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活性炭(AC)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SnCl4催化剂,并添加了不同质量分数BiCl3以及CuCl2,以此研究助剂对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BiCl3⁃10%CuCl2⁃10%SnCl4的催化剂配比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氯化氢体积比1∶1.1、反应温度170 ℃、乙炔空速6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最高可达94%。通过对催化剂的表征发现,助剂的引入抑制了反应过程中S的流失,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Sn基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不同pH值下铜、银、金负载型催化剂对KBH4催化放氢速率的影响;在同一pH值下,对乙炔在各催化剂上的加氢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进一步证实乙炔的原子态氢加成的活性中心是零价的金属催化剂表面。  相似文献   

3.
负载型SnCl2是一种无汞乙炔氢氯化催化剂,为了增强SnCl2催化剂的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通过引入乙酰丙酮配体(acetylacetone)制备了5.0%Sn(acac)2Cl2/A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炔体积空速为90 h-1、乙炔与HCl物质的量比为1∶1.1、反应温度为170 ℃的条件下,5.0%Sn(acac)2Cl2/AC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达到96%,高于5.0%SnCl2/AC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结合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能表征,证实引入乙酰丙酮配体可增强SnCl2催化剂的乙炔吸附能力,同时还可起到抑制反应过程中锡流失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SnCl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ID气相色谱法分析烃类中的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乙炔及乙烯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采用SP2100A气相色谱仪及GC8890F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于同一环境中对样本进行多次测定。观察并记录样本中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含量。结果:于高浓度的乙炔及乙烯中均检测出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且转化率温度越接近38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高。结论:采用FID气相色谱法分析烃类中的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便利,适用范围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CENTUM集散控制系统在碳二加氢反应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成分-氢炔比值控制系统,成功地解决了质量控制问题,使反应器出口C2馏分中的乙炔含量你于3ppm  相似文献   

6.
对CENTUM集散控制系统在碳二加氢反应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成分 -氢炔比值控制系统 ,成功地解决了质量控制问题 ,使反应器出口C2 馏分中的乙炔含量低于 3μg·g-1,并对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反馈控制功能中的运算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炭为载体,SnCl4 为活性组分,添加不同含量的BiCl3 以及CoCl3,制备出了Sn@AC、Sn-Bi@AC、Sn-Bi-Co@AC系列乙炔氢氯化催化剂。运用XRD、物理吸附仪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评价。研究发现,浸渍法合成的Sn-Bi-Co@AC催化剂中,SnCl4 负载量为 0%,BiCl3 负载量为5%,CoCl3 负载量为10%时,催化剂性能最优,乙炔转化率和氯乙烯的选择性可分别维持在90%和95%以上长达100h。通过对比三组催化剂失活前后织构性质数据的变化,发现Sn-Bi-Co@AC复合催化剂在失活后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最小,这表明BiCl3 和CoCl3 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碳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以多聚甲醛、1,3,5?三甲基苯和对苯二胺为C源和N源聚合制得CN y 前驱体,经焙烧制成N掺杂C催化剂,并研究经由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N掺杂C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 y ?700?1催化剂反应活性最高,在乙炔与氯化氢体积比 1.0∶1.1、反应温度280 ℃、乙炔体积空速90 h-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可高达89.8%。通过催化剂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与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吡咯N相对含量有关,与吡咯N原子结合的碳原子是其活性位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焙烧温度可使催化剂产生较大的比表面积,吡啶N也一定程度转化为吡咯N;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积碳。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工业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分析,建立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有效扩散数学模型.结合中试经验数据,采用Crank-Nicholson方法求解方程并对工业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计算所得固定床内温度和转化率分布与工业数据相符.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当催化剂活性水平较低时,乙炔空速和催化剂活性对反应结果有较大影响,将两者进行关联,可以建立不同催化剂活性水平下的最佳乙炔空速计算公式.通过对工业条件下不同管壁温度和不同反应管尺寸的模拟分析,可知现在工业上设置的管壁温度98 ℃和反应管尺寸51 mm×3.5 mm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和平衡常数法分别计算了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在均相体系和非均相体系中的平衡组成。采用简化的动力学模型,用特雷纳法数值模拟了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甲烷、乙烯、乙炔、氢气和炭5种稳定物质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演变。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甲烷在1200K时几乎完全裂解,2500K以下时,炭黑由芳香烃中间体生成;2500~4200K时,C2H、乙炔和氢气是主要产物,炭黑由C2H2、C2H中间体生成;4200K以上时.体系中仅有炭、氢自由基,炭黑由炭自由基生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2000K、100kPa,反应时间1.0ms时,甲烷已几乎全部裂解,0.1~1.0ms时,乙炔是主要产物,10.0ms以后炭黑产率接近100%。压力增加,乙炔收率下降,炭黑的收率增加,温度越高。乙炔和炭黑的生成速率越大。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表明在3500—4500K的温度范围内,5.0~10.0μs的时间范围内可同时获得较高收率的乙炔和炭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没有重复“设计”的一般概念,而是通过对“数字”、“空间”、“边缘体”、“形态的变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略带“遐想”性的论述,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观点”,供从事现代设计者思考:世间万物,唯“变”永恒;“创造”是现代设计之“魂”;“分解”与“构成”是万物之“源”;灵感产生于“多向”的思维;传统需要不断“输血”;“发现”让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两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且使"两课"教学方法及其改革也具有特殊的规定性.笔者结合我国高校"两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在考察当代大学生现实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试图从高校"两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于《诗经·小雅·正月》一篇中的若干训诂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是以有侮”的“侮”字应为“病”之意;“宁莫之惩”的“惩”字应为“证明、验证”之意;“彼求我则”的“则”字当属下为文,表转接;“天天是椓”为主宾述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中的重要概念“翻译目的”,通过具体实例证明,在“信”“达”的基础之上,把“翻译目的”作为辅助的翻译标准,将对文化因素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之争的解决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讨论正处于热潮之中,很多学提出了增设“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本拟从国外小额诉讼制度的特点、我国学主张设置的理由及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和实践中操作效果这几个方面的探讨,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在我国设置的不必要性,并提出简易程序完善的设想,以期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回弹法、钻芯法各自特点及原理的探讨、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综合应用二者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所涉及的及物理论的“目标”(Coal),“幅度”(Range)和“过程”(Process)等原则,分析了“Have Sth. Done”中Sth与Done的及物关系,同时,阐释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理论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思想精华,它融会并发展了康德对"优美"和"崇高"这对美学范畴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和叔本华强调的"审美直观"说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公平责任之"公平性"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学界却存在关于公平责任的争论。通过对公平内涵的再认识,对公平责任与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区别,作者认为“公平责任”并不真正“公平”。它体现的更多的是“秩序”而不是“公平”。建议将“公平责任”改称“衡平责任”,以避免概念理解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