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新广 《烹调知识》2011,(16):22-23
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根据注释大苦即为豆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先秦文献无豆豉,当是秦汉之际出现。《史记·货殖列传》始见豆豉记述。《齐民要术》载有制作豆豉的技法。东汉开始用作  相似文献   

2.
豆豉约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根据注释大苦即为豆豉。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先秦文献无豆豉,当是秦汉之际出现。《史记·货殖列传》始见豆豉记述。《齐民要术》载有制作豆豉的技法。  相似文献   

3.
话说豆鼓     
豆豉是用大豆蒸腌加工而成的发酵制品,古称"大苦",又名"大豆豉"、"幽菽"、"康伯"、"纳豆"、"豉"等,始于我国.据<楚辞·招魂>中记载,豆豉在战国时已有酿造.因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豆豉可分为细菌型(山东一带)、毛霉型(四川地区)和曲霉型(广东阳江)三种,其风味略有不同,又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性味也不同.如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药物制过的,其透发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豆豉,一般入药是用淡豆豉,而用来调味的则为咸豆豉.  相似文献   

4.
话说豆豉     
豆豉是用大豆蒸腌加工而成的发酵制品,古称“大苦”,又名“大豆鼓”、“幽菽”、“康伯”、“纳豆”、“豉”等,始于我国。据《楚辞·招魂》中记载,豆豉在战国时已有酿造。因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豆豉可分为细菌型(山东一带)、毛霉型(四川地区)和曲霉型(广东阳江)三种,其风味略有不同,又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性味也不同。如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药物制过的,其透发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豆豉,一般入药是用淡豆豉,而用来调味的则为成豆豉。 豆豉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  相似文献   

5.
豆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豉古名“幽菽”。古代称大豆为“菽”,幽是指把大豆煮熟后幽闭发酵的意思。至秦朝始更名为豆豉。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利用微生物酿造的食品之一。《史记·货殖列传》说“糵曲盐豉千瓦,比千乘之家”。《汉书·食货志》载:“长安豉樊少翁,王孙卿为天下高  相似文献   

6.
吃豆豉话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豉,是大豆经过蒸煮发酵制成的美味食品。优质的豆豉不仅是家常菜肴、调味佐料,而且也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佳品。 忆往昔,我国早在距今2200年前的西汉时期,豆豉便已像鸡鱼肉蛋一样成为畅销美食了。《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长安樊少翁卖豆豉,号豆豉樊是也。”说的是西汉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位叫樊少翁的人,以贩豆豉谋利,人们给他取了一个“豆豉樊”的绰号。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甘蔗栽培和利用甘蔗制糖,起源很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蔗和甘蔗制糖国家之一。古代在没有“蔗”字以前,有“柘”或“诸柘”等称呼,名称不下三十余种。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屈原的《招魂赋》中已有“胹鳖炮羔,有柘浆兮”的记载。柘浆是蔗汁的浓缩制品,可直接食用,亦可以烹调。《招魂赋》虽然只谈及楚国(今湖北一带)的甘蔗食用情况,但是,从甘蔗的生长习性来看,可  相似文献   

8.
豆豉是我国人民日常膳食中最早的调味品之一。它和酒、酱一样,都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最先发明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作用酿造而成的,所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宝贵遗产之一。豆豉在最古的时代叫“幽菽”,因为古代把大豆称作“菽”,据《中国化学史》解说:幽菽是以大豆煮熟后经过幽闭发酵而成之意。至秦朝始改名为“豉”。《中国通史》第二册中记载:“汉代商人樊少翁、王孙大卿赏豉获利多至一万万”。可见豆豉的生产在古时候就已相当发达。  相似文献   

9.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豆豉始创于中国,原名“幽菽”。古时称大豆为“菽”,据《中国化学史》解释,“幽菽”是大豆煮熟后,经过幽闭发酵而成的意思,后更名为豆豉。据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说:“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齐人谓豆豉,声同豆豉也”。豆豉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经久不衰,在唐代外传日本,据日本真人元开撰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叙述鉴真和尚东渡所备物资曰“备办海粮。红绿米、苓脂一百石,甜豉三十石……”。现如今在日本风行的健康食品纳豆就是从我国传入的豆豉的孪生姐妹,严格说是我国细菌型豆豉的孪生姐妹,因为,我国的豆豉可…  相似文献   

10.
陈宪仪 《中国酿造》2001,(3):23-25,32
2 微生物与古代酿造技术酿造生产主要包括制酱、酱油、豆豉、醋、腐乳等。这些都是东南亚国家民众喜爱的调味品。酿造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约三千多年 )其中酱油、豆豉和食醋起源于我国 ,其后才慢慢传到日本和亚洲其它国家。不少产品均以质量精美闻名世界各国。《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造典籍 ,对酱、酱油、豆豉 ,酸醋等调味品制造方法均有较详细的叙述。2 1 制酱、制豉在制酱方面已懂得掌握好季节利用自然野生霉菌分解豆类蛋白质。《齐民要术》作酱法中记载作酱季节 :十二月正月为上时 ,二月为中时 ,三月为下时。因为制酱先要作…  相似文献   

