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葛洲坝水力发电厂是低水头径流式电站,额定水头为H_N=18.6m。设计最小水头h_(min)=8.3m,最大水头H_(max)=27m,水头变化范围的百分数为:(H_(max)-H_(min))/H_N×100%=100.5%。到目前为止,实际运行的最小水头H_(min)=8.63m,对应导叶空载开度α_(max)=35%,最大水头H′_(max)=26.29m,对应导叶空载开度α_(min)=10%,水头实际变化范围的百分数为:(H′_(max)-H′_(mix))/H_N×100%=95%,导叶空载开度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钙—镧永磁铁氧体材料的整个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性能达到:B_r=3849Gs,H_c=1903O_e,(BH)_(max)=2.85MGOe。在相同条件下,与锶铁氧体相比,预烧温度低80℃,烧结温度低70℃,球磨时间缩短46%,磨加工成材率提高20%,降低成本10%左右,为产品和新材料开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陶瓷法制备La_(0.6)Ca_(0.4-x)Ba_xO·n/2(Fe_(1-y)Co_y)_2O_3永磁铁氧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测磁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与磁学性能进行表征。当x=0时,预烧料样品为单一的M相,晶粒为明显的片状,磁体性能:B_r=440m T,H_(cb)=296k A/m,H_(cj)=426k A/m,(BH)_(max)=36.6k J/m~3,Hk/H_(cj)=0.83。钡元素取代钙元素后,预烧料样品仍为单一的M相,晶粒的三维尺寸接近,磁体矩形度H_k/H_(cj)提高。当x=0.1时,矩形比最高,达到0.93。通过工艺的调整,获得了优异的磁性能:B_r=445m T,H_(cb)=337k A/m,H_(cj)=420k A/m,(BH)_(max)=38.6k J/m~3,H_k/H_(cj)=0.95。  相似文献   

4.
用柠檬酸法合成了不同组分的Ni-Zn铁氧体粉末,利用XRD、SEM分析手段对铁氧体粉末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微波频段铁氧体粉末的电磁参数,考察了铁氧体组分变化对其电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柠檬酸法合成的铁氧体粉末的ε′随测试频率的提高变化很小,随铁氧体中Zn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而ε的值一直保持很小;μ′在2~9GHz范围内随铁氧体中Z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在9~18GHz范围内则变化很小;μ基本随铁氧体中Z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准微波频段应用的Co2Z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GHz频率下材料磁导率的实部、虚部均大于10为研究目标,对Co2Z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以磁导率理论计算表示式为基础,分析了饱和磁化强度Ms、面内各向异性场Hφ、面外各向异性场Hθ以及阻尼系数α对材料磁谱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对Co2Z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从配方、掺杂及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组满足2GHz频率下μ′、μ″>10的配方、掺杂及工艺条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材料磁导率、共振频率及共振峰值的宽度,从而使研制的材料适用于更宽的频率范围。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磁性金属吸收剂耐腐蚀性能不足的问题,以不锈钢409L粉为吸收剂、硅胶为基体制备了不同吸收剂含量的吸波材料,采用HP8722ET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电磁与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18GHz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高,磁性不锈钢409L/硅胶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ε′)基本保持不变;介电常数虚部(ε″)不断增大;而磁导率的实部(μ′)和虚部(μ″)不断减小。随着409L合金吸收剂含量的增大,ε′、ε″和μ″不断增大;μ′在低频时随着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频却相反;3mm厚吸波材料最小反射率先减小后变大,吸收峰由高频向低频移动,半高宽逐渐变窄。409L体积分数为20%时,最小反射率为-17.8dB,其对应的峰值频率为9.4GHz,有效带宽(≤-8dB)达到5.27GHz(7.03~12.3GHz);体积分数为30%时,最小反射率为-24.1dB,其对应的峰值频率为6.3GHz,有效带宽(≤-8dB)达到4.5GHz(4.2~8.7GHz),在X和C波段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而且通过对材料进行二层设计,能够有效地进行宽频吸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提高零相位指示器灵敏度的一种方法。