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适用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天峰 《规划师》2008,24(6):71-74
土地适用性分析与评价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城市空间构造及用地功能分区等提供了依据.传统的土地适用性分析与评价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难以准确客观地体现各用地在适用性方面的差异,导致城市规划工作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土地生态适宜性研究,从自然适用性分析与社会适用性分析入手,有利于增强城市规划方案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佟欢  康健 《时代建筑》2022,(1):70-73
健康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城市形态可以通过营造城市声环境进而影响公共健康.文章从声环境视角,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利用GIS技术与统计分析,以失眠与噪声投诉为例,在不同规划尺度上研究城市形态与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区域路网结构、城市建成区形态与街区空间形态均可影响城市声环境引发的健康问题.路网(尤其是高速路)较为发达或...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出现,城市热岛效应等气候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当前便于城市规划应用的气候研究成果仍然十分有限。局地气候区框架基于城市形态,对城市表面的气候响应能力进行区分,为城市规划与气候信息的衔接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武汉为案例城市,构建城市局地气候分区图,对分区结果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并分析了武汉局地气候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点类别的城市形态与功能特征。经研究发现,局地气候分区框架在城市内部街区尺度上,对城市热环境异质性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该框架中各类别用地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特征揭示了其在气候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在规划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GIS平台,整合时空数字信息,为城市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视角.在提高城市形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将提高研究成果在城市更新中的参考和依据价值.因此,本文关注历史GIS支持下的城市形态研究进展,剖析数字化技...  相似文献   

5.
带形城市贯穿了西北地区东部城市体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高速发展中,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建设出现了各种棘手的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具体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带形城市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借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 GIS 技术,建立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对城市新建区进行开发强度分区,并在地块开发强度具体确定时,以容积率为例,从土地使用性质、地块划分与规模、城市形态、控制指标值域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探讨适宜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控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对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空间无序蔓延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精明城市形态的寻求,重新引起了美国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美国和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文献,认为中国的城市形态研究目前主要分别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设计等领域,尚未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而从过去20多年美国相关研究进展来看,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趋向于多尺度下的多维度形态识别,即可分为景观生态、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社区以及城市设计等五个维度,分别对应大区域、大都市区、次区域、社区和街区等五个尺度.这些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成果对制定城市公共政策有直接相关意义.美国城市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不仅可以为中国城市形态研究提供启示,也将为21世纪中国城市塑造更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景观变化视角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以连云港港湾区域为例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规划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以最新遥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RS/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标进行空间量化和表达,进而将两者叠加后生成景观生态规划分区图,将连云港市区划分为重点生态维护区、重点生态修复区、一般生态维护区、一般生态修复区、城市扩展重点开发区和城市扩展优化开发区,并提出相应分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主流思潮的背景下,本文对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纲要性回顾,并根据其目标定位及实施手段梳理出关于城市形态理论模型的逻辑框架,以系统性理解各种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相关理论模型大致包含了新传统主义、城市遏制、紧凑城市和生态城市几大类.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紧凑度、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密度、混合土地使用、多样性、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和生态绿色设计影响城市形态可持续性的七个核心概念,并建立城市形态可持续性的评估框架,为进一步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评估标准和空间设计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凌晓红 《城市建筑》2014,(16):112-116
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主流思潮的背景下,本文对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纲要性回顾,并根据其目标定位及实施手段梳理出关于城市形态理论模型的逻辑框架,以系统性理解各种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相关理论模型大致包含了新传统主义、城市遏制、紧凑城市和生态城市几大类.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紧凑度、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密度、混合土地使用、多样性、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和生态绿色设计影响城市形态可持续性的七个核心概念,并建立城市形态可持续性的评估框架,为进一步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评估标准和空间设计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更加显著。如何控制城市蔓延成为城市规划者的主要任务。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中国城市形态,但是目前不合理的城市蔓延,尤其是中心市区的快速建设,导致城市景观退化,并且导致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为城市蔓延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和GIS技术评价西安中心市区的水域、林地、草地和农田的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益,通过网格划分的方式比较1988年和2008年经济价值的变化,选出不合理的城市蔓延区域。最后,根据空间生态价值评价制订星形绿地概念规划,维持西安市中心市区合理的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民  徐苏宁 《规划师》2012,28(5):59-63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触媒,同时也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资源,对所在区域的特色塑造、文化品味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大庆市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从城市滨水区功能定位、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方面为大庆市水体水系统一布局治理、滨水区的开发利用协调安排提供了依据,为充分发挥大庆市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优势,提高大庆城市形象,建设"天然百湖之城"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伴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林地、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成渝城市群四川境内的13个主要城市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准确识别并量化了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结构要素,其次计算出各城市GI网络结构要素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法(ClusterAnalysis),以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GI网络结构要素中所占比例作为变量因子,根据GI网络中景观组成的相似程度对13个城市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别下城市GI景观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核心区和连接桥是主要GI网络结构要素类型,7类GI网络结构要素在城市中主要由耕地和林地构成,不同城市在景观组成特征上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客观认识各城市GI特征、成渝城市群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保护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Urban sprawl, a type of urban expansion, is perceived as a global problem due to changes in land conversions and landscape patterns. Farms, forests and shores have been converted into urban areas; this transformation affects energy flow, biochemical cycles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To follow and evaluate the physic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results of urban sprawl, w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In this study, temporal change is identified in the city of Bart?n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landscape metrics. An analysis of land cover and land transformation was done with LANDSAT5 TM/ETM satellite images from 1985 and 2015. These imag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agricultural areas as land that has most commonly undergone drastic changes. Bart?n is a small semi-rural city that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were uncontrolled urban sprawl due to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that lacked long-term planning and a comprehensive city pla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isk factors for loss of semi-rur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example of Bart?n city. To protect semi-rural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urban sprawl, we propose an agricultural belt based on spatial suitability and an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metrics.  相似文献   

