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本文从丙烯酰胺单体出发,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分子量在(2.6~10)×104范围内的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红艳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4,(6):81-84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选择水溶性的SS′二(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RIT为RAFT链转移剂,以水为溶剂,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70 000的聚丙烯酸。GPC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聚丙烯酸具有很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多分散系数控制在1.0~1.8。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首先以2-{[(十二烷基硫基)硫代甲酰基]硫烷基}琥珀酸为链转移剂(CTA)在水溶液中调控丙烯酸(AA)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再以得到的聚丙烯酸为大分子RAFT试剂,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进行扩链反应,得到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正丁酯。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条件n(V501)/n(CTA)、n(AA)/n(CTA)、n(V501)/n(PAA-RAFT)、n(BA)/n(PAA-RAFT)对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V501)/n(CTA)=0.2、n(AA)/n(CTA)=20、n(V501)/n(PAA-RAFT)=0.1、n(BA)/n(PAA-RAFT)=20时,得到的聚丙烯酸-b-聚丙烯酸正丁酯的水溶液表面活性最大,表面张力最低为30.89 N/m,乳化性最强,乳状液稳定时间达到1 082 s,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最弱,泡沫高度为17.01 mm,稳定时间为210 s。 相似文献
5.
6.
以丙烯酸为单体,1–[4–(2–羟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酮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来引发丙烯酸的阳离子聚合,合成水溶性聚丙烯酸。通过考察光照时间和光引发剂添加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一种较优的配方。结果表明,聚丙烯酸的适宜合成工艺条件是光引发剂的添加量10mmol/L、光照时间40min,转化率约90%。 相似文献
7.
8.
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溶液法合成聚丙烯酰胺,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单体浓度为24%,pH值为4 00,引发剂与单体的质量比为0 0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3 /2,反应温度35℃。同时,讨论了单体浓度及体系的pH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聚丙烯酸铵增稠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丙烯酸、氨水、煤油、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钾、乳化剂等为原料制备聚丙烯酸铵增稠剂的工艺。讨论了氨水用量、中和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煤油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铵增稠剂产品吸水性和增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丙烯酸58g、氨水50g、中和反应时间2h、煤油40.8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33g、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适量),过硫酸钾0.266g、乳化剂6g、聚合反应温度为65℃、聚合反应时间2h,得到的产品吸水量大,增稠性能良好,粘度≥2200mPa.s。 相似文献
13.
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体系乳化剂、中和度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引发体系、链转移剂、交联剂等与分子量、凝胶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当选用 Span- 6 0作为乳化剂、单体中和度为 93%时体系稳定性较好。用一定配比的过硫酸铵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以异丙醇作链转移剂 ,在适量的交联剂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盐类的存在下 ,聚合得到了粒径为 5 0~ 2 0 0μm、分子量高达 10 0 0× 10 4 左右的聚丙烯酸钠透明粒子 ,并且解决水溶液聚合后期体系粘度大、搅拌和传热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4种不同类型乳化剂及其复配使用对丙烯酸酯三元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TS-02与阴离子乳化剂SDS复配为制备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较佳乳化体系。乳化剂用量由1%增加到4%,乳胶粒径由208nm降至26nm;微乳液黏度随之升高,凝聚率降低。乳化剂用量过低,则微乳液稳定性降低,转变为水凝胶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5.
16.
聚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包覆纳米硅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先,用水溶性聚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包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SiO2),然后,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制成以SiO2为核,聚丙烯酸酯(ACR)为壳的复合物,实验表明,当包覆温度为60℃,且nHPMC:nSiO2等于1:16时,HPMC-SiO2/ACR复合乳液的稳定性较好;ACR的转化率及反应速率随SiO2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用HPMC-SiO2质量分数为3%-20%的HPMC-SiO2/ACR复合物改性PVC时,拉伸强度随HPMC-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HPMC-SiO2质量分数达到20%后开始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在HPMC-SiO2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选择过硫酸铵(APS)/脂肪胺类氧化还原型引发体系,研究合成高分子量的水溶性聚丙烯酸钠(PNaAA)的聚合动力学。考察在50℃,55℃及60℃下APS/脂肪胺(包括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脂(DMA),尿素/氨,三乙醇胺(TEA))引发体系对丙烯酸钠聚合速率的影响,得到上述引发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4.54,48.11,40.18kJ/mol。并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对PNaAA分子量的影响。综合聚合速率与分子量两方面因素,提出APS/DMA是合成高分子量水溶性PNaAA的良好引发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学钢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4,12(19):20-21,26
以多种丙烯酸酯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简介了其合成工艺 ;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单体、乳化剂以及反应温度、时间和加料速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及增稠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乳液的应用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在丙烯酸酯单体为油相介质中原位生成纳米SiO2粒子,并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出纳米Si02/含氟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含氟单体和SiO2的用量对复合乳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DSL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粒径分布较窄。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与SiO2的用量分别为6%和5.5%时,乳胶膜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能,对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02.7°,吸水性降低到6.9%。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全氟烷基酯(FE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种氟代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整理剂,并对其乳液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和高分子溶液表面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棉织物进行防水防油整理应用实验,详细考察了该织物整理剂的使用质量百分数和烘焙温度对防水防油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其他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防水防油剂处理的织物有优异的防水防油性能,处理后的织物表面动态防水性可达90分,防油性可达5级,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42.5°,对石蜡油的接触角可达126?,并且有良好的耐水洗性和常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