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硫化铜铅锌矿石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在我国有重要经济意义,针对不同矿石的特性,采用相应的选别流程和技术措施,均能取得较好的综合回收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云南某铜铅锌多金属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某铜铅锌多金属矿石铜、铅、锌含量分别为1.08%、1.51%、2.36%。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5 mm占72.50%,以硫酸锌+EMT-12为抑制剂、EMS-602为捕收剂经1粗3精1扫优先选铜,选铜尾矿以石灰为调整剂、硫酸锌+EMT-12为抑制剂、EMS-001为捕收剂经1粗3精1扫选铅,选铅尾矿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乙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3精1扫选锌、选锌尾矿以EMH104+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1扫选硫,可以得到铜品位为20.33%、回收率为86.29%的铜精矿,铅品位为55.68%、回收率为84.35%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6.83%、回收率为86.97%的锌精矿,硫品位为38.96%、回收率为71.92%的硫精矿,达到了对铜、铅、锌、硫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某难选多金属铜铅锌矿石选别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通过现场生产工艺条件改进,显著提高了生产技术指标。铜精矿品位由17.67%提高到26.35%,铜精矿含锌由12.43%降到7.74%,铜精矿由含锌超标的废品变成质量较好的合格等级品。锌回收率提高5.11%;铅回收率提高2.37%。企业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河南某铜铅锌复杂难选多金属硫化矿石铜品位为 0.40%、铅品位为 2.92%、锌品位为 1.12%,伴生金、 银可综合回收,主要目的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相互交错、穿插、包裹,呈密切的连生关系,分离困难。为给矿 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 75% 条件下,经 1 粗 2 精选铜,选铜尾矿 1 粗 2 精 1 扫选铅,选铅尾矿 1 粗 2 精 1 扫选锌,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 21.55%、回收率为 83.51%,金品位 149 g/t、回收率 76.22%,银品位 3 823 g/t、回收率 65.44%,铅精矿铅品位为 66.05%、回收率为 75.55%, 银品位 555 g/t、回收率 20.47%,锌精矿锌品位为 42.02%、回收率 71.28%,银品位 198.1 g/t、回收率 4.16%。  相似文献   

5.
该矿锡多金属矿含有锡、铜、铅、锌等多种有价金属矿物,综合利用价值高。试验主要在选锡前回收铜、铅、锌等伴生矿物,采用先铜铅部分混合浮选后锌浮选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Cu品位23.49%,回收率85.98%的铜精矿;Pb品位56.22%,回收率80.77%的铅精矿;Zn品位47.09%,回收率87.21%的锌精矿。试验还获得了含S品位37.75%,回收率74.20%的硫精矿,同时尾矿中Sn的回收率为89.33%。达到了选锡前对铜、铅、锌等伴生矿物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铜、铅、锌、硫、银含量分别为0.64%、0.46%、1.66%、10.08%、33.99g/t,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矿石中金属矿物之间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不均匀。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情况下,采用1粗2精2扫铜铅混浮—1粗1精1扫铜铅分离—1粗1精2扫浮锌—1粗1精1扫浮硫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Cu品位为23.76%、铜回收率为83.93%、Ag品位为556.76 g/t、Ag回收率为36.81%的铜精矿,Pb品位为48.23%、Pb回收率为64.81%、Ag品位为1 651.76 g/t、Ag回收率为30.49%的铅精矿,Zn品位为45.81%、Zn锌回收率为88.49%、Ag品位为71.34 g/t、Ag回收率为6.69%的锌精矿,以及S品位为44.75%、S回收率为81.39%、Ag品位为37.71 g/t、Ag回收率为20.34%的硫精矿,实现了铜、铅、锌、银、硫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7.
孙长泉 《有色矿山》2001,30(2):29-33
硫化铜铅锌矿石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在我国有重要经济意义,针对不同矿石的特性,采用相应的选别流程和技术措施,均能取得较好的综合回收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该矿铜铅锌嵌布关系复杂、各矿物可浮性相近、矿物间干扰大,根据铅锌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采用半优先浮选工艺,在各程序最佳条件下,成功解决了该多金属硫化矿石中铜、铅、锌的分离难题,同时其他元素也得到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9.
针对该矿铜铅锌嵌布关系复杂、各矿物可浮性相近、矿物间干扰大,根据铅锌矿的工艺矿物学特点,采用半优先浮选工艺,在各程序最佳条件下,成功解决了该多金属硫化矿石中铜、铅、锌的分离难题,同时其他元素也得到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某复杂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的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某复杂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富含多种有价金属元素,但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且不均匀,嵌布关系十分复杂。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铜矿物主要为黝铜矿,且大部分的银以类质同象赋存在该矿物中,在国内实属罕见。本试验采用优先浮选流程再结合中南大学新型铜捕收剂MT-20及铅捕收剂BITCM,获得了铜精矿品位为18.18%、回收率为81.03%,铅精矿品位为55.56%、回收率为72.63%的工艺指标。全流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指标稳定,各有价金属回收率高,达到了综合回收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云南某以铜、锌、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最佳药剂试验研究,在低碱性介质下实现了铜锌与硫的浮选分离,对伴生金、银进行了综合回收。低碱介质试验指标比高碱介质条件下铜、锌、金、银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92、2.83、10.93、11.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南某以铜、锌、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最佳药剂试验研究,在低碱性介质下实现了铜锌与硫的浮选分离,对伴生金、银进行了综合回收。低碱介质试验指标比高碱介质条件下铜、锌、金、银的回收率分别提高1.92、2.83、10.93、11.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安徽某含铜铁矿石为典型的多金属伴生矿,矿物间共生密切,嵌布关系复杂.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蛇纹石、透辉石及透闪石等.为综合回收矿石中的有价组分,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混浮尾矿磁选的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全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Cu品位22.18%...  相似文献   

