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身心特征、感知和需求等角度,介绍了中国老年人的典型特征,并对城市老年人户外空间的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老年人户外空间的规划设计要求与原则,旨在为老年人营造出适于延年益寿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公共空间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老年人需求的研究,以及通用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达到便于老年人参与公共活动,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外城市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城市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的角度出发,从空间需求、影响因素和规划策略三个方面,对国外儿童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偏好、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中儿童独立的活动性、儿童安全性以及儿童参与户外公共空间规划等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社会生活的视角出发,探究一种自下而上、直接面对当代老年人社会生活基础需求的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研究方法,为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提供更为准确的定向和有益的补充。文章简要概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最后结合调研分析得出当代老年人社会生活对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年住宅区的户外空间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武 《华中建筑》2005,23(3):77-78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老年人住宅的需求日益增加。按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以人为本,人性化地设计老年人住宅区的户外空间,为老年人创造的不仅仅是环境优美的户外空间,更是处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  相似文献   

6.
体育建筑的户外环境具有公共空间的特殊性,既是建筑形体的附属环境,也是城市活动的公共场所.本文通过设计实践探索体育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提出通过景观化途径提升空间品质,塑造场所感,通过丰富空间功能,满足日常性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并探讨了三种公共空间再生模式,以期对体育建筑创作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市城市生长的背景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人口密度飞速上升,居民开始自发寻找适宜的城市缝隙空间作为其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城市缝隙空间对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与居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一部分。文章以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道城市缝隙空间的实地观察调研,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总结出城市缝隙空间对居民活动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城市缝隙空间提供对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虽然乡村建设的开展使老年人的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乡村户外公共空间与城市相比仍在设施配置、环境品质,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存在差距。笔者选取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户外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法和行为地图法的研究方法,对户外公共空间质量和老年人活动行为特征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出目前乡村户外公共空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提升类似乡村户外公共空间活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殷平平  侍星宇 《城市住宅》2021,28(10):145-147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空间资源不断减少,城市建设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自然环境与建设可居环境并行.居住区作为城市居民的容身之所,设计重点趋于建筑,居住环境美化,但缺少人性化的户外空间.户外空间在居住设计中不可或缺,不仅能改善居民的公共生活质量,而且能调节居住区的微气候.选取南京市建邺区应天街G53号地块商住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居住建筑中户外空间环境友好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蒋怡宁  张欣宇 《城市建筑》2023,(10):79-82+116
生活性街道是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因其分布密度较高,与城市生活结合紧密,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老年人对不同街道空间与氛围感知的重叠与差异,影响着街道空间适老性的塑造与使用。为了探究生活型街道空间的适老性,对上海四平路社区中的3条空间环境差异性较大的邻近街道进行调研分析,深入剖析街道中的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活动,以及感知需求。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街道公共空间中以必要性活动为主导,选择性和社会性活动受时间和具体空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街道空间适老性设计需遵循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特殊性,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通过对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空间需求等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以及街道空间环境感知的分析,提出街道空间适老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更准确地反映重庆市北碚老城区儿童享有户外活动空间资源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基于行政单元之下更微观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更精细的常住儿童人口数据,以地形、道路、边界围合及用地性质等因素划定的功能单元作为研究单元,计算各功能单元儿童人均享有面积,进而评价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的社会绩效。结果表明:北碚老城区缺乏对专属型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不公平;相对低绩效水平的功能单元占单元总数的29.41%,未来应首先关注低绩效单元中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建设适宜城市老人的居住室外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依据老人的生活,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对室外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独立生活能力的多层次、多种类的的室外活动环境,提出家居老人和集居老人各种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思路和建议,希望能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和延年益寿,呼吁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居住室外环境建设,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patial, temporal, age and gender patterns of outdoor social activities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properties of urban form. Informed by theories and mapping techniques in urban sociology, urban design and behavioural research, the paper develops a methodology for mapping outdoor social activities and applies it to four case studies in London and Berlin. Findings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types of activities are spatially distributed, reflecting socio-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ven neighbourhood.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esearch to ongoing debates such as gendered space and age-friendly communities and suggests methodological improvement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开敞空间是儿童活动接触最频繁的地方,愉快而健康的室外活动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市开放空间质量特征和儿童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了儿童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游戏的特征,分别从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等方面研究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度。  相似文献   

15.
邓蜀阳  周露 《新建筑》2009,(4):97-100
场所是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有清晰特征的城市空间,是生活发生的地方,强调人的参与。场所理念设计就是将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因素纳入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建立有秩序的、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活空间。结合重庆市合川区凉亭片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从空间到场所,从功能到形式,研究如何通过城市的积极空间和组织形式,把人和空间联系起来,使空间更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7.
结合建筑设置室外下沉空间是更好的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空间,成为公共性的休闲场所,增加社会交往,而且还带来了商业机遇。此外,下沉空间为建筑提供多个入口,使建筑内外交通联系更为方便、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18.
古博闻  周晨 《山西建筑》2010,36(17):15-16
从儿童的角度看世界,在认识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建设现状,分析并提出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原则,以期创造真正满足儿童天性的富有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道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多元的城市生活。本研究基于手机APP共享的健身数据,以街道线性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健康视角认知街道空间属性和特征。运用VGI-GIS的方法,在信息矢量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城市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进行描述。基于运动热点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在空间集聚、建成环境和人群收入3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对健身活动有促进作用,大型公园和高校对健身活动有巨大的吸引力,公交站点对健身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健身活动差异明显。多元化的热点空间模式为提升街道的健康性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可能性。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探索采用临时封闭街道,在商业和办公区域周边增设户外体育设施等措施,提升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典型漂族老人聚集城市——上海市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进行调查,从漂族老人健康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基于漂族老人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活动设施完善性、活动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6种影响户外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6种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的空间影响程度。其中6种环境特征包含24种环境因子,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包含9种活动因子。结果表明:漂族老人的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影响最大,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通过定量分析影响社区公园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为社区公园绿地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