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尹佳 《城市住宅》2021,28(5):170-172
明清时期廉州府滨海地区形成了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其院落空间尤为体现生活、自然和文化特征.从"理景"的角度分析滨海聚落院落空间及其理景原理和手法,揭示滨海传统村落如何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而体现独特的人居文化.  相似文献   

2.
尹佳 《城市住宅》2021,28(5):170-172
明清时期廉州府滨海地区形成了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其院落空间尤为体现生活、自然和文化特征.从"理景"的角度分析滨海聚落院落空间及其理景原理和手法,揭示滨海传统村落如何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而体现独特的人居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景园林至今已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地域文化、民俗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景[1]文化。随着理景的普及化,理景的艺术逐渐向平民推演[2]。文章以周家大院为例,从大层次的村落择址艺术分析逐步到聚落内部路径、空间节点、边界的分析,再到民居内部庭院的理景艺术,层层递进,探讨周家大院的理景艺术在平民推演中所沿袭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技法,以及如何将此技法与地域性的传统自然观结合铸成其独特的湘南理景艺术,以期为今后的古村落景观复原设计或新时代人居环境创作实践提供营造原则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岭南士人的群体性格探索明清岭南士人园林的理景 艺术特征。从设计营造层面对岭南传统士人宅园的布局、掇山、置石、 理水、借景、装饰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岭南士人园林"空间融透、 庭庭印和”、"掇山置石、余情丘壑”、"规则水形、内隐自然”、 "园景因借、情景合一”和"纳福世俗,中西合璧”的理景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理清古代版画中理景艺术形象的发展,以发主要的表现形式和要素,从而探讨古人眼中理景艺术的含义与意境.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术研究中,以"理景"的概念来逐渐取代较为笼统的"园林",邑郊理景是江南景观建筑营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绍兴兰亭是典型的江南邑郊景园,其理景手法值得当代设计师学习与借鉴。文章考究了兰亭的历史沿革、空间形态和功能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兰亭理景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郭明友 《风景园林》2018,25(8):106-109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景设计,有人说其步移景异、千变万化,也有人认为其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两种认知差异巨大。研究发现,经典的传统园林理景设计都是局部流动性与整体一致性高度融合的;流动性设计使园林造景富有变化和韵律,整体性设计使园林空间具有完整而独特的审美主题,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景境设计方法,才能更准确地解读其艺术审美特色与文化价值,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点列举经典明清家具,从其结构,外观以及质地入手,指出明清家具造型美观,线条流畅的装饰艺术特点,论述了其固有的艺术与美学价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分析明清家具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以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地域背景-民居特点-建造策略”为框架,利用类型学与形态学方法归纳传统民居的形态分布、平面形制、空间组合与材料运用4方面特点,结合鄂西南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传统民居在规划布局、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材料3方面的绿色建造策略。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鄂西南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智慧,为当代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吊脚楼作为鄂西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本文从吊脚楼的乡土建筑生态艺术传承和山地建筑生态艺术传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挖掘出更多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价值,更好的传承吊脚楼建筑艺术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崇祀的民间神祇系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格神”,他们所象征的优秀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引领着社会风尚,促进了群众的行为规范。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湖北地区,其丰厚的历史底蕴、独一无二的枢纽位置,以及“敢为天下先”的集体人格,为人格神祠庙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湖北地区遗存的人格神祠庙多为明清时期建设,本文从地方志的角度探讨了明清湖北人格神祠庙建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原因,以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许葳 《华中建筑》2014,(1):142-145
明清时期,恩施容美土司贵族充分吸收汉文化的养分,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独到的理解。容美土司第14代司主田舜年便在此时提出了"山川待人"的山水自然观念,并将其充分反映在园林营造中。该文旨在探求容美土司阶层"山川待人"自然观的内在情理及外在的园林化表达,重点探讨容美土司阶层是从怎样的角度出发,又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该文深入分析了在"山川待人"的影响下,容美土司阶层营造园林时精神上表现出的"天然简约"的审美追求以及实践中表现出的善于"因借"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3.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北道教建筑的时空分布,侧面反映了我国本土宗教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军事、政治、自然的共融关系。同时,楚人自古信巫尚鬼,与道教早期思想颇有渊源,使得湖北地区成为了道教早期传播与发展的一片沃土。该文以明清时期的湖北道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宗教地理学方法,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湖北道教建筑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初步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寺庙建筑卓著,它是我国四大佛教重地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上寺庙最早建于东晋,到明清极盛时期,大小寺庙有二三百座。现存寺庙56座,大都在明清时期重建,其中主要寺庙有肉身宝殿、化城寺、祗园寺、地藏禅林等。九华山寺庙众多,建筑风格独特,寺庙虽规模不大,确庄严雄伟。在建筑造型上采用宗教建筑气氛与地方格调色彩相结合,很有皖南建筑独特的风韵。九华山寺庙建筑,以它的灵活布局,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丰富的皖南格调,而独具一格,名列于世界佛教寺庙建筑之林,成为中国寺庙建筑的光辉遗产。  相似文献   

16.
书斋是传统私家园林中书房、山斋的统称,而其功能又不止于文艺活动。书斋随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艺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变迁,经历了汉魏六朝在私家园林中无特定选址、唐宋作为宅园的中心,以及明清蜷于园内一隅这3个主要演变阶段。至明清,书斋往往自成一处独立的小院,除了书房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独立承载园主人的日常起居、爱好雅嗜等,是明清文人宇宙观日益狭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章婷婷  李沛  朱建宁 《中国园林》2023,39(1):134-138
聚焦明清古徽州私家园林,结合方志与文集,以时间为线索,对各阶段园林的数量与分布、园主身份与造园审美进行细致梳理和阐述,以揭示明清古徽州私家园林发展流变的全过程。基于此,共检索获得90座明清私家园林,将其归于4个发展阶段:永乐至正德年间的整装待发、嘉靖至明末的成熟鼎盛、明季清初的顿挫沉寂、清道光前的复兴回归;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3点流变特征:园林分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时空同步性,儒、贾并重的园主身份和以村居为主流的园林类型。  相似文献   

18.
指出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重要特色,从造园手法、园林主题、景观结构、园林意境等方面对明清皇家园林的部分实例进行分析,同时也从多角度探讨了园林创作的特点,以提高宫廷造园的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潘君亭  赵兵 《风景园林》2019,26(3):116-120
涧上草堂是明末清初苏州地区由明代遗民徐枋所构建的古典园林。明清易代之际,很多明朝文人士大夫不愿出仕新朝并自愿成为明遗民,成为清初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特殊群体所构建的园林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国的古典园林史。通过分析画作与历史文献,对涧上草堂的原址、各园林要素以及园林后期的发展3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草堂的平面想象图并概括涧上草堂的历史价值,力图推进在明末清初这一过渡时间段古典园林研究与发展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李沁园 《建筑师》2021,(3):68-78
本文以日本长崎、京都的4座黄檗宗寺庙中的7座单体建筑为代表实例,从其实例特点出发,分析其祖型源流,指出其中五座建筑的梁架形制与中国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佛寺建筑梁架有较深的渊源,同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自身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