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某航空发动机双速机匣固定螺桩的松动脱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速机匣固定螺桩松动脱出的主要原因是疲劳失效引起的,螺纹失效的直接影响因素有局部应力集中、微动磨损以及修理、装配工艺不完善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对工艺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改善了螺纹载荷分布,提高了螺纹的承载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双速机匣固定螺桩松动脱出故障.  相似文献   

2.
对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叶片试验件裂纹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故障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形貌检查、截面金相检查、材质分析及断口区域成分分析,并对叶片振动应力分布进行计算,确定叶片裂纹性质和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故障压气机转子叶片裂纹为高周疲劳性质,导致叶片过早出现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是叶身表面振动应力最大区域抛光、喷丸效果差,存在原始机械加工痕迹;最后提出避免叶身表面残留原始机械加工痕迹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发动机风扇静子叶片出现裂纹故障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故障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分析、表面形貌检查、截面金相检查、材质分析及断口区域成分分析,并对叶片上缘板排气边转接区域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确定了叶片裂纹性质和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故障风扇静子叶片上缘板转接区域裂纹为高周疲劳性质,导致叶片过早出现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机匣与上缘板焊接的热影响区进入叶片上缘板排气边转接处的应力集中区;同时叶片工作时受到的振动载荷也加速了疲劳裂纹的产生。并由此提出增加叶片上缘板排气边转接区和焊缝距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产生了裂纹故障。通过对故障叶片进行外观检查、断口分析、叶尖端面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及金相组织分析,确定了风扇叶片裂纹的性质和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风扇叶片裂纹为高周疲劳裂纹;钛合金风扇叶片与镍包石墨涂层摩擦相容性差,叶片与机匣镍包石墨涂层发生严重摩擦是导致叶片产生早期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结构的应力集中以及振动应力也会引起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服役后产生的榫槽裂纹进行失效分析,并通过喷丸强化改进。通过断口分析对故障涡轮盘进行失效原因确定;针对该种材料(GH2132)开展喷丸强化工艺试验,并在表面残余压应力、高温疲劳寿命及断口和显微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涡轮盘属于疲劳断裂,疲劳裂纹并不是材料本身原因引起的,而是与应力集中和加工过程有关;实施表面喷丸强化工艺后,形成很高的表面残余压应力,高温疲劳寿命较喷丸前提高1~2个数量级,断口分析显示为单一疲劳源,显微组织显示晶粒明显细化。即涡轮盘榫槽裂纹为表面加工缺陷引起的疲劳断裂;喷丸强化则能够提高其高温疲劳强度极限,而喷丸强化层内的残余压应力和精细的亚晶粒是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乔新辉 《物理测试》2015,33(1):25-28
 用TC4和TC8钛合金制造的加工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失效。利用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无损检测等手段对刀具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刀具失效是由刀具开裂引起的。工作过程中刀具表面产生疲劳裂纹,疲劳裂纹在表面不连续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而失效零件粗糙的表面是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故障发动机被拆解后发现固定连杆轴瓦的螺栓发生了断裂,通过对断裂失效螺栓件进行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SEM断口形貌观察,确定了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连杆螺栓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调质处理过程中回火不完全,组织中存在淬火马氏体,以及螺栓在滚丝过程中存在微裂纹缺陷,引起低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8.
一、电机不能起动(传动机构转动不灵或不转动)的原因在电机正常条件下开不动车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于离合器中摩擦片调整装置个别松动,使主动片与被动片接触产生摩擦(二三片较多); 2.离合器调整时片中的尺寸不当; 3.离合器中被动摩擦片有的因质量不佳或长期使用振动脱落卡住; 4.快速进气头小活塞卡住,离合器不  相似文献   