在图1a中示出其矢量图,图中U_1为参考电压的矢量,U_8为被测电压的矢量,它位于与初始相位φ′及φ″相对应的两个位置U′_2、U″_2上的,两个差值矢量U′_(12)=U_1-U′_2和U″_(12)=U_1-U″_2,与初始相位φ′及φ″相对应的。当被测电压的初始相位φ从φ′到φ″的范围内变动时,差值电压的初始相位ψ则从ψ′到ψ″一个较宽的范围内变动。此时,相位φ和ψ同时经过零。所以,如确定差值电压的相位角φ必通过零值,零相位指示器的灵敏度就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Ba2Co0.2Zn0.9Cu0.9Fe12O22(Co2Y)铁氧体粉末,通过添加不同量的Bi2O3-H3BO3-SiO2-ZnO(BBSZ)玻璃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烧结,研究掺杂BBSZ玻璃对Co2Y六角铁氧体材料的烧结行为、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BBSZ玻璃掺杂能得到晶粒均匀、结构致密的Co2Y铁氧体材料,起到良好的低温助烧作用。BBSZ玻璃掺杂为0.8wt%的Co2Y型铁氧体在900℃获得较好的电磁性能及致密性:ρ=5.33g/cm3,μi=9.19,ε=18.13,tanδμ(200MHz)=0.0235,tanδε(200MHz)=0.0018。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Ti~(4 )取代Fe~(3 )后MnZn铁氧体性能的变化。实验样品是用普通的干式法制备的。实验配方是(Fe_2O_3)_(0.54-x)(TiO_2)_x(MnO)_(0.36)(ZnO)_(0.10),X选择在0—0.024。原材料是用指定规格的FeC_2O_4·2H_2O在400℃分解得到的Fe_2O_3和二级MnCO_3及二级ZnO。样品烧结是在在一定氧含量的氮气中进行,降温是在流动的氮气流中。第一阶段初步实验表明,当x=0.008至0.01范围,在100KC下,μ·Q可大于90×10~4,有的样品大于100×10~4,DF(10″—100″)∠10×10~(-6),α_μ在1.5-2.0×10~(-6)/℃(—10℃— 55℃)。最后简单地讨论了TiO_2取代后磁性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陶瓷法,使用La、Co分别取代部分Ca和Fe,制成以分子式Ca_(1-x-x')LaxSr_(x')Fe_(2n-y)Co_yO_(19)(x,x',y和n分别满足关系式:0.2≤x≤0.7,0≤x'≤0.3,0≤y≤0.5和4.5≤n≤6.0)为主相的六方晶系铁氧体。采用该铁氧体制备的磁体其Br/G+1/3H_(cj)/Oe在6200以上。磁性能为:剩磁B_r=449 m T,矫顽力H_(cb)=339 k A/m,内禀矫顽力H_(cj)=424 k A/m,最大磁能积(BH)max=39.2 k J/m~3。相比La-Co取代各向异性锶铁氧体,La-Co取代各向异性钙铁氧体在磁性能上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的陶瓷工艺制备了Co2Z(Ba3Co2Fe24O41)六角晶系铁氧体材料。对烧成过程(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及烧结气氛)及微观结构和相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烧结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高频磁性能:预烧温度1260℃、氧气氛中1220℃烧结材料在1GHz下的μ′=8.2,Q=15.05,其中起始磁导率μi=5.99,截止频率fc1.8GHz,共振频率fr1.8GHz。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饱和磁化强度Ms为80~148 kA/m的小线宽石榴石铁氧体材料,按GB/T9633(等同IEC60556)标准)在10.7 GHz下测量了复合石榴石铁氧体的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_ε。研究了e'与材料密度、饱和磁化强度Ms和缺铁量的关系。实验表明,e'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Ms的下降而减小,随缺铁量增加而降低。即,介电常数随着配方中代换离子的增加、Fe含量的减少而下降,说明了e'与Fe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以往对锂系铁氧体研究基础之上尝试和探讨用Zr、Ti和Cu离子代换锂锌铁氧体[(Li_(0.5)Fe_(0.5))_(0.7)Zn_(0.3_Fe_2O_4]中的Fe离子对其磁性的影响,这对今后锂系铁氧体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MnZnCoTi—W型铁氧体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Co^2+,Ti^4+置换Fe^3+的BaMnZn-W型铁氧体的制备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涂层厚为1.06mm在7.0~12.0GHz频率范围有内三个损耗吸收峰,峰值最高达34dB以上,同时测量了复数磁导率μ(=μ′-jμ″)复介电常数ε(=ε′-jε″),求出了磁损耗角正切tgδm和介电损耗角正切tgδ,初步分析了三个损耗吸收峰可能产生的机制,比较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随Co^2+  相似文献   

15.
