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着色Petri网仿真模型的安全协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形式化方法验证协议的安全性,Petri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Petri网分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状态空间爆炸问题。该文采用了基于着色Petri网建立安全协议及入侵者攻击的仿真模型方法,从而获得仿真数据。该方法利用逆向状态分析和Petri网可达性分析,能有效地发现协议中的安全漏洞。并且,如果能恰当地控制好状态空间,则能有效地克服Petri网分析过程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该文给出的利用着色Petri网建立安全协议仿真模型分析的一般方法,实例说明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并且方便利用Petri网自动化分析工具实现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适应系统内部关系繁杂、难于描述及计算机仿真建模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Petri网和多Agent相结合的建模方法.以Agent为基本建模元素,用Petri网描述Agent内部的行为规则,实现复杂适应系统的Petri网与多Agent相结合的有机建模,可避免Petri网建模引起的模型空间爆炸和Agent内部推理...  相似文献   

3.
杜彦华  范玉顺  李喜彤 《软件学报》2010,21(8):1810-1819
为了解决基于中介器服务组合方法的状态爆炸和不能自动生成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模块化可达图的服务组合验证方法.服务组合的Petri网模型通过中介变迁进行模型分割,分别对各个部分构建可达图,再对模块化可达图进行服务组合可行性分析.采用模块化可达图可以大量节省空间开销,有效避免空间爆炸问题.在验证服务组合可行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ECA规则形式的BPEL过程代码自动生成方法,也就是将服务组合Petri网模型的中介变迁以及每个服务对外接口的调用或操作都映射生成为ECA规则形式的BPEL代码段.通过对一个电子商务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郭峰  乔磊  毛文祥 《计算机科学》2016,43(11):83-87
进程网(Process Net)是一种结合进程代数和Petri网理论的Petri网模型。 当系统过于复杂时,进程网系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节点爆炸的问题,此时需要引入层次结构。提出了层次结构的进程网,给出了层次进程网的建模过程和实现算法,解决了大的复杂系统建模和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模型的层次,便于对进程网进行细化得到准确的模型,也便于用逐步求精、自顶向下的方法对被模拟系统进行建模,帮助用户实现各种粒度的仿真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EDPN的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技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基于规约的系统测试,该测试技术在系统测试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预测、事件静止的“死锁”和路径爆炸等问题。论文将事件驱动的Petri网(Event-DrivenPetriNetwork,简称EDPN)模型直观可靠的特点和较好的耦合性运用到系统测试技术中,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EDPN的唯一输入输出(UIO)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并设计了基于深度优先搜索方法的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而复杂的Petri网,“节点过多,状态爆炸”一直是阻碍其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简化Petri网一直是Petri网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将Petri网简化为若干子网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提出了库所指标概念,根据该指标,给出了Petri网的分解定义,并给出了相关算法。在此基础上,依据所给出的算法研究化简技术的动态特性,将子网与原网的特性对应起来进行研究,为复杂系统的Petri网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色Petri网分析安全协议时存在空间爆炸问题,对此提出了构建入侵者成功攻击安全协议所需知识集RI与入侵者可以获得的知识集KI,并定义入侵成功函数的改进型有色Petri网。利用改进型有色Petri网对具体的Helsinki协议和TMN协议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大大简化带有入侵者的Petri网模型的构造过程,有效缓解了Petri网在分析安全协议时的空间爆炸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Petri网的FMS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FMS物流系统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映射”思想,将Petri网模型转化为物流系统的仿真程序,提出了库所映射为程序数据、变迁映射为程序函数、系统子网映射为FMS系统基本类的映射方法,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软件程序与模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ExSpect的建模方法和软件接口,建立了基于ExSpect的维修保障仿真模型。开发了仿真对象模型(SOM),并对其信息接口进行了改造,从而实现了Petri网仿真模型与RTI运行支撑环境的无缝连接,为后续开发高层体系结构(HLA)环境下的Petri网仿真模型集成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首先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各事务的每一种操作(读锁、写锁、解锁)构造一个基本的加权Petri网模型,并给出了加权Petri网共享合成的概念、然后利用共享合成技术,动态地构造各站点的加权Petri网模型,以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此外,本文利用Petri网的化简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各站点的Petri网模型,之后利用同步合成技术构造出整个系统的Petri网模型,较好地解决了Petri网的可达性分析中可能出现的状态“爆炸”问题.最后给出了判断整个系统是否出现死锁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种Petri网层次模型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使用Petri网建模遇到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提出使用层次模型,采用分层细化逐步求精的方法建立Petri网分层模型.设计并实现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普通边界为1的Petri网分层建模工具软件.用户在交互方式下建立Petri网层次模型,并可修改、删除、存储、分层平面化、简单功能模拟、导入和导出可复用Petri子网和将模型翻译为预定义的模型描述语言源程序.  相似文献   

