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IPv6关键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和业务正在趋向于进一步的融合,用一个网络完成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的各种业务通信,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融合一定程度上更依赖于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的建立,IPv6技术无疑是未来的代表。广电行业在启动数字电视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IPv6技术的发展。就LPv6关键技术领域,包括高性能:IPv6路由器和交换机系统、IPv6主机和智能终端接入系统、IPv6移动接入系统和:IPv6网络安全系统等相关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IPv4与IPv6混合网络中,如何同时支持传统电话业务与IP电话业务以及其他互连网业务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在网络层协议由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传统电话业务与互联网话音业务融合的技术,包括混合环境下的软交换以及VoMPLS技术。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是未来网络发展的重点。网络和业务正在趋向于进一步的融合,用一个网络完成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的各种业务通信,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融合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的建立,IPv6技术无疑是未来的代表。广电行业在启动数字电视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前瞻性建设课题。就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的发展进程、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现状、以及与产业化相关的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和麻用的发展以及网络业务融合的需求,基于IP的网络将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络的基础。它将融合现有的电信网络、数据网络和移动网络,提供综合的话音、数据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以及各种各样的特色业务。由于传统的IPv4采用32位地址结构,能够提供的地址空间太小,采用128位地址的IPv6被提出来以解决地址空间太小的局限。另外,IPv6与IPv4相比还具有其他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运营商IPv6演进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Pv4向IPv6演进的顺序来看,必然是网络要先行。当网络具备IPv6能力之后,内容提供商才会提供基于IPv6的业务,用户才会使用IPv6接入网络。对运营商来说,在IPv6还没有大量普及时,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现网设备的软件平滑升级,开启IPv4/IPv6双栈,在保持对现有IPv4用户和业务最佳兼容的同时提供IPv6接入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采用、网络管理、业务发展等方面分析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WAP业务访问的主机均为IPv4主机,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IPv4地址的枯竭,将业务引入到IPv6网络是发展趋势,文章将WAP业务从终端到最终访问的业务主机过程进行了贯穿性的描述,重点说明了该业务由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阶段的一些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虽然已经采用了一些节约使用IPv4公网地址的技术(如为用户分配“临时地址”、“内部地址”等),以延缓地址的消耗速度。但这些技术对IP业务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址不足的问题。因此,我国IPv4地址资源即将枯竭的问题仍然无法回避。而构建基于IPv6的新的网络业务运营模式逐渐浮出水面。相比IPv4网络技术,IPv6集成了海量地址空间、简洁的移动互联技术、嵌入的安全技术、易于快速处理的流标签技术等优势。而这些技术优势有利于转变现有IP网络的业务模式,即由单一的IP传送业务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网络为纽带的全业务网络。也就是说,IPv6能够满足各个电信网络对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陈保江所撰《从宽带运营需求看IPv6带来的机遇》一文,对IPv4在当前宽带业务运营环境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IPv6的部署给运营模式带来的新机遇,从而为运营管理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IPv4地址的加速消耗,IPv4网络和业务向IPv6过渡已经势成必然,但在向IPv6演进的过程中,存在IPv6内容源缺乏,IPv4/IPv6互通困难,网络设备对IPv6支持程度参差不齐等各种问题。电信运营商必须结合自身网络和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过渡技术和策略,平滑地向IPv6演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各种IPv6过渡技术,然后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分析对比网络和业务向IPv6演进的各种策略,并指出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业务与通信网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业务的垄断,并推动电信业务从基本生活消费品向时尚与娱乐消费品转变,电信产业也将从“技术驱动”逐步演变为“市场驱动”和“用户需求驱动”。对互联网和电信网两者已有的商业模式进行阐述,结合网络融合大背景,提出新环境下商业模式发展思路的几个要点并加以分析,以求为企业在网络融合大背景下更好运营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电信网的技术转型和下一代网的发展和演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探讨了电信业宏观发展环境的历史性变化,阐明电信网面临的技术转型的重任和向下一代网发展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的演进,向以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的演进以及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的演进.最后指出各种层次意义上的融合将是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和长期奋斗方向,对转型的难度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勇 《通信技术》2014,(4):439-444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无疑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但伴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也面临着新的安全威胁。总结了移动互联网给终端用户、企业信息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安全带来的威胁,并从入网方式、移动操作系统、移动应用和终端用户四个方面分析移动互联网目前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强调整个产业链必须共同努力来构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信业融合是目前通信业发展趋势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通信业的发展方向。从通信业发展历程和前景趋势 入手,全面分析了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产业融合的必然趋势。并结合当前和未来通信市场的竞 争格局,提出了未来通信网向融合方向演进的策略和一种可行的通信市场运营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网络视频业务正在崛起,并逐渐对传统电视形成替代效应。其中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还带来了新的开放平台,如GoogleTV和Apple TV。目前,网络视频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收费和内容收费;在与互联网融合方面,世界各地的思路也不尽相同。这些都给我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新基建背景下,算网融合ICT产业"云网边端"协同需求日益旺盛。分析计算服务演进趋势、对比计算服务行业技术架构、分析业界算力网络/分布式云/泛在计算服务化架构的特点,提出把泛在计算服务发展的新理念作为算网融合的一种演进思路,并介绍泛在计算服务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网络融合的趋势分析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一代网络业务、控制、承载、接入分离的思想为未来网络融合提供了统一的架构。网络融合包括业务融合、核心网络融合、接入网络融合、终端融合、运维融合等多个方面。未来融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将是在核心控制层采用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核心承载层采用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MPLS)技术,在业务层采用统一开放的业务提供架构,在接入层支持固定、移动、窄带、宽带等多种接入技术,终端则呈现多模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最终实现一个用户、一个号码、一个终端、一个账单、一个核心网络、随时随地享受的全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对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网融合的内涵与特征,并对国家三网融合发展的目标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认为三网融合不能简单认为是现有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个网络的合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种业务需求,在对新的业务模式形成有效支撑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各类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显著降低功率消耗,实现真正快速、便捷、绿色健康的宽带信息服务,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