15.
韩贵锋 《室内设计》2013,28(3):50-55
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山地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的理性方法。分析发现,林地是万源市生态用地中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其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形状指数、空间聚集度都较大,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根据不同的用地类型对景观基质的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产生的障碍作用,计算各类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生态障碍效应,并得到景观的潜在生态连接度。以平均破碎度小于0.4和聚集度大于80%的阈值提取林地景观斑块,依据障碍效应指数和生态连接度的空间分布,并考虑高程、坡度、现状用地类型等因素,搜索廊道的适宜建设区,构建生态廊道,最终形成规划区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普遍面临文化失语与文化迷失的双重困境。城市文化景观作为反映城市特色并有效提高城市辨识度的核心要素,必须予以高度关注。文章以榆林古城为研究对象,从景观指数化视角出发,参考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并结合城市文化景观的土地利用形态,建立城市文化景观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GIS及FRAGSTAGS平台,选择景观破碎度指数、蔓延度指数、连通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等解析榆林古城文化景观“域面—廊道—斑块”的系统格局特征,着重从分区优化、廊道织补与斑块复兴3个层面提出城市文化景观格局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绿地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以长沙为例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的配置原则,旨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特色化的城市建设提供有效建立。  相似文献   

18.
刘轶 《中外建筑》2011,(7):97-99
本文通过对大庆市石油科技博物馆的项目介绍,阐述了建筑师在设计中如何利用石油题材结合博物馆的功能要求,建设一个大庆市的地标性建筑。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城市诸多方面的分析,包括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可达性,街道布局等.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公共空间设计,空间句法得出的结论有助于预测空间未来的使用模式且使城市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本文以南京市河西地区为例,对河西地区进行了空间句法分析,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对河西空间结构组织以及路网进行了一些建议调整,并对调整后的路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空间句法的定量分析,空间结构被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出来,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空间对发展中心以及轴线的选择具有非常强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塘系统作为一种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是珠三角地区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基塘系统的景观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其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以佛山顺德区为例,基于1979—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ENVI解译,在此基础上利用9个景观指数研究区域基塘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9—2020年,顺德区基塘、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明显,整体景观呈现非均衡化趋势分布;基塘景观的破碎度不断增加,优势度和团聚程度下降,部分基塘逐渐萎缩。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文因素是影响顺德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具有负向效应的空间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