12.
基于GSPN的网络系统动态可靠性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可靠性建模方法难以描述和评价网络系统动态可靠性这一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generalized sto-chastic petri net,GSPN)的网络系统动态可靠性建模方法,在讨论GSPN的形式化定义和建立GSPN建模要素与可靠性模型参数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网络系统动态可靠性建模的过程;最后以某型车电系统为例,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系统可用度指标的动态变化曲线,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HLA是构造建模与仿真通用技术框架的起点和基础.文中结合最新的HLA/RTI 技术文献,提出了基于HLA的分布-集中式仿真体系结构,提供针对该结构的多级调度方案, 并给出了时间Petri网性能模型和分析.这个方案结合了尽可能快的分析型仿真成员和独立 时间推进的实时仿真成员对时间服务的要求,能解决连续系统综合仿真中的实时协同问题, 具有实现简单、便于控制、易于扩展等优点,对充实HLA标准的可操作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LabWindows/CVI虚拟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VxWorks系统无法提供类似Windows系统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而且在VxWorks系统下开发图形界面具有难度高、工作量大、用户界面可视化效果单调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LabWindows/CVI 8.5开发基于VxWoks系统下实时仿真机的测试方法.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对某型飞机的地面半实物仿真试验中,实现了对仿真机外部I/O系统的测试与控制,并为今后仿真机I/O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提供了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离散事件系统的协调反馈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以Petri网为模型的离散事件系统(DES)的某种禁止状态避免问题,提出了以Petri网N为基网,设计具有外部输入位置Petri网(PNIP),对N进行协调反馈控制的方法。由N现行状态反馈决定的PNIP的控制状态,既保证N避免禁止状态,又使N具有最大自由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S3C44B0X和IEC 61131-3标准的软逻辑控制系统原理;给出了在uClinux系统下如何实现IEC 61131-3标准的软逻辑控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I/O映射机制,解决了编程系统定义的I/O变量和实际物理I/O口的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志伟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0):41-42,194
针对目前航空兵部队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种类繁多、数据加卸载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将机载设备作为PC104嵌入式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设计方案,利于多路I/O接口技术,解决了外场数据加卸载以及内场数据传送的设备通用性问题,实现了数据加卸载设备的微型化、通用化.  相似文献   

18.
External Standard Data Structures and I/O interface service functions will be described as a programming tool to pass data between different programs. The objective for the design of external standard data structures has been to guarantee a maximum mutual independence of the individual programs. The objective for the design of the I/O interface has been to guarantee a maximum independence of the user programs from the system I/O functions. The external data structures and I/O service functions described have been in use for many years in the MUNICH Molecular Program System. They have been found flexible, open-ended, and easy and convenient to use and to implement in a higher-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相似文献   

19.
大型DCS轮机仿真I/O接口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斌  张刚  陈明昭 《计算机工程》2004,30(18):190-192
I/O接口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轮机仿真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介绍了作者自主研制开发的分布式轮机仿真I/O接口系统的组成。讨论了其各硬件板卡的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原理。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