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善 《电网技术》1997,21(3):44-48
本文叙述了自1977年首次提出消雷器研究课题以来的消雷器研究历程,对消雷器进行了试验室试验、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以及参与国防科工委27基地(西昌发射基地)的防雷方案的讨论,根据27基地等现场对雷电参数和避雷针、半导体消雷器为时三年的对比试验,并参照国外有关文献〔10〕,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国外消雷器还是国内消雷器均不能“消雷”,半导体消雷器只是避雷针的一种而已。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末、80年代初“消雷器”开始在我国面市,即引发了电工技术界关于“消雷器”能否消雷的讨论,肯定与否定“消雷器”者各执己见,对“消雷器”学术观点的分歧一直未能统一.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雷器”的研制者、支持者,特别是制造厂商,通过一些宣传媒体,发动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推销“消雷器”的广告攻势,有的部委还以文件形式进行“消雷器”的推荐和推广.从而大量各式“消雷器”装到了许多高层建筑、微波塔、无线电发射塔、输电线路的杆、塔等场所.在内蒙古西部电网,有几座微波塔和某些35kV、110kV、220kV输电线的一些杆塔上也装上了不同类型的“消雷器”.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消雷器研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慈萱 《电网技术》1996,20(11):24-31
本介绍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防雷接地研究室从1977年开始进行消雷器研究的历程,指出了消雷器研究中以“中和”为纲的误区,阐述了以“限流”为纲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机理,说明了雷击半导体消雷器不是半导体消雷器的失败。给出了轩击半导体消雷器消雷地可以不闪络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场试验结果,并指出半导体消雷器只能解决直击雷及其二次效应的问题,所以,发装消雷器后物一切雷达事故不加具体分析地全推在消雷器身上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理论和实验。重点分析消雷器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并与避雷针实验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消雷器在实际运用中的典型接间事例。结论是消雷器保护角80°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工程的防雷设计谈“消雷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时煦 《电网技术》1997,21(2):24-27
本文系在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组织的“消雷器”研讨会上的发言。首先简述了建筑工程防雷设计概况,回顾了其演变。之后谈了对“消雷器”的看法和“消雷器”与避雷针在实际应用中的价格比较。最后谈了防雷设计人员应该怎样正确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马宏达 《电网技术》1997,21(1):29-34
本文讨论了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理论和实验。重点分析消雷器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并与避雷针实验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消雷器在实际运用中的典型接闪事例。结论是消雷器保护角80°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电网技术》1997,21(4):1-5
本文介绍了所谓“半导体消雷器”及媒体的误导宣传的评论。分析和运行经验表明,既无理论又无试验语气可以证明消雷器的所谓的消雷功能。因此,在防雷工程中消雷器的任何应用都得不到工程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浅谈“消雷器”》一文发表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由于消雷器目前尚属探讨阶段,加上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很有限,因此错误在所难免。本文仅是我们对消雷器进一步谈谈看法,尚欠成熟,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这对加快消雷器的研制工作会有好处。一、技术探讨我们在探讨消雷器时,主要考虑消去第一次雷击的主放电。若消除了第一次雷击的主放电通辺,那么残余电荷也就不能随着主放电形成的导电通路而发挥作用;既然消除了第一次雷击的主放电通辺,那么就没有第二次雷击的箭形先导,也就不会重复雷击。  相似文献   

9.
从消雷器所形成的空间电场探讨其防雷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模拟电荷法对避雷针及消雷器在雷云电场下所形成的电场进行了计算。通过两者计算结果的比较,认为消雷器所形成的空间电场的最大场强低于避雷针所形成的空间电场的最大场强,且消雷器所形成的空间电场分布比避雷针所形成的空间电场分布均匀,因而消雷器比避雷针不易遭受雷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所谓“半导体消雷器”及媒体的误导宣传的评论。分析和运行经验表明,既无理论又无试验证据可以证明消雷器的所谓的消雷功能。因此,在防雷工程中消雷器的任何应用都得不到工程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消雷器能否消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玄毅  管水龙 《电网技术》1997,21(5):28-30,35
武当山金顶庙已有540多年历史,未被雷击过,这一直被当成自然界消雷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以金顶庙消雷模拟实验为依据,提出了只有在特殊条件下,“中和”电流才能消除雷击的看法。对肯定消雷功能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包括:消雷的定义,“中和”与“限流”消雷机理、消雷器的保护范围、消雷器防雷效果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支持消雷的文献中给出的有关数值是不可信的。把消雷器及其被保护物未遭雷击,说成是消雷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臧庚媛 《电网技术》1997,21(1):21-25
本文对半导体消雷器研究提出几点质疑,并认为半导体消雷器的理论与实验检验不可信,阐述了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必须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许颖 《电网技术》1997,21(4):6-7
文章阐述了三点看法:消雷器不能用于工程的理由;现在讨论的问题已由“中和”论转到“限流”论,但无有关技术规范;对一些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苗 《电工技术》1998,(2):47-50
本文通过对消雷器防雷特性及保护范围的分析,得出结论:消雷器是一项尚在研究中的技术,不能在工程实际中应用。介绍和讨论了2工程中行之有效的防雷体系,最后提出了全国的内暂停使用消雷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善 《电网技术》1997,21(5):20-27
消雷器既不能消除雷击也不能限制雷击电流。对它们的试验及其运行经验表明,其电晕电流一般很小,并不足以消除雷击,此外,许多运行中的消雷器遭受到雷击,而测到的雷击电流大于kA甚至为数十kA。本文对华中网局大楼和四川电力系统通讯站消雷器的消雷效果提出质疑,认为其限流效果未能得到证实。本文还指出,避雷针仍然是微波通信站的有效防雷保护措施,至于用单针(避雷针)还是针(消雷器)则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试验研究所总结广东省内各种消雷器的运行使用值况,经过调查、分析、比较,推荐选用电力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生产的导体伞形消雷器和导体阵列型消雷器.这种消雷器已被列入原能源部“八·五’电力工业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1994年6月国家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和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在威海而联合召开了‘导体消雷器研讨推广会’.会上有8个用户单位报告了使用导体消雷器的运行情况,武汉高压研究所进行了专题发言和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与武汉高压研究所共同介绍了导体消雷器电场计算结果.武汉高压研究所对导体消雷器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消雷器作为一项先进防雷技术,目前正在我国和世界各国进行着研究和试制。如果说避雷针(线)是消极防御的话,那末消雷器起的就是积极防御的作用,它通过“大量消灭敌人”(雷电荷)来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消雷器的研究、应用及主要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继 《电网技术》1996,20(8):2-17,19
本文回顾了消雷器的研究历史,指出了中和及防止上行雷理论的缺陷,对华中网局大楼半导体消雷装置的测试结果提出了质疑。本文明确指出,迄今为止,防止直击雷的有效手段仍是避雷针,消雷器仍是研究中的技术,不能应用于工程实际。对于雷击的二次效应,用避雷针加DBSGP技术是很有效的。文中还以一个防雷保护方案为例,对避雷针与消雷器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最后,本文吁请有关部门对目前消雷器产品的混乱状况加以整顿。  相似文献   

19.
鲍敏铎 《电网技术》1998,22(10):12-13
文章分析了几年来浙江省送电线路导体消雷器的运行情况,提出了在杆塔高度较低的送电线路上装设导体消雷器不能减少雷击跳闸率的观点,作者对搞好送电线路防雷荼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对消雷器的功能机理、作用及弊病进行了研究。通过一些雷击事故的分析,阐述了支持消雷器和反消雷器者的的意见分歧。指出,消雷器对消灭上行雷实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