以尼龙6和锶铁氧体磁粉为原料,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各向同性粘结锶铁氧体永磁体。主要研究了原料的混合方式、磁粉的改性状态以及含量对材料磁性能(剩余磁通密度Br,内禀矫顽力Hcj,最大磁能积(BH)max)和力学性能(耐压强度Rc)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出造粒可以有效改善磁粉在尼龙6中的分散性,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磁体的力学性能。当未改性磁粉含量为90 wt%时,磁体具有良好的磁性能:Br=159 mT,Hcj=236 kA/m,(BH)_(max)=4.5 kJ/m~3,改性磁粉含量为85 wt%时,磁体的力学性能最佳(R_c=52.1 MPa)。  相似文献   

16.
钡铁氧体原始配方中添加MnCO_3,在一定范围内随MnCO,含量的增加,坝铁氧体的剩磁B_r升高;矫顽力H_c有所下降。适量的MnCO_3可制成具有B_r=3850Gs;H_c=2450Oe;最大磁能积(BH)_(max)=3.27MGsOe的钡铁氧体,其性能可达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添加MnCO_3还可以适当地降低预烧温度。  相似文献   

17.
干压永磁铁氧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物理所磁学实验室为了进一步降低永磁铁氧体的成本,直接用天青石矿替代SrSO_4作为永磁铁氧体添加剂的一些研究结果。较系统地研究了天青石的添加量、烧结温度、不同球磨介质等对永磁特性的影响。用干压成型工艺,在实验室中得到最高永磁性能为:B_r=0.395T,H_(?)=224kA/m,H_(cb)=208Ak/m,(BH)_(max)=30.4kJ/m~3。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的陶瓷工艺制备了分子式为Sr_(0.22)La_(0.38)Ca_(0.4)Fe_(0.14)~(2+)Fe_(11.62-δ)~(3+)Co_(0.24)O_(19)(缺铁量δ=1.36)的M型铁氧体,研究了预烧和烧结工艺对其微结构及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预烧温度为1160℃和烧结温度为1170℃时,样品的B_r具有最大值455mT,此时对应H_(cj)=400kA/m,(BH)_(max)=40kJ/m~3;获得单一M相的最佳预烧温度为1240℃,这时预烧料有最大的σ_s和H_c分别是69.3 A×m~2/kg和334kA/m(4392Oe),烧结样品的H_(cj)能获得最高值为445kA/m,此时对应B_r=446mT,(BH)_(max)=38.5kJ/m~3。说明,在合适的配方及粉末细化工艺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佳的B_r和H_(cj).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温型Sm_2Co_(17)永磁材料,其室温磁性能为:B_r=0.984T,H_(cb)=761k A/m,H_(cj)=1957k A/m,(BH)_(max)=190.4k J/m~3。高温550℃的B-H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磁性能为:B_r=0.661T,H_(cb)=447.8k A/m,H_(cj)=536.7k A/m,(BH)_(max)=78.68k J/m~3。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β(17.7~550℃)为-0.14%/℃。制备Φ10×10mm并进行电镀层防护的样品,在高温550℃的大气环境下进行长期热稳定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镀层表面产生CuO和CoO复合氧化层,从而减缓了SmCo磁体的进一步氧化;经过5036h热稳定处理后磁通量下降了6.95%,磁体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电机的转速稳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设备对电机的转速稳定要求很高,但有时采用逐步转动的步进电机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对电机的转速稳定度问题应作一定的讨论。通常,转速稳定度N定义为 N=(Ω_(max)-Ω_(CP))/Ω_(CP)=ΔΩ_(max)/Ω_(CP) (1)其中,Ω_(max)、Ω_(cp)、ΔΩ_(max)分别为转速的最大瞬时值,平均值及最大偏差值。角位移θ(t)可表示为时间的周期函数θ(t)=Ω_(CP~t) sub from k=1 to ∞ (θ_(km)cos(k_(ωn)t ρ_k)) =Ω_(CP~t) θ_m(t) (2)其中,θ_(km),k_(ωn),φ_k分别为k次谐波的幅值角频率及相位。因此,瞬时角速度Ω(t)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