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绵羊皮的有机一有机结合鞣研究,对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中各组分的用量以及鞣制顺序与结合鞣革湿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先用间苯二酚对酸皮初鞣,条件为pH4.5,温度25℃,用量10%(以绵羊皮质量计);再用嗯唑烷进行结合鞣,条件为pH3.5、30℃、8%.得到的坯革的收缩温度可达117.9℃.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两种鞣剂,即嗯唑烷zE和四羟甲基膦盐THPS在ZE-THPS鞣制顺序用量不同时鞣得革的收缩温度的变化,研究THPS、ZE的鞣性,同时也考察了不同的加脂剂对该结合鞣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ZE和THPS间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由此产生的Tanning Matrix可以和胶原纤维很好结;加脂剂对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影响较大,可以破坏两种鞣剂形成的Matrix。  相似文献   

3.
郭军  单志华  陈慧 《西部皮革》2010,32(5):12-15
合成了不同反应物浓度的间苯二酚-噁唑烷鞣性模块(Tanning Matrix,TM),确定了产生TM沉淀的反应物临界浓度。研究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合成TM的鞣性及其溶解性,通过成革收缩温度(Ts)的测定考察分散剂、机械作用、温度对TM鞣制浸酸绵羊皮块的影响,并讨论了间苯二酚-噁唑烷结合鞣提高Ts的机理。结果显示:TM反应物沉淀的临界浓度为0.01mol/L;合成的TM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0.5mol/L间苯二酚和0.1mol/L噁唑烷合成的TM鞣制效果最好,收缩温度能达到75.9℃;改变鞣制条件对Ts有影响,其中鞣制温度影响最大,最佳鞣制条件下成革Ts为78.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二聚儿茶素和噁唑烷单独鞣制,儿茶素-噁唑烷、噁唑烷-儿茶素2种鞣制顺序以及儿茶素-噁唑烷在体外形成模块后用来鞣制浸酸绵羊皮,通过测定每种鞣法得到坯革的Ts,研究了不同鞣剂对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这些坯革收缩前后的形态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显示:儿茶素-噁唑烷这一顺序得到坯革的耐湿热稳定性最好,观察到的未收缩样品的SEM的纤维排列更紧实均匀;而且无论使用哪种鞣法,坯革收缩以后的纤维均不如收缩前均匀,而且收缩后的纤维堆积到一起,被打散的胶原纤维散布在皮内部。  相似文献   

5.
A.E  Musa  B.  Mandhan  R.Aravindhan  J.Raghava  Rao  陈哲 《北京皮革》2010,(7):94-97
在目前已被采用的各种鞣制方法中,植物单宁和噁唑烷的结合是最具前沿性的方法之一。在本项研究中,采用指甲花和噁唑烷进行有机整合,鞣制加工鞋面革。苏丹产的散沫花(指甲花)叶子的提取成分已经和噁唑烷结合用在制革中。经过试验研究,我们发现采用用20%的指甲花提取物和4%的噁唑烷进行结合鞣,可以使成革的收缩温度达到98℃.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检测数据与观察到的收缩温度情况保持一致。虽然改变鞣制过程中指甲花和噁唑烷的加料顺序使成革的热稳定性差别十分不明显,但是成革的物理特性却表现出十分不明显,但是成革的物理特性却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皮坯首先与噁唑烷进行反应可以获得较好的纤维分散性。采用先噁唑烷后指甲花的鞣制工艺获得的成革与先指甲花后噁唑烷的鞣制工艺获得成革相比,柔软性更好。采用结合鞣获得的成革能够符合鞋面革的强度特性要求。采用指甲花和噁唑烷进行结合鞣生产鞋面革的工艺是有一定前景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两种鞣剂,即噁唑烷zE和四羟甲基膦盐THPS在ZE-THPS鞣制顺序用量不同时鞣得革的收缩温度的变化,研究THPS、ZE的鞣性,同时也考察了不同的加脂剂对该结合鞣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ZE和THPS间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由此产生的Tanning Matrix可以和胶原纤维很好结合:加脂剂对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影响较大,可以破坏两种鞣剂形成的Matrix.  相似文献   

7.
石碧 《中国皮革》2006,35(21):1-2
研究比较各类常用植物鞣剂与改性噁唑烷的结合鞣法;通过试验确定了植物鞣剂与改性噁唑烷的最佳用量配比;探索了植-改性噁唑烷结合鞣的机理,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噁唑烷鞣剂SCU与栲胶结合鞣成革具有高湿热稳定性,但成革中存在一定含最的游离甲醛.本文研究了结合鞣工艺对成革收缩温度及甲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基本不影响成革中的甲醛含量,甲醛含量只随着嗯唑烷SCU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该结合鞣法在皮革中产生的游离甲醛,可以用甲醛清除剂DT-A988进行较有效的清除,当DT-A988用量为4%时,成革中的甲醛含量低于70 mg/kg.  相似文献   

