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绿色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尤秀兰 《清洗世界》2000,16(2):36-38
介绍了具有较高阻垢活性、良好生物降解性、无毒性的被誉为绿色阻垢剂的类型和性能 ;阐述了该类阻垢剂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比较了不同阻垢剂在相同条件下的不同阻垢效果 ;并分析了该类阻垢剂的阻垢作用机理及具有最佳阻垢作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 .  相似文献   

2.
反渗透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娜  孙咏红  田妍 《天津化工》2006,20(4):22-24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类阻垢剂和高聚物类阻垢剂的研究进展及其阻垢机理和优缺点,详细描述了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阻垢性能及复配聚环氧琥珀酸的阻垢、缓蚀性能,并对其生物降解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类阻垢剂和高聚物类阻垢剂的研究进展及其阻垢机理和优缺点,详细描述了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阻垢性能及复配聚环氧琥珀酸的阻垢、缓蚀性能,并对其生物降解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有机阻垢剂在锅炉水处理中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天津的水质条件,在试验室条件下,用标准挂片法研究了有机阻垢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的阻垢性能。在硬度为7mmol/L时,得到了阻垢率随碱度变化的关系,并与无机阻垢剂(纯碱)的阻垢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有机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其阻垢效果优于无机阻垢剂。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所使用的缓蚀阻垢剂产品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其阻垢机理。并选取了有机磷缓蚀阻垢剂、共聚物缓蚀阻垢剂和新型绿色缓蚀阻垢剂三种类别中最常用的几种缓蚀阻垢剂进行静态阻垢性能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曾建平  田海州 《清洗世界》2007,23(8):13-15,19
考察该混合阻垢剂的加入量、浓缩温度、浓缩时间三个因素对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阻垢剂对碳酸钙垢有较好的阻垢性能.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其阻垢率随着阻垢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加入量一定量后,阻垢率趋于平缓;混合阻垢剂的阻垢效率随着浓缩温度的提高而降低;随着浓缩时间的延长,混合阻垢剂的阻垢效率逐渐降低,降低的趋势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
阻垢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循环冷却水阻垢剂的研究进展,阻垢机理和阻垢效果测试方法,并对阻垢剂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丛悦鹏  杨艳  李树刚  孙中磊  李宝成 《广州化工》2011,39(11):76-77,105
采用静态阻垢法,实验考察了室内研制的聚合物类HY系列硫酸钡阻垢剂针对油田注水系统的阻垢效果。并对不同温度、成垢离子、离子浓度、pH值、药剂加量、体系矿化度等条件对HY系列硫酸钡阻垢剂的阻垢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价,选出阻垢效果较好的HY-2硫酸钡阻垢剂,初步确定了阻垢剂HY-2的最佳适用条件为T=30—70℃,pH=7.5,加量为70mg/L。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碳酸钙沉积法对PBTCA、ATMT、HEDP、PAPE、HPMA、AA/AMPS、HPMA、PESA、PSAP的阻垢性能进行测定,分别用螯合阻垢性能及非粘附阻垢性能表示各阻垢剂的阻垢能力。并提出非粘附阻垢性能比螯合阻垢性能更能反映阻垢剂的阻垢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5种有机磷酸和聚羧酸类阻垢剂进行了静态阻垢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pH值和杂质Fe3+对其阻垢率的影响,试验发现,温度升高,阻垢率下降,聚羧酸类阻垢剂受温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有机磷酸类阻垢剂;pH值升高不利于阻垢作用,在碱性条件下,聚羧酸类阻垢剂的阻垢能力强于有机磷类阻垢剂,试验结果为不同水质条件和环境工况下采用阻垢剂处理循环冷却水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法考察新型反渗透阻垢剂YSM-11的性能,结果表明该阻垢剂对CaCO3和CaSO4垢都有较高的阻垢率,对钙离子容忍度高、药剂使用量低,且对硅垢也有较好阻垢效果。与国内常用进口阻垢剂大湖135对比.YSM-11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环保型反渗透阻垢剂,完全能代替进121药剂应用于反渗透系统。  相似文献   

