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胜坨油田是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的多层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应用常规层系井网调整技术难以有效挖掘多层砂岩的剩余油潜力,井网重组成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深度开发技术。以胜坨油田坨28块沙二段1—3单元为例,建立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井网重组技术优化研究,得出了井网重组时的技术政策界限,包括井网重组后的井网调整方式、不同组合层系的压力保持水平等。以此研究结果为指导开展了坨7井网重组先导试验。方案实施后,10口新钻油井投产非主力层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8.6t/d,比调整前平均单井产油量高2倍;含水率70.6%,比单元综合含水率低25.6%,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胜坨油田是一个开发50年的老油田,综合含水率已达96%以上,挖潜对象转向非主力薄互层、厚层水淹层顶部、层内韵律层.针对高压注水和高强度开采带来的地层压力混乱、多套压力共存、涌喷与漏失严重和韵律层间隔短、韵律层之间相互干扰以及要求水泥返出地面保护套管、水泥量大、封固段长等难题,结合复杂结构钻井和特殊工艺完井,优选固井工艺、特殊工具和多功能水泥浆体系,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技术措施,达到了层间和界面的良好封隔,满足了老油田剩余油和韵律层细分开采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应用岩心刻度测井和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并对381口水淹层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综合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坨28断块沙二段上亚段油层组综合调整方案,对该区15口新井的单采层进行了水淹层评价效果的现场检验,按水淹级别统计,符合率达到80%,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潜力韵律层综合挖潜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翔 《试采技术》2006,27(1):11-14
胜坨油田自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随着采出程度的不断提高,剩余油分布越来越零散,潜力认识及措施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胜坨油田韵律层地质特点,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从储层研究、剩余油定量描述、井网调整、注采工艺配套等韵律层挖潜综合配套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上油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微相分析是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及进行油藏综合评价的基础,正确描述砂体成因类型、几何形态及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指导油田进一步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主要研究该区1~6砂层组沉积环境,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入手,以岩心为基础,以开发时间为主线,综合多学科信息,提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方向,揭示同类油田的剩余油形成及分布规律,最终达到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运用非线性映射方法计算非均质综合指数,并定量表征了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储层非均质特征。结果表明,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克服了单因素非均质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解决了各种参数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贡献及其权重较难确定的难题;研究区目的层各小层及韵律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差异中等,层间非均质性呈较强一中等,平面非均质性则以中等一较强为主,而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呈中等程度。研究成果在研究区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40年的开发,胜坨油田坨28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干扰等原因,造成油藏压力不均衡,制约了油水井生产潜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合理压力水平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相关参数的界限值,为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普遍分散、局部富集,且注采井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调整难度加大。针对该阶段油田的开采特征,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为例,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考虑原油价格、投资成本,对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常规调整措施,如补孔、卡层、堵水调剖、钻新井、细分加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技术政策界限:如在油价为2 500元/t的条件下,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补孔技术政策界限为地层系数所占比例大于10%,剩余油饱和度大于0.5,控制可采储量大于150 t;卡层技术政策界限为砂体厚度小于2m,含油饱和度小于0.36等。在现场应用时,应根据油藏特点制定具体的调整技术政策界限。  相似文献   

9.
胜坨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到特高含水采油期,油田开发转移到"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其中三角洲沉积单元有16个。针对三角洲沉积厚油层的发育特点,应用等时对比及相控原则,建立3个对比模式,开展韵律层及隔夹层描述,研究总结了三角洲沉积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模型,研究了韵律层井网重组的可行性,开展了射孔方式、堵水调剖方式以及周期注水等相关的技术政策研究,为胜坨油田三角洲沉积单元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5砂层组为对象,系统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的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将夹层分为54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油水运移形成的四种遮挡类型。应用多种矿场资料分析了该类储层特高含水期的七种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在胜坨油田调整挖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坨11断块南沙二段8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坨11断块南沙二段8砂层组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进一步研究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工区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到沉积微相韵律的控制,通过对此类储集层非均质性系统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油气藏,合理部署井网、划分开发层系、制定合理的三采调整方案,提高开发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相似情况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勘探实践表明,胜坨地区沙四段是岩性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因此,在胜坨地区沙四段开展地震相分析对落实有利储层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针对东营凹陷坨123断块沙四段的具体地质背景,在对地震剖面层序划分和追踪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典型的地震相:亚平行席状地震相、丘形上超充填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楔形杂乱地震相和空白地震相,并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及展布范围。最后利用地震波形分类软件Stratimagic建立了Es42砂层组岩性与井旁地震道波形的对应关系,划分出Es42砂层组的波形地震相平面分布图,为东营凹陷坨123断块沙四段的有利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小断块油藏井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国内外小断块油藏开发历程,井网部署的基础上,讨论了小断块油田的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和井网部署的一般原则,并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辽河油田小断块油藏的井网密度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原形油藏井网密度的具体值,得出了一些指导小断块油藏井网密度确定的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闵伟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4):428-436
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解释等为主要手段,研究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826块沙三上亚段砂砾岩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坨826块东部和西部沙三上亚段砂砾岩尽管与母岩距离相近,但受物源性质和搬运机制差异影响,其成分、结构和构造明显不同,其储集性能也具差异.东部砂砾岩以牵引流沉积为主,分选好,颗...  相似文献   

16.
在精细油藏描述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应用动态资料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指出其剩余油分布类型有3种:未动用或少动用的油砂体形成的剩余油、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层内非均质形成的剩余油。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杂小断块水平井整体开发合理井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高效开发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油藏工程方法,以李堡油田堡1断块为例,深入研究了水平井和直井联合开采时的井网方式,确定堡1断块选择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开发、注水井在水平井的指尖注水、水平井段长度300m左右、井距225m左右、水平段在油层的中上部、水平段一次性射开等技术政策,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堡1断块产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对于江苏复杂小断块油藏水平井整体开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坨28断块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损坏是影响油田安全高效生产的制约因素,坨28断块及其周围断裂发育、地层结构复杂,套管损坏较为严重。断层蠕滑、岩性变化、地下水腐蚀是导致坨28断块套管损坏严重的主要地质因素,其中断层对套管损坏的影响最大,有约2/3的套管损坏与断层有关。长期注水开发使得岩性发生较大变化,导致随开发程度加深而套管损坏严重。地质环境是油气田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套管损坏的损失乃至避免套管损坏,有效控制和降低修井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近一步落实圈闭,搞清油藏的控制因素、储层性质及油藏性质等,对准噶尔盆地拐17断块油藏进行评价,引入矿化度分析技术来确定储层的开启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拐17井断块是一个断裂遮挡的构造油藏,地面原油性质具有“三中、二低和一无”特征,该断块油藏为中孔隙、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油藏保存条件受到破坏,不属于原始状态。重新计算的储量为101×104t;井位设计结果为先采用交错井网,然后调整成反九点井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坨28断块下油组反韵律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油层水淹状况以见水和水洗为主,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的现状,从平面、层间、层内控油因素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进行分析,分别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从而完善老区注采井网,提高单元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