9.
在植-铝、植-噁结合鞣基础上,进行三元结合鞣制研究。结果表明:3种鞣剂组分的复合结合鞣制的Ts(收缩温度),较2组分有明显提高,鞣制后革的Ts最高达121℃;扫描电镜观察3组分结合鞣制后的革的纤维的编织较单、双结合鞣制的更为分散;根据对Ts和耐热老化研究,理想的三元结合鞣制顺序为植物鞣剂-铝鞣剂-噁唑烷,使用比例为碱皮:植:铝:噁=10:2:1:2。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可以替代铬鞣的工业化生级高级鞋面革的工艺,这工艺是以荆树皮栲胶(以后都简称为栲胶)及嗯唑烷为交联剂的结合鞣工艺。文章报导了开发的最佳配方及成革的质量的情况,用各种分析结果及SEM的观察,作为调查研究的方法,跟踪鞣制过的各个阶段及废水的特性。成革性能由热稳定性优良的物理及工艺性能来反映,以便与优质的铬鞣牛鞋面革的质量作比较。所得结果显示,这种鞣制方法有可能替代传统的铬鞣。  相似文献   

11.
用可溶性胶原、皮粉以及脱氨基胶原作为模型.研究了缩合植物单宁和噁唑烷的结合鞣。研究发现20%-30%的单宁通过共价键结合在胶原上.脱氨基胶原的反应活性部位是赖氨酸ε-氨基酸的胍基。DSC研究发现.脱除未结合的单宁.皮革的收缩温度基本没有变化,表明皮革的高湿热稳定性来自胶原和单宁与噁唑烷的共价结合,矿物鞣剂也存在类似现象。湿热等容张力(HIT)研究发现,通过结合鞣制得到的皮革具有超常的收缩温度,进一步证实了DSC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无铬结合鞣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建勋  单志华 《中国皮革》2006,35(13):39-42
对近代无铬结合鞣理论与工艺的探索、研究现状以及无铬结合鞣的发展前景作了综述。针对植-铝结合鞣法和植-醛(唑烷)结合鞣法的优缺点及在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即是否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者引入新的无铬鞣剂如膦盐鞣剂等,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3.
结合鞣机理研究——稀土—植鞣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了稀土-植物鞣剂的化学研究,鞣法研究及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单独稀土鞣革的收缩温度为62℃,植鞣的收缩温度为83℃,而两者结合鞣为102℃,并且这种结合鞣革有良好的手感及强度。研究表明这种结合鞣在制革工业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植—铝结合鞣法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铝结合鞣法是取代铬盐鞣法最有前途的鞣革方法。而对其机理的认识是开展鞣制工艺研究的基础。本文对此种鞣法机理的几个方面作了综合探讨,认为这种鞣法中存在有六种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Fe(Ⅱ)-THPS鞣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碱滴定法对FeSO4-THPS(四羟甲基硫酸膦)溶液耐碱性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HPS的存在对FeSO4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FeSO4与THPS结合鞣的用量、鞣制时间、终点pH和鞣制温度对Ts的影响进行讨论,确定出最佳鞣制工艺条件.结果显示:FeSO4溶液和FeSO<4>+THPS混合溶液浊点分别为2.92和3.31,THPS的存在能有效提高FeSO4的耐碱能力和抗氧化能力.Fe-THPS结合鞣法最佳鞣制条件为:FeSO4和THPS用量分别为2%和2%,鞣制时间为2h,终点pH 5.0,温度40℃.最佳条件下鞣制绵羊皮收缩温度(Ts)能达到92.4℃.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皮粉与浸酸裸皮(绵羊皮)为原料研究了胶原与二羟基苯丙氨酸(DHNs)或二元酚与唔唑烷间的鞣制作用。研究表明:部分DHNs能与胶原产生鞣制效应。胶原与DHNs结合及交联的测试结果表明:30%~40%的1,6-DHNs与2,6-DHNs能通过共价键固定。除去未结合的DHNs,革的收缩温度有所改变,这表明结合鞣制革的高稳定性得益于DHNs与胶原间通过嘿唑烷而形成的共价键。  相似文献   

17.
结合鞣机理研究——协同效应与顺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效应是制革结合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各鞣剂加入的顺序有关。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盐与植物鞣剂结合鞣革,由于鞣剂间加入顺序不同,获得革的耐湿热稳定性不同。这被认为与各鞣剂和胶原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某种有效的构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无金属鞣制研究——有机结合鞣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无金属鞣法不仅能够消除铬也能减少因用其他金属盐鞣制而产生的中性盐。本文研究了一种由三个有机鞣剂构成的结合鞣。较好的方法是先用1%恶唑烷初鞣,然后用15%的荆树皮栲胶复鞣。为了减小填充及加脂引起收缩温度的降低,在填充及加脂后再用2%的戊二醛补充鞣制。用该有机结合鞣法制成的黄牛汽车座套革的收缩温度为92℃,抗张强度为0.47MP/m^2,撕裂强度为89.6N/m,崩裂强度为246.0N/m。  相似文献   

19.
20.
铬鞣助剂OXD-I的应用工艺优化及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OXD-I铬鞣助剂的应用工序、用量、提碱终点的pH值以及铬鞣剂用量等应用条件,对OXD-I的应用工艺进行了优化。进而研究了OXD-I助剂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OXD-I助鞣的革坯的铬结合牢度,探讨了OXD-I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OXD-I助剂的优化工艺为:2%的OXD-1在铬鞣前加入,KMC铬鞣剂用量为5%,鞣制终点pH值控制在4.0左右;废液中Cr2O3可降至0.18g/L,铬吸收率达到97.0%。革坯染色性能优良,丰满性良好,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均能明显高于普通铬鞣革;OXD-I的高吸收机理为:OXD-I助剂先与胶原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胺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鞣制过程中,助剂上羧基与胶原侧链羧基等共同与三价铬配位,形成了交联配位结合、单点配位结合以及环状螯合等不可逆结合,这些协同作用使OXD-I助剂具有很强的助铬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