棱镜Jones矩阵B因子与衍射光强的关系,推导出B因子与屋脊面反射相移差δ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消除偏振像差,要求B=0需要屋脊面反射相移差δ=π的条件。采用在屋脊面镀制相位膜的方案,对比了单层膜与多层膜的反射相移差特性,得到了在可见光区实现宽波段消除偏振像差的膜系特性;证明了B=0是一条可以同时校正所有不同偏振状态入射光偏振像差的有效技术途径。实验镀制了屋脊面相位膜样品,进行了多种入射光偏振状态下的偏振像差检测,得到了很好的消偏振像差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光学新分支学科——气动光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动光学学科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气动光学提出的背景,提出了气动光学的定义及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描述了气动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气动光学效应机理研究、气动光学效应校正方法研究、气动光学效应校正验证试验研究和高速飞行器光学窗口技术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开展气动光学学科理论基础、工程建模、试验原理及试验方法等研究途径,给出了一些典型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学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银纳米椭球微粒有序掺杂的光学偏振玻璃具有光学玻璃的高透过率特性和本征的偏振特性,是综合性能好的光学偏振器件。利用米氏理论和电偶极子理论分析了光入射到椭球形银纳米微粒产生的消光特性和偏振机理;建立椭球形纳米微粒周期阵列分布的光学偏振玻璃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算法模拟计算近红外光入射该模型后的偏振光输出特性。通过优化玻璃内部椭球微粒的几何参数,获得波长在700~1 100nm近红外全波段内的偏振玻璃的透过率达到80%以上,消光比达20dB以上;尤其当波长在740~840nm范围内,透过率高达90%以上,消光比达50dB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传输效应的工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动光学传输效应对飞行器光学成像探测系统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使探测器接受的图像产生偏移、抖动和模糊。文章分析了目标光线通过流场时的光学传输特性,建立了流场光学传输特性的工程计算模型,描述了气动光学传输效应对成像探测系统影响的经验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气动光学传输效应产生的像偏移、抖动和模糊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气动光学传输效应对成像探测系统的影响与飞行器的飞行参数、成像探测系统参数和探测器积分时间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有机生色团和极化聚合物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非激光测试和评估方法,它包括测定生色团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的溶剂化变色法、测定极化膜的d值的电子吸收光谱法和偏振红外光谱法以及相应的简化估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极化膜进行应用试探的筛选标准。方法简便易行,无需复杂昂贵的激光测试系统,而且结果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普通化学实验室进行样品的评估和筛选。  相似文献   

14.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这些光学性质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简要论述了碳纳米管的光学偏振性、光学相关性以及碳纳米管灯丝的发光性能,介绍了碳纳米管光学性质的一些应用:碳纳米管光学天线、红外探测和超快光学开关。  相似文献   

15.
酞菁LB薄膜及其旋涂膜光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了四新戊氧基酞菁锌的LB膜和旋涂膜,测定了这两各大不同温度退火后的吸收光谱,采用p-w偏振双面反射法测定了两种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k,发现这两种薄膜不仅具有相似的光学常数的数值,而且表现出相似的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HercuIes Inc.公司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采用偏振激光这一新方法使液晶取向。在典型的液晶显示器件中,装有液晶的小室内表面涂敷一层用机械方法摩擦过的聚合物膜。该聚合物膜能使棒状液晶分子按摩擦方向取向。这种取向结构可用电的方法改变,同时改变了器件的光学性能。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不同类型的小室。在小室中一面涂敷摩擦过的聚酰亚胺;另一面涂敷摩擦过的掺有染料的聚酰亚胺。在相交的偏振片之间观察时,小室中取向了的液晶物质呈暗色。该小室经与初始取向方向平行的偏振激光照射,会使掺有染  相似文献   

17.
在全氟羧酸阳离子交换膜中制备出不同颗粒尺寸的PbS超微粒,并由吸收光谱及电镜测量结果获得证实。用飞秒激光脉冲对PbS超微粒复合膜进行了时间分辨光克尔效应测定,发现PbS超微粒具有三阶光学非线性,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X(3)约为10(-12)esu,光克尔效应响应时间小于165fs,并且发现PbS超微粒的光学非线性随着超微粒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显示出量子限域效应对于超微粒子光学非线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全氟羧酸阳离子交换膜中制备出不同颗粒尺寸的PbS超微粒,并由吸收光谱及电镜测量结果获得证实。用习秒激光脉冲对PbS超微粒复合膜进行了分辨光克尔效应测定,发现PbS超微粒具有三阶光学非线性,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X^(3)约为10^-12esu,光克尔效应时间小于165fs,并且发现PbS超微粒的光学非线性随着超微粒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显示出量子限域效应对于超微粒子光学非线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线性光学范畴下,光学超构材料等人工结构材料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人们在控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面拥有更多自由度。例如,利用人工设计的功能单元可在亚波长尺度对光的振幅、相位和偏振进行灵活有效的调控,从而实现超透镜、负折射、隐身衣等新奇光学效应。通过调控超构材料中光的几何相位、局域电磁增强等物理机制,可实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显著增强,为实现非线性微纳光学光源及其应用开启了新的大门。围绕近年来光学超构材料在光学频率转换、超快光开关与光调制、以及非线性相位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非线性光学超构材料在未来应用中的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新发现的、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全碳有机材料C_(60)作为成膜单体制各成LB膜。对其三次非线性性质进行了研究。在C_(60)-AALB膜的立体简并四波混频实验中实现多空前向相位共轭输出,采用相对测量法测得其三次极化率X ̄(3)=(1.8  0.4)×10 ̄(-8)esu.并对C_(60)-AALB膜中的光学非线性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LB膜中的三次非线性主要源于C_(60)的吸收效应,该效应产生的三次极化率与实验测试值具有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