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识别出2种类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发育8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析层序格架内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构成特征,认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盆底低位扇等沉积体系是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勘探目标,有利的岩性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基准面上升期,为后期盆地勘探的潜在领域,特别要重视对邻近不整合面或沉积作用转换面位置的储集层精细描述,选择有利相带进行钻探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划分及其沉积体系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泌阳断陷历经中生代小型拉分盆地、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和晚第三纪坳陷盆地等三个盆地原型的演化、叠合过程,形成了三个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三个构造层序,其界面皆为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沉积总体样式分别为冲积扇—洪水漫湖沉积体系组合、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组合、冲积平原—砂泥坪滨浅湖沉积体系组合。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主体为构造层序Ⅱ(即下第三系),共可划分为七个地震层序,各地震层序具有特定的沉积体系配置关系。作为泌阳断陷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段的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可进一步划分为十二个层序,其界面或为沉积相不连续面,或为沉积相转换面,少数为陆上侵蚀面或沉积间断面。其中,核三上段包括跨时分别为1.08Ma、1.40Ma、1.02Ma的三个层序,由南往北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泌阳断陷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一个典型的特定体系域有其特征性的小层序组堆叠型式,并具有特征性的沉积相配置。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沉积阶段,古地形平坦,气候由干旱向温湿转换,湖盆宽浅,发育大面积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根据湖泛面、冲刷侵蚀面等层序界面特征,将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并细分为12个短期旋回.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明确了泉四段沉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随中、长期基准面升降变化的相分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控制,在长期基准面旋回范围内,相分异作用使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依次发育了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3种沉积亚相.泉四段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大幅切叠型、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和孤立型4种砂体接触关系.受相分异作用影响,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旋回位置呈现不同的砂体规模及叠置关系,上升阶段早期以发育大幅切叠型为主,中期多发育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晚期砂体零星孤立分布.  相似文献   

4.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为陆相碎屑岩地层.其中可以识别的层序界面有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最大进积面即为不整合面,而最大退积面则对应于最大湖泛面.根据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作用特点,选择进积体系域底界为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8个沉积层序,可以在全盆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层序地层格架下及古地理环境控制下的聚煤特征,以三江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为例进行了层序古地理和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5种沉积相,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揭示了研究区层序古地理演化规律,提出了层序格架下的煤炭聚集规律及陆相湖盆古地理环境控制下的聚煤模式.结果表明:从层序Ⅰ(城子河组下部)到层序Ⅳ(穆棱组上部),各层序优势古地理单元变化不大,以三角洲平原为主,整体上是一个水体逐渐侵入,湖盆面积逐渐扩大,物源相对后退的退积过程.聚煤作用有从弱(层序Ⅰ)—强(层序Ⅱ城子河组上部)—弱(层序Ⅲ穆棱组下部)的变化规律,尤以层序Ⅱ聚煤作用最好,且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此外,从聚煤模式来看,聚煤作用从湖盆边缘到湖盆中心亦有弱(河流-上三角洲平原)—强(上三角洲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弱(湖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性剖面和地球物理资料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可识别出的层序界面有古暴露 剥蚀面、不整合界面、河流回春作用面、冲刷侵蚀面、岩性与岩相转换面、上超面、最大湖泛面。在详细讨论各类 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将成因划分为:构造运动造山侵蚀不整合界面、升隆侵蚀不整合界面、暴露不整合界面、冲 刷侵蚀不整合界面、最大湖泛沉积界面5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调整需求,采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与层次界面分析原理的储层沉积界面划分方法,研究河流—三角洲沉积背景下的单期河道单元沉积界面识别、划分与对比方法.提出井点砂体沉积微相以测井相图版为识别标准,依据沉积模式基本规律及演化规律研究各类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大大提高了井间各类砂体的识别精度,形成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指导下的河流—三角洲相储层沉积微相识别技术,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调整,确保该区块在特高含水期含水不升、产量不降的高效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孔店地区馆陶组沉积演化规律,本文以井和地震资料划分出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对相应的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化及地层切片处理,结合单井相分析结果刻画并解释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并建立了孔店地区河流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认为馆陶组为一完整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水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水侵体系域发育曲流河体系,馆陶组经历了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沉积体系中厚层砂体垂向频繁叠置,厚度可达70m,平面上大面积展布,泛滥平原沉积发育较差,地层含砂率大于70%;曲流河道及边滩砂体呈孤立状被厚层泛滥平原泥岩包裹,平面上曲流河沉积分布于大面积泛滥平原内,泛滥平原泥岩占比为48.5%.可容空间和古气候控制了基准面变化进而控制了河流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可容空间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潮湿时,发育大范围辫状河沉积体系,基准面迅速上升时期,可容空间迅速增加且气候相对干燥,更有利于曲流河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轴向沉积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有利相带.为加深对断陷盆地轴向沉积体系发育及其演化的认识,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滨线迁移轨迹特征及钻井信息,揭示涠西南凹陷流一段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及演化特征,认为轴向三角洲沉积通常发育于断陷盆地裂陷晚期,其垂向叠置样式及空间展布受到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西部轴向三角洲沉积体系由6期加积和进积两种不同类型的准层序组构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发育时期,可容空间增长速率较高,顶积层厚度较大,单期厚度约为50~80 m,底积层延伸范围广,以发育S型前积为特征,前积角度相对较低(1.5°~2.0°),滨线迁移轨迹为上升型;进积型准层序组发育时期,可容空间增长速率较低,缺乏顶积层(厚度小于30 m),以发育斜交型前积为特征,前积角度高,平均约为3°,可见顶超现象,滨线迁移轨迹为平缓型.加积与进积两种类型准层序组相互叠置,交替出现,在垂向和横向上对涠西南凹陷进行充填.轴向三角洲沉积发育于涠西南凹陷第2次裂陷晚期,其空间展布及演化受相对湖平面阶段性变化及构造-古地貌格局的控制,相对湖平面经历了多次"上升—稳定"的阶段性变化,沿二号断裂带的差异沉降很可能是导致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enxi–Shanxi form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we studied the forming mechanisms of key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an epicontinental basin and the coal-accumul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leogeographic background of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s. In total, we sequenced three types of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e., regional unconformities, the shifting surface of transgressions caused by basin basement subsidence, and fluvial erosional surfaces including exposed surfaces as well as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 which are caused by forced regression) and proposed a model for coal-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igh accommodation space of the barrier coast system in the lower Benxi–Taiyuan formations, the base level was higher than sedimentary boundaries, parasequences were bounded by a marine flooding surface and formed during the semi-cycle of base level falling that was influenced by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s of base level, and coal seams were thin with multistoried patterns. In this region, the coal accumulating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of the barrier island and tidal-flat. In the low accommodation space of the fluvial delta in the upper Shanxi formation, the base level coincided with sedimentary boundaries, parasequences formed during the semi-cycle of base level rising were bounded by erosional surfaces and a marine flooding surface, and the coal accumulating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lower deltaic plain and interdistributary lacustrine environment. In this region, the surplus accommodation space was relatively high.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认为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湖)平面幕式、快速抬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大面积或盆地范围分布的厚煤层多是在一次沉积幕期间的最大海(湖)泛期的沉积.同时还讨论了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  相似文献   