12.
反渗透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系统地介绍了阻垢剂的种类及阻垢机理,在此基础上粗略地阐述了各类阻垢剂的优缺点、研究进展和现状,并详细描述了同类型阻垢剂之间阻垢能力的差异、不同类型阻垢剂之间及同类型阻垢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其次对目前新开发的绿色环保型阻垢剂的性质、研究及其应用做了概述性的介绍;在论文的最后阐述了今后反渗透阻垢剂研究的方向及我国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天然阻垢剂阻垢及缓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络合滴定法和标准挂片法研究一种新型天然阻垢剂的阻垢及缓蚀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阻垢率随阻垢剂用量、Ca2+浓度、pH值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表明:这种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效果,同时也有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工业水处理中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及性能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有机膦酸盐阻垢缓蚀剂和聚合物阻垢分散剂。指出了使用含磷阻垢剂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在阻垢剂的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阻垢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急需加速反渗透专用阻垢剂的国产化研究,并应向着绿色环保型和复合配方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选取HYZ、CD-1、1#、2#、3#五种不同类型的阻垢剂进行阻垢剂复配,在常压、温度为65℃和75℃条件下评价阻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阻垢剂的阻垢效果随阻垢剂加量的变化而波动,即存在阻垢剂最佳加量,且除阻垢剂HYZ和1#、HYZ和2#外,其他复配阻垢剂的阻垢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阻垢剂HYZ和2#复配在65℃,阻垢剂加量50m g/L时,阻垢效果最好,阻垢率高达98.41%。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反渗透系统阻垢性能的评价方法多为评价阻垢剂抑制成垢盐类在溶液中的析出程度,具有较大局限性,特别不适合于评价非增溶型的阻垢技术.提出一种实验室快速、可靠地评价反渗透系统阻垢性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反渗透系统回收率的变化评价各类阻垢技术的阻垢性能,评价结果直接反映反渗透膜表面的结垢状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通过精密度测试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利用该方法对不同浓度的某阻垢剂、电磁阻垢技术等的阻垢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循环冷却水用阻垢剂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垢剂的阻垢性能直接影响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和生产的正常运行,研究阻垢剂的构效关系可以为生产高性能阻垢剂提供理论参考。作者从阻垢剂的功能基团、合成聚合物阻垢剂的单体以及典型聚合物阻垢剂的结构及其阻垢性能等方面综述了阻垢剂构效关系,提出了无污染绿色聚合物阻垢剂是阻垢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钡离子络合滴定法,展开了不同类型的硫酸钡垢阻垢剂复配实验研究。阻垢剂DTPMPA和TM-5A按2∶1复配时,阻垢率为88. 4%;阻垢剂DTPMPA、TPA与TM-5A按3∶1∶1复配时,阻垢率为90. 31%。在上述两种复配比例下,考察了阻垢剂浓度、温度、矿化度、p H值4种因素对硫酸钡垢阻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复配阻垢剂的阻垢率曲线变化整体趋势相似:随复配阻垢剂浓度的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缓慢减小;随温度的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减小,75℃时阻垢效果最佳;随矿化度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小幅度减小;随p H值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减小,p H=7. 5时阻垢效果最佳。DTPMP、TPA与TM-5A按3∶1∶1复配时,阻垢率曲线起伏变化较大,复配阻垢剂稳定性较差; DTPMPA与TM-5A按2∶1复配时,各因素作用下阻垢效果均较为稳定,阻垢率达到88. 4%。  相似文献   

19.
王冬华 《广州化工》2011,39(15):25-27
对油田结垢及阻垢机理作了简要综述,详细阐述了影响阻垢剂阻垢效果的四种主要因素:相对分子量的影响、分子组成及结构的影响和水质的影响。同时,列举了几类油田常用阻垢剂,并指明了今后油田阻垢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钡离子络合滴定法,展开了不同类型的硫酸钡垢阻垢剂复配实验研究。阻垢剂DTPMPA和TM-5A按2∶1复配时,阻垢率为88. 4%;阻垢剂DTPMPA、TPA与TM-5A按3∶1∶1复配时,阻垢率为90. 31%。在上述两种复配比例下,考察了阻垢剂浓度、温度、矿化度、p H值4种因素对硫酸钡垢阻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复配阻垢剂的阻垢率曲线变化整体趋势相似:随复配阻垢剂浓度的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缓慢减小;随温度的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减小,75℃时阻垢效果最佳;随矿化度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小幅度减小;随p H值增加阻垢率先增大再减小,p H=7. 5时阻垢效果最佳。DTPMP、TPA与TM-5A按3∶1∶1复配时,阻垢率曲线起伏变化较大,复配阻垢剂稳定性较差; DTPMPA与TM-5A按2∶1复配时,各因素作用下阻垢效果均较为稳定,阻垢率达到88.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