9.
45碳钢低周疲劳与应力循环棘轮失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显杰 《金属学报》2004,40(8):0-857
对调质处理的45碳素结构钢进行了应变循环低周疲劳实验以及应力控制棘轮失效实验.对于前者进行了带平均应变和不带平均应变的实验,以研究平均应变对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对于后者研究了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对棘轮失效的影响.应变循环实验表明:平均应变对循环饱和行为以及低周疲劳循环失效圈数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材料的循环初期循环塑性行为有影响.棘轮失效实验结果表明:当应力幅值较大而平均应力较小时,材料的棘轮失效主要归于较大塑性应变幅值引起的低周疲劳破坏;当平均应力较大而应力幅值相对较小时,材料的棘轮失效主要归于较大的棘轮应变引起的材料韧性破坏,其失效准则可以用最大单调极限应变来表征.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加力燃油总管固定耳座焊缝开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某型发动机在使用中发生的三起加力燃油总管固定耳座焊缝开裂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三起故障有诸多相似之处,属于同类故障.通过断口分析和金相组织检查,确定了其失效模式为高周疲劳断裂.进一步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导致固定耳座焊缝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该部位应力水平较高.焊接缺陷对疲劳裂纹的萌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CuCrZr铜合金在300和400℃开展了阶梯疲劳试验研究,从循环应变幅、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能量耗散率等方面研究其循环塑性行为。研究发现,CuCrZr铜合金的循环软硬化特征以及棘轮效应受到温度与循环应力的共同作用,温度越高,越易发生循环软化现象,同时棘轮效应也更加显著。基于对CuCrZr铜合金高温拉伸断裂能与高温阶梯疲劳总耗散能的对比发现,两者均与温度相关,因此将高温拉伸断裂能作为温度补偿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法的线性损伤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CuCrZr铜合金高温阶梯疲劳寿命进行预测。最后,基于断口观察分析了CuCrZr铜合金与温度相关的失效机制: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发生疲劳裂纹失效,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更易发生棘轮应变累积的韧性失效。  相似文献   

12.
某宽厚板轧机主传动系统的万向节发生多次断裂事故。本文对万向节失效进行分析、主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万向节有限元模拟以及疲劳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偏低,仅为1.03,是万向节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典型曲轴扭转疲劳试验失效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曲轴常见的扭转疲劳失效形式,分析了导致各种失效形式的原因。结果表明:曲轴的扭转疲劳失效的主要形式是连杆颈斜油孔失效,异常失效形式有曲柄臂失效和连杆颈下止点失效;异常失效原因涉及曲轴毛坯结构设计、原材料缺陷、机加工不良、受力过大等的多个环节;曲轴曲柄臂凹陷和凸起的标识、原材料夹杂、斜油孔内部加工刀痕和受载过大都会导致曲轴异常的扭转失效。最后结合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齿轮和轴承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返厂检查发现上垂直锥齿轮及轴承磨损严重.为分析齿轮和轴承失效的原因,对故障件进行了外观检查、电镜观察、成分分析、硬度检测和金相分析,并通过对结构的受力状态分析和外场调研,对故障件磨损性质、故障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上垂直锥齿轮及轴承的失效模式是接触疲劳磨损,而导致轴承和上垂直锥齿轮发生接触疲劳磨损的...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低压Ⅰ级涡轮叶片榫头R处根部发生断裂。经宏微观检查、跨棒距测量、榫头应力计算及模拟疲劳试验分析,对叶片断裂性质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断裂性质为多源线性疲劳断裂;渗铝工艺中,由于榫头防护不妥,榫头被渗铝层污染,榫头跨棒距超差,降低了叶片抗疲劳性能,最终导致叶片发生疲劳断裂失效。对渗铝层厚度在0.03 mm以内且跨棒距合格的叶片,通过对叶片榫头严格监控,增加跨棒距测量,渗铝层工艺采用严格的防护手段保护,可有效避免类似故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常规检验和显微硬度等检测手段对断裂主动锥齿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齿轮安装、调整存在问题,使主动锥齿轮小端局部受力太大,导致主动齿轮产生疲劳断裂,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架圈在大修分解检查中发现耳片与圈体之间的焊缝熔合区存在裂纹,结合架圈的使用条件,通过裂纹分布与形貌分析、断口特征观察、硬度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组织检查等方法,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架圈裂纹为高周疲劳裂纹;焊接缺陷、零件表层氧化脱碳及载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疲劳裂纹集中分布在应力较大的架圈耳片焊接接头熔合区是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装载机累计运行1700 h后,柴油发动机曲轴发生断裂失效。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断口宏观和微观分析等方法,探究曲轴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曲轴的失效模式为高周疲劳断裂失效,裂纹源在曲轴第6连杆颈轴颈内部深度约6 mm区域;轴颈内部未完全闭合的缩孔缺陷和呈带状聚集分布的大颗粒(Ti,Nb,V)(N,C)非金属夹杂物是曲轴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曲轴在服役应力的作用下,缩孔缺陷作为裂纹源在(Ti,Nb,V)(N,C)非金属夹杂物偏聚带发生裂纹扩展长大,形成轴颈内部裂缝,并持续疲劳扩展,最终发生疲劳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9.
钟杰  李秀珍  吕杏梅 《机床与液压》2021,49(14):161-164
基于有限元法对某MW级风机主传动系统连接螺栓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将传动链系统的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传动链系统的有限元模型。根据GL规范对螺栓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计算,充分考虑外载荷分量对螺栓受力影响的灵敏度差异性,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传动链连接螺栓受力特性及外载荷对螺栓强度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风电系统连接螺栓强度的精确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