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AAPG2006年第11期报道:在过去10年中,在纽约中南部上奥陶统黑河组横向上不连续的白云岩中发现20多个新的天然气田。白云岩沿着由地震资料可探测出的基底扭断层周围生成。大部分气田位于狭长的断层相连的构造低处,为负向花状构造。在这些断层之外的地层为不渗透灰岩,形成储层的侧向封闭层。在大多数情况下,断层在上覆的特伦顿灰岩和Utica页岩中消失。在鞍状白云岩晶簇、角砾岩和裂缝带中孔隙度发育好。所研究的黑河岩中,基岩孔隙度不常见。基岩中断层周围碎片的分布和地球化学和流体杂质分析都表明,鞍状和基质白云岩都起源于断层有关的热液。由于其不一般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据AAPG东部地区会议报道:纽约州过去几年中,在奥陶系特伦顿群和黑河群受断层控制的白云岩中发现了14个气藏。气藏位于构造洼地的微晶白云岩和角砾岩带中。构造洼地在地震剖面上清晰可见,形成于奥陶纪塔康造山运动期间发育的一些走滑断层的扩张部位。此构造运动后不久,沉积了黑河群和特伦顿群。  相似文献   

3.
塔中Ⅰ号气田62区块上奥陶统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储层物性测井解释结果,对其储层从沉积相特征、岩性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储层类型主要是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并探索了控制储层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四类:Ⅰ类好储层、Ⅱ类较好储层、Ⅲ类较差储层和Ⅳ类差储层。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岩石学、物性测试与地化分析等手段,总结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溶洞型、溶孔型、裂缝-溶蚀孔洞型、溶蚀孔洞-裂缝型与裂缝型等5种储层类型。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以及裂缝活动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早-中奥陶世相对较低的海平面,导致微古地貌高部位在准同生期反复暴露地表遭受溶蚀,形成不受单一统一暴露界面控制的小尺度溶蚀孔洞、顺层溶蚀与示顶底充填等现象。总体来看蓬莱坝组溶蚀作用强度大于鹰山组。主要发育于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的白云岩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有利于早期溶蚀孔洞的保存,对储层具有间接贡献。裂缝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海西晚期之前的裂缝多被方解石、白云石和硅质等流体充填,对储层贡献较少,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裂缝经历的成岩改造较弱而成为有效裂缝。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东区下奥陶统马五_5白云岩储层具有单井厚度大、横向尖灭快等特征,显著区别于邻区靖边气田的马五_(1–4)亚段白云岩单层薄且连片分布特征。本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是蒸发泵白云化、回流渗透白云化和埋藏白云化等三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和晶间溶孔。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探究得到本区白云岩储层成因:颗粒滩沉积微相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条件,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先决条件,埋藏期溶解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塔里木盆地塔河、玉北地区下奥陶统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C、O、Sr同位素以及REE元素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探讨了断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热液活动及成储效应。研究认为:中-细晶白云岩遭受富硅质热液流体改造强烈,表现为热褪色现象、鞍状白云石充填和充填白云石、方解石、玉髓、黄铁矿等多种矿物组合沉淀,以及较高的SiO2、FeO、MnO、BaO含量、较低的SrO含量和87Sr/86Sr值、偏负的δ18O值、较低的∑REE含量、明显的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热液流体对白云岩储层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三个方面,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溶蚀孔隙成为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不同尺度断裂和三级层序甚至更短周期层序界面共同构成深部热液流体运移的输导体系,对热液活动及储层发育起到强烈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塔河、玉北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断裂-层序双控机制下的热液活动及成储效应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钻井取心及岩心薄片观察,成像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在厘定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和蓬莱坝组地震层序格架基础上,对其进行沉积古地貌恢复及储层研究,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台地演化模式、储层演化模式及地质模式。该区蓬莱坝组沉积期为缓坡台地沉积模式,鹰山组沉积期为弱镶边台地沉积模式;其储层发育受沉积控制作用较强,与三级或四级层序界面暴露溶蚀及埋藏流体溶蚀关系密切,呈现准层状和孔洞型储层发育、沉积地貌分异小等特点;蓬莱坝组层(块)状白云岩是下步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张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水平层理缝,其次是成岩缝合线;复合成因裂缝主要包括构造-成岩裂缝、构造-表生裂缝和岩溶裂缝。构造剪切裂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发育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它们在不同层位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北东-南西向裂缝为层位的优势裂缝发育方向。裂缝的倾角主要在70°以上,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纵向延伸长度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裂缝在岩石力学层内发育,并终止于力学层界面上。裂缝密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等地质因素控制。随着塑性矿物含量与岩石层厚的增加,裂缝密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断层与褶皱构造对裂缝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使得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距断层面与褶皱轴面的距离越远,裂缝密度也逐渐降低。岩溶作用影响溶洞上部岩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溶洞上部岩层中,主要发育近直立裂缝、斜交裂缝和近水平裂缝3种产状类型的裂缝系统。  相似文献   

9.
李向东  陈海燕 《石油学报》2020,41(11):1348-136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中发育深水浊流沉积,对其展开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与沉积构造(特别是包卷层理),对拉什仲组浊流沉积中指向性沉积构造(大槽模和小型交错层理)进行了详细的古水流分析。结果表明:大槽模的古水流方向主要为SW向,平均方位为230°,可代表沉积时的区域斜坡方向;小型交错层理具有复杂的古水流样式,依据主、次优势古水流方向与区域斜坡方向的关系,可将古水流划分为顺坡流(浊流)、偏转叠加流、斜反射流和正反射流等区域。综合岩性特征、包卷层理的成因和复杂的古水流样式,可判断桌子山地区拉什仲组具有阻塞浊流的沉积特征。阻塞浊流沉积的发现对于更好地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向东  陈海燕 《石油学报》2021,41(11):1348-136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中发育深水浊流沉积,对其展开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与沉积构造(特别是包卷层理),对拉什仲组浊流沉积中指向性沉积构造(大槽模和小型交错层理)进行了详细的古水流分析。结果表明:大槽模的古水流方向主要为SW向,平均方位为230°,可代表沉积时的区域斜坡方向;小型交错层理具有复杂的古水流样式,依据主、次优势古水流方向与区域斜坡方向的关系,可将古水流划分为顺坡流(浊流)、偏转叠加流、斜反射流和正反射流等区域。综合岩性特征、包卷层理的成因和复杂的古水流样式,可判断桌子山地区拉什仲组具有阻塞浊流的沉积特征。阻塞浊流沉积的发现对于更好地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柯坪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印干组页岩的自然伽马测量,建立了此两套页岩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同时,对采自于大湾沟剖面的54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热解与有机碳含量、泥岩X衍射的矿物种类与含量、泥岩密度等分析,将泥页岩样品的分析结果与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对比后,认为:①萨尔干组页岩厚13.4 m,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萨尔干组页岩的海侵体系域内,发育4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在高位体系域内发育3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印干组页岩厚34 m,也同样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海侵体系域内发育2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在高位体系域内则发育6次高频海平面变化。②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均在海平面上升期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且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碳含量值增大)。萨尔干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印干组页岩,碳酸盐矿物低于印干组页岩,其有机质丰度亦高于印干组页岩。③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的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伊-蒙混层,由于蒙皂石伊利石化是烃源岩催化活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富含伊-蒙混合层的这两套烃源岩是最有利的烃源岩。④萨尔干组页岩、印干组页岩均具有海平面上升,有机质丰度增高、泥页岩密度降低和海平面下降,有机质丰度降低、泥岩密度增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