11.
以酱油、食醋、酱腌菜为主要产品支柱的我国调味品酿造工业,同我国文化有着同样古老的历史。《礼记·曲礼篇》记载:“脍灸处外,醢酱处内”,“献熟食者,操酱齐”。《论语,乡党》记载:“不得其酱不食”。《物原》记载:“周公作酱”。可知酱的酿造历史始于周时。建国以来,调味品酿造工业作为食品工业中的  相似文献   

12.
数典忘祖说豆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的种类很多,隋唐时代有咸豉与淡豉之分。成品中含有食盐的叫咸豉,不含食盐的叫淡豉。元朝时又分为在豆豉中加入调味辅料的调味豆豉,和不加调味辅料的素豆豉两类。如元朝鲁元善《农桑衣食摘要》中的做豉法,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配盐瓜菽”、“酒豆豉方”等,现在贵州的麻辣豆豉均属此类。按豆豉中水分含量的高低,可分为于豆豉与水豆豉两种。于豆豉多产于南方,豉粒松散完整,油润光亮;水豆豉发酵时加水分较多,产品含水量较高,豉粒柔软粘连。按参与制曲主要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米曲霉型、毛霉型、根霉型、细菌型四类。利用米曲霉酿造豆豉,是我国最早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成的能够赋予特殊味感的食品,被称为酿造调味食品。它主要包括酱油、酱类、食醋、豆豉和乳腐等食品。 北京地区酿造调味食品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产销供应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北京地区古称蓟、燕,秦汉以来逐渐成为中原和北方游牧地区的交汇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说过,象蓟燕这样的通都大邑当时酿造酱、豉和食醋的生产规模都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推行过“官贩苦酒”的食醋专卖制。担任中书监的涿郡人刘放曾公开反对这种与百姓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史书《周礼》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以苦养气。”《本草备要》也指出:“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并且利用了苦味食品在养身方面的独到之处。 现代科研人员经过科学验证发现,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苦味素、微量元素等,  相似文献   

15.
八宝豆豉“惟一斋”金宇“惟一斋”八宝豆豉是山东临沂的传统名吃。它以醇厚清香、去腻爽口、开胃消食、降逆止呕、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国记载豆豉的文献,最早于《史记·货殖列传》,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今生产的豆豉,多为干...  相似文献   

16.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作原料,经过洗涤、浸渍、蒸煮后冷却,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晒干而成。如制作中加入辣椒,即成辣豆豉,又称辣豆;如制作中加入盐,就称咸豆豉,又称盐豉,什么也不加的称为淡豆豉。 我国制作豆豉历史悠久,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记载:“豉,嗜也,五味调合可甘嗜也,故齐人谓‘豉’者同‘嗜’声。”汉代许慎在《说文》中说:“配盐菽者,乃咸豉也。”这说明在秦、汉时代或更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用豆子经过发酵制作豆豉了。 豆豉最早称为“幽菽”,因为古代把大豆称作“菽”,“幽菽”就是把大豆(也叫黄豆)煮熟后幽闭发酵的意思。到了汉代,改称豆豉。现今豆豉,最早是江西泰和留传下来的,后经人们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的调味品和家常菜肴,  相似文献   

17.
龟鳖古今谈     
说起龟鳖,自然少不了要从食用龟鳖的历史说起。在这方面,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小雅·六月》就曾经提到:“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大雅·韩奕》则记载着:“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炰(pao音袍)的意思是烹煮,据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笺:“炰鳖,以火熟之也”,类似于现在的清炖甲鱼。稍后的《楚辞·招魂》里也描述说:“腼鳖炮羔,有柘浆兮……露鸡臛蠵,厉而不爽  相似文献   

18.
豆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发酵豆制品,风味特殊。有关豆豉的最早记载,可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豆豉按制作原料的不同,可分为“黑豆豆豉”和“黄豆豆豉”;而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又有干豆豉和水豆豉之别。国内目前比较有名的豆豉产品,有广东的阳江豆鼓、四川的潼川豆豉、重庆的永川豆豉、湖南的浏阳豆豉等,虽然它们的风味各不相同。但都是当地民间用来制作某些特色菜肴所必需的调辅料。  相似文献   

19.
酿造微生物研究方法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淳泰 《中国酿造》1991,(6):1-6,37
我国食品酿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产品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在几千年漫长历史过程中,由于广大生产者的不断实践,逐步总结、完善,从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酿造工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食品酿造的历史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推动了科学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20.
豆豉的源流及其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 前言 豆豉是以黑豆、黄豆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副食品。它不但是我国具有独特风味的民间调味副食品,而且它的生产也广泛地分布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既有规模很大的工业生产,也有家庭个体的制作。 古籍中关于豉的记载很多,《北堂书钞》云:“楚辞曰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注曰大苦豉也。辛谓椒姜也,甘谓饴蜜也,言取豉汁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