13.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讨论了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认为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湖)平面幕式、快速抬升过程中发生的, 一些大面积或盆地范围分布的厚煤层多是在一次沉积幕期间的最大海(湖)泛期的沉积.同时还讨论了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针对主要含油气体系域展开了高频层序划分,综合研究了含油气准层序的构造特征和成藏模式,并总结成藏特点,为白垩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SQ2的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中,可将其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和14个准层序,并通过油气显示归位确定其中3个准层序为白垩系的含油气高频层序地层单元; 白垩系底部3个含油气地层单元均为超覆尖灭,其构造形态可划分为沙南鼻突、西泉鼻突和北38鼻突; 典型出油点主要形成了西泉鼻突成藏模式和北38鼻突成藏模式,前者为斜坡背景下岩性尖灭控藏,后者为构造与地层沉积尖灭复合控藏; 白垩系成藏具有受鼻突构造、局部断裂、地层超覆尖灭线以及岩性突变带控制的特点。总之,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下一步勘探应以西泉鼻突与北38鼻突的地层超覆尖灭线附近发育的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5.
禹县煤田是我国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南带中的重要煤田之一,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通过对三煤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笔者认为它是发育在二叠纪豫西~皖北海湾中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三角洲的一部分,以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经历了建设→废弃→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三_9煤形成于三角洲平原过渡带,发育在由分流间湾充填而成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其厚度变化、展布方向等主要受聚煤期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和分析技术,建立了时间-层序地层格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论述了河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发育特征,地层分布模式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基准面变化与陆表海盆地煤聚集的成因联系。结果表明:河北石炭-二叠纪含岩系为内陆表海盆地沉积,盆地的生成演化及其沉积作用与基准面变化密切相关,聚煤作用的发育也受到基准面变化的严格控制,形成旋回结构十分清晰的含煤层序。  相似文献   

17.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陆相层序在地震剖面及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采用沉积旋回分析技术及Fischer图解法,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3个陆相层序,在研究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在这三个陆相层序中发育低位加积型,退积型,高位加积型和进积型四类小层序组共13个,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40余个,并进一步阐明了其沉积相(微相)构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开平-涧河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山西组的沉积特征,介绍了山西组沉积演化特点,提出了山西组为受海泛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指出聚煤作用及煤层布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与海侵密切相关,认为聚煤作用主要形成于废弃三角放间湾充填变浅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9.
晋城矿区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本溪组为泻湖、海湾等过渡环境沉积 ,含煤性差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煤层主要形成于海退时期发育的半咸水闭流泥炭沼泽 ,这些沼泽发育于滨海平原、三角洲间湾及泻湖海湾滨岸带 ,因而煤层稳定性普遍较好 ;山西组则主要为一套河流及三角洲沉积 ,煤层主要形成于淤平的湖沼和三角洲平原上发育的淡水泥炭沼泽 .沉积环境的演化决定了含煤地层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中 ,为了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要求掌握油藏范围内单一储集砂体及渗流屏障的纵横向分布特征。然而 ,由于陆相地层纵横向相变快 ,常规的小层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地层的等时关系 ,因而井间砂体的准确对比及砂体时空分布一直是陆相油田储层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在陆相油田开发阶段进行油藏范围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展示了湖泛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 ,总结了储层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建立、流动单元划分以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