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叶 《中国食品》2005,(1):4-15
上海菜是中国主要菜之一,以当地本帮菜为基础兼有京,鲁,锡,川,广,闽,杭,豫,徽,湘等肴馔,与素菜,清真菜以及西餐等特色风味,按上海内联全国,外通世界的商埠特点,适应五方杂处的口味需求,均予适当变化,形成兼容并蓄,广采博收,淡雅鲜醇,开拓趋势的海派风格。烹饪工艺以滑炒,生煸,红烧,清蒸见长,口味注重共味,讲究清淡而多层次,质感鲜明,款式新颖精致,同时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创新,极富时代气息,形式高雅脱俗,刀工精细,配色和谐,滋味丰富,口感平和,清清爽爽,温文尔雅,其中的柔情蜜意,不温不火正是上海菜一贯的风格,无不体现上海人的精细与精致。  相似文献   

2.
常用植物染料色素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染料是在古代传统染色中应用得最多的染料。理论上讲凡是含有色素的树皮,根茎,花朵,果实等,均可用来染色。但由于不同植物,色素含量差异很大,所以实际能用的植物很少,色素含量高的植物有蓝草,栀子,槐花,栌木,黄蘖,皂斗,苏木,紫草,茶叶,菊花,五倍子,石榴,黄连,……等。绝大多数植物,色素含量很低,实际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3.
怪味花生豆     
《江西食品工业》2005,(3):56-56
原料配方:花生仁500克,鸡蛋2个,淀粉100克,面粉25克,食盐10克,辣椒粉8克,五香粉,花椒油,姜末,葱末各5克,白砂糖3克。加工制作:(1)将鸡蛋打入碗内,搅打,然后兑入淀粉,面粉,加少许水,搅成蛋糊,再加食盐,辣椒粉,五香粉等其他调料,将花生仁倒入蛋糊内拌内,待用。  相似文献   

4.
人到老年,脑,心,肾功能开始通化,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易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心悸,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眼目干涩等症,若能常食一些益心益智药粥,可改善记忆,增强智能,消除疲劳,发送精神状态,延缓衰老。下文介绍几则养心益智药粥,供老年朋友们选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7):97-97
乌梅,含多种维生素,生滓去火,涵养内气;黑桑葚,润肌肤,乌须发,固精气;黑李子,清肝除热,活血生精;覆盆子,强阴壮阳,悦泽肌肤,安和五脏,温和益气,补肝明目;黑豆,活血润肤,改善发质,减少色素沉淀;黑米,补肝益肾,丰肌润发;黑芝麻,含多种多糖、软磷脂、芝麻素、蛋白质等;黑木耳,化痰,补气益志。  相似文献   

6.
李良 《烹调知识》2005,(10):27-27
原料:嫩豆腐400g.虾胶250g,肥膘末80g,色拉溜1000g(耗120g),鸡蛋4个,鸡蛋清2个,精盐8g,味精3g,鸡粉3g,白胡椒粉2g,姜汁酒8g,松仁40g,面包糠150g,番茄酱15g,白糖20g,醋15g,干生粉150g,湿淀粉140g,姜米10g,蒜米10g,洋葱莲1朵,黄瓜半根,胡萝卜少许,菜叶3片。  相似文献   

7.
评酒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判断酒质的重要手段,评酒的准确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绪因素,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味觉嗅觉细胞较活跃,品评正确性高,感情因素,评酒员应克服感情因素,做到公平,公正;基本素质,要熟悉各种酒及其香味成分,掌握评分标准,提高自身素质;身体健康状况,身体不适,品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保持身体健康,是评酒的基本条件;品酒顺序,要克服品评的效应影响,反复对比,品评环境,应保持安静,光线柔和,气温宜人,此外,生活环境,消费观念,学术水平等对评酒准确性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葱炒龙虾 用料:澳洲大虾1只(重约1500g),生姜100g,大葱150g,精盐,味精,鸡精,生粉,白糖,绍酒,上汤,花生油,香油,水淀粉,白粥,姜丝,葱丝,香菜,鸡蛋清,鸡香油各适量。  相似文献   

