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四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四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是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地震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四维地震的概念、处理技术及其在提高油田采收率、优化开采方面的作用,以及国外开展四维地震研究的现状和应用效果,分析和讨论了我国开展四维地震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指出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是研究四维地震的重要手段,也是四维地震技术应用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中期,利用现代三维地震技术已实现了由提供准确的构造图到定义地层描述。目前,人们已把测进,岩芯和其他岩石特性及生产数据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油藏描述。这些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使和获取流体在油藏中平面上和各深度的确切信息成为可能。它们能帮助提高决策水平,模拟优化采油的各种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Lumle.  D  祖钦先 《国外油田工程》1998,14(8):12-13,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四维地震油藏模拟技术的思路及实际应用。指出它对于油藏监测和处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同时也指出它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必须进行仔细分析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用4D地震作为油藏管理的主流技术现在已经成熟。与地震技术一直是作为勘探工具的传统理解相比,4D地震的价值体现在油田生产方面。由于最近已经很难单独靠勘探来增加储量,因此地震界已经把重点转移到生产和勘探这两个方面来。现在,新的生产技术提供了增加登记储量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维地震监测油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推移(四维)地震监测的最终价值是,针以示断变化的油藏条件改变开发和生产策略以显著提高采收率。四维地震基于一个相当简单的前提:比较相同位置,不同时间测得的两镒三维测量结果,以跟踪生产过程中的油藏流体运移动态。然而,将四维要领付诸实施并不简单,为了比较不同测量之间的差异,要求多次三维测量采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参数,且测量结果能精确地重复,如果测量的可重复性值得怀疑,那么就难以确切地判定观测到的差异是  相似文献   

8.
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时延(四维)地震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时延地震(又称四维地震)油藏动态监测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一种新的油藏管理工具,在许多油田,尤其是海上大油田已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益。岩石物理研究的深化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促使时延地震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精度日益提高。目前,时延地震除监测采油变化和驱油效果及流体前缘、寻找死油区外,还用来监测断层封堵或渗漏性。其资料采集的关键是提高可重复性和信噪比。为了确保最终的地震差异是由储层中流体的变化所引起,资料处理中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了互均化、归一化和面元重组等技术和新老数据同步处理原则。资料解释在直接解释、反演与属性分析基础上,发展了地震史匹配和动态油藏描述,并与其他学科和技术有机结合、综合分析,以减少解释的多解性。在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与可行性分析方面,也有明显进展。在开展时延地震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该技术的应用条件和局限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实践的增多,时延地震将会显示出更加美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油藏监测是生产技术中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从测量观察的角度看,油藏监测可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组分测量、周期性测井、四维地震、微地震、变形测量和许多其它可能性。今天在油藏监测中所做的大部分测量都是以井眼为基础的,目标是生产井或注入井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维地震监测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海上油田的管理中,但陆上油田成功实例较少。本文在认真分析储层条件、油藏条件、地震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认为,岩石物理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是实施陆相薄互层四维地震监测试验的基础;提高四维地震资料的可重复性是关键;叠前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是四维地震解释的主要发展方向;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现阶段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试验应首先着眼于稠油热采监测、注气或注CO2监测以及高孔隙未固结或固结较差的砂岩水驱开采监测。  相似文献   

11.
储层三维电阻率成像监测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亚段4-7砂层组开展的6口井的井地电位测量资料研究,就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理论和方法、数据预处理、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利用井地电位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区块某一区域的井间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测量。通过用电阻率反演成像处理技术对野外实测井地电位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定量给出主要储层的反演电阻率分布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该技术为评价区块井间剩余油分布状况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监测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子波代替 S 变换中的基本小波,实现了应用在地震资料中的广义 S 变换。通过对理论薄层模型的试验得出,基于广义 S 变换的频谱可将大于 λ/8 的薄层检测出来,证明了广义 S 变换具有高定位的时频谱,而且广义 S 变换具有自适应时频窗,输入长度不受时窗的限制等优点,克服了离散傅立叶变换时窗的局限性,因此在傅氏变换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广义 S 变换的储集层频谱成像技术,并与傅氏变换频谱分解结果作了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地应用在了印尼、塔里木、准噶尔等多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压裂是低渗透油藏增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手段。压裂后形成的裂缝长度、宽度和高度、渗透率和导流能力是影响压后效果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裂缝监测,可以认识裂缝扩展规律,指导优化压裂设计。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成熟的几种微地震监测技术的总结,对其技术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对比阐述,通过微地震监测应用分析,认识了裂缝扩展规律和几种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特点,对下步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ANFIS理论,将遗传算法与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有机地相结合,构成一种新的油气储层地震非线性预测方法。这种新的预测方法在油气储层预测中,利用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训练样本,将GA算法与ANFIS网络中的学习算法相结合,构成混合算法来优化ANFIS网络的前提参数和结论参数,并在遗传算法中加入禁忌搜索算法,这种混合算法自始至终将各算法按一定概率比例进行,其概率自适应变化,加快了网络收敛速度和提高了网络性能,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在测井数据约束下,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碳酸岩盐储层和砂岩储层分别进行了平面预测和剖面预测,并按储层有效性指数进行了储层分级,这种分级反映了储层的有效性和含油气状况,提高了油气储层的实际预测效果,是对油气储层预测技术的一种新发展,开拓了油气储层预测发展技术。  相似文献   

15.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在桥口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对油藏进行精细地描述,以便了解主力油层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油藏物性的差异,弄清油井见水、来水方向.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注水产液结构,提高了Ⅱ、Ⅲ类薄差层动用程度,达到增储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精细油藏描述主要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在采油三厂油田开发工作中的应用,指出今后厂级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种动态监测技术对羊三木油田羊三断块NgⅡ上油组注碱/聚合物先导试验区的注入、产出井进行动态监测.应用监测成果指导注入井的调剖作业并评价调剖效果,了解试验区注入、产出井的油层连通情况和注入流体的推进速度,评价油层在不同流线部位的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为评价该油组注碱/聚合物的先导试验效果和在羊三断块推广注碱/聚合物驱油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永久性油藏动态实时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永久探测器可实现在网络命令下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功能,能够实现对油气藏动态、实时监测.介绍了基于TCP/IP协议的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采用光纤Bragg光栅温度压力传感器作为永久性传感器,和发展基于无线传输的IP传感器网络作为系统设计方案的思想.建立了适合网络化永久性油气藏动态监测的数据实时采集、处理、传输模型.目前需要继续研究的领域包括,井下光纤传感器的探头设计方法、安装工艺、分布式测量网络、油气藏监测的布网方法及实现途径研究、油气藏实时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对油气藏三维空间及时间四维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19.
陈明强  杨青 《吐哈油气》2010,15(1):8-13
马岭油田南一区直3~2、直5油藏经历了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发生动态变化,造成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要得到反应油藏原始地质状况的地质模型,必须通过新老井测井曲线叠合对比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把不同时序的测井曲线校正到油藏最原始状态,由此建立更准确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