14.
某铜铅锌多金属矿含铜0.38%、铅2.16%、锌2.72%,伴生银204.54g/t,在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基础上,研究采用“铜铅混浮—铜铅分离—尾矿选锌”工艺流程进行试验,最终获得含铜20.12%、回收率为73.21%、含银8622.97g/t的铜精矿,含铅56.12%、回收率为84.47%、含银1559.01g/t的铅精矿和含锌51.87%、锌回收率80.80 %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复杂银铅锌多金属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矿物组成种类繁多,矿物之间共伴生关系密切,且相互穿插、混杂、浸染、包裹的现象普遍。通过优先浮选,采用组合药剂,使银、铅、锌的回收率分别为81.71%、88.26%、81.01%,达到了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某银多金属矿为铜、铅、银、金复杂共生的难选多金属矿,采用混合浮选—精矿氰化—氰渣优先选铅再选铜的技术方案,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的过程中添加助浸剂有利于提高金和银的浸出率。在对氰渣浮选时,采用合理的活化剂对铜的活化以及提高铜的回收率十分重要。经过各个环节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的优化,获得了金综合回收率80.80%,银综合回收率81.32%,以及品位21.46%、综合回收率70.80%的铜精矿的回收指标,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在选矿过程中产生大量尾矿,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开展低尾化及无尾化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针对国内某复杂多金属矿,通过分析矿物的基因属性、赋存状态以及嵌布关系,进行了钽铌、方解石、锂矿物、云母、长石、石英共计6个产品的选别回收,实现了除少量泥质、铁屑之外...  相似文献   

18.
河南某钼铅多金属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某彩钼铅多金属矿矿石性质, 采用优先浮选流程, 综合回收了氧化钼、方铅矿和白铅矿。原矿钼品位0.20%、铅品位2.40%时, 在磨矿粒度为-0.074 mm粒级占80%, 闭路流程最终得到钼精矿产率2.15%、钼品位7.12%、钼回收率76.54%、铅品位60.04%、铅回收率53.12%, 铅精矿产率1.01%、铅品位65.62%、铅回收率27.27%。其中钼的总回收率为78.81%, 铅的总回收率为80.39%, 选矿指标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