9.
《电击高手》2004,(12):i014-i014
起风的时候,他们的祝福也就陆续来了,书信,贺卡,短信,还有电话,提醒我冬天虽然光临,但温暖始终萦绕不去,“温度三十度,心与眼都是满足和幸福”。我躲在房间里数祝福,圣诞的,平安夜的,元旦的,新年的,语言毫无逻辑,形式千奇百怪,都是那帮人的风格,好玩。  相似文献   

10.
美肴三款     
醋熘蟹黄狮子头。原料:猪肥瘦肉500g,鸡蛋清4个,咸蛋黄5个,蟹黄粉50g,芡粉50g,开洋40g,冬笋尖50g,青豆末40g,青丝皮500g,红樱桃数颗,盐,料酒,姜,葱茸,味精,鸡精,番茄酱,老陈醋,白糖,香油各适量,食油1500g(耗350g)。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色织面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重点和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订单预审、纱线质量、工艺设计、漂染质量、浆纱织造质量、整理质量、内在质量检测、验装质量、客户质量反馈等各道工序质量要求与控制技巧。整个过程贯穿了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层层把关、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小麦品质、专用粉、食品品质、改良剂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小麦品质及小麦粉品质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国产小麦及小麦粉品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了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对小麦加工品质和烘焙品质的影响,以及小麦品质,小麦粉品质,食品品质,品质改良剂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21世纪培育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目标和重点,小麦粉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提出了“优势小麦内涵确定依据”,“小麦粉品质改良剂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的重要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3.
浅谈几种纺织工程工序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纺织企业工序质量控制的途经和方法.从企业实际出发,提出并分析论述了络筒在线质量检测、运用质量控制图表和针对使用需求开展工序质量控制等3种工序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测试资源,特别是要注意对日常存在的大量测试数据利用科学控制图表进行分析,可提高工序质量控制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指出: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籼稻米饭食味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籼型稻米食味品质与其相关品质指标的关系,对50份籼稻品种的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RVA特征值进行测定,对蒸煮食味品质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粒宽、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而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最终粘度、回复值、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的相关性较高;在选出的6个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因子中,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外观因子、营养因子和粒形因子对食味品质的累计贡献率为83.8%,为主要因子。由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和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不同,因此在籼稻优质食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和外观因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中,构建完善的控制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食品检测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质量管控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论述了强化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蒸谷米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试验选取12个不同品种的稻谷原料制备蒸谷米,并对其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糊化特性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考察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蒸谷米的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蒸谷米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品质指标间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蒸谷米在不同品质性状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主成分分析发现23个反映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品质的指标可以用6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08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爆腰率、黄米粒、外观、蛋白质、崩解值、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8个品质指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蒸谷米品质的优劣。12个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中,“玉针香”的品质最佳,“大粒香”的品质最差,其次为“粤丰B”。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不同品种稻谷制备蒸谷米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并为蒸谷米专用稻的选育及蒸谷米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质量信息管理系统(QIMS)的功能描述,探讨了质量要素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质量信息管理建立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和严格的质量保证基础之上,满足了饮料制造行业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检验分析信息集成管理。QIMS实现了企业对质量信息的全面管理,从而提高了全面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满足质量管理要求下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质量保证体系对拉丝机各生产环节所采取的质量管理、质量攻关、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赵素芬 《酿酒》2014,(1):95-96
把好质量关,是创造优质酒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企业领导班子对产品质量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并建立一支精通酿酒技术的专业队伍和具备专业素质的检验队伍,抓好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工作,才能保证自己产品的高品质。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长抓不懈,是生产优质名牌白酒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产命脉,质量管理部门在生产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作为原辅材料进厂的检验和监督、生产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产品出厂的把关和报告的机构,在保持和稳定产品质量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则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