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矿化度地层水型低电阻率油层,运用岩电实验分析资料和典型区块地质特征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地层水对储层视电阻率的影响及地质主控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地层水矿化度高达50g·L^-1时可成该类低电阻率油层,沉积水环境和构造断裂是该类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主控因素,沙四段、沙三中下储层和大的构造断裂附近为东营凹陷有利的低电阻率油层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2.
邸晓君 《断块油气田》2010,17(2):142-145
以东营凹陷油田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油田水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研究了其油气聚集指向性..结果表明,深层油田水矿化度高值区与成熟烃源岩层展布一致,这与深部烃源岩层长期水岩作用及临近的膏盐层有关:中浅层由于大气淡水作用及水岩交换时间短,油田水矿化度一般较低。受流体并常高压驱动,深部烃源岩层排出的高矿化度含烃流体发生离心运移,垂向上沿油源断层向上运移,在中浅层圈闭聚集成藏的同时,使储层油田水矿化度增高,中浅层油田水矿化度高值区与断裂带、砂体及鼻状构造带展布相吻合,也与已探明的油气藏分布相一致。因此,油田水矿化度低值区中的高值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对于中高勘探程度的舍油气盆地.追踪油田水高矿化度展布带是预测油气藏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毛振强 《石化技术》2023,(12):144-147
储层内流体势是判定油气运移的重要依据。主要分析了东营凹陷内地层水的矿化度和水型的分布规律,指出其与油藏圈闭保存条件密切相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动力,是流体势大小的重要指标,高势区的部位往往是油气源区,可以提供流体运移的动力,油气运移由高势点向低势点运移。通过对流体势低势区的分析,可以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东营凹陷由此形成油气藏围绕主要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利用地层水化学变化规律和地层压力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油气运聚方向。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试油证实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但其成因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实验技术,对其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及分布、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形成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低阻的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粘土附加导电性、高地层水矿化度.根据形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导电机理研究认为,对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应主要针对高含束缚水成因的低阻油层,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要考虑采用"双水模型";对于低阻油层的分布预测,应考虑在沉积相的弱水动力沉积区寻找低阻油层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机理及地质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家俊 《石油学报》2006,27(6):43-46
对济阳坳陷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地质成因的研究表明,引起油层视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主要有:①储层含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②储层所含粘土的附加导电;③储层微孔隙发育。为了验证导电矿物骨架的导电性,测量了干岩样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导电矿物不能独立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未表现出极强的导电能力,因此对储层的电阻影响极小。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沉积物源及其演化史、成岩作用、构造断裂等因素密切相关。干旱咸化湖盆沉积环境下的储层、盆地边缘1 000m以上的储层、沙三中下部及沙三上和沙二下的三角洲前缘滑塌扇、深水浊积扇、陡坡扇的扇端、靠近沟通深部大断层能够“俘获”深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沙三、沙二段储层是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断裂及盐岩发育,油气运聚过程及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在分析文留地区古近系现今地层水化学纵向及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层水氘、氧同位素测试资料确定地层水来源。结合文留地区构造以及水动力特征,深入研究文留地区古近系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油气富集、分布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解剖文218-文245井典型剖面,进一步分析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地层水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文留地区地层水以原生沉积水为主,局部曾经受到古大气水下渗影响,反映其地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成藏、保存。纵向上,文留地区水化学可以分为(古)大气水下渗淡化带、越流泄水浓缩带、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断层越流淡化带和末端越流浓缩带等5个水化学垂向分带;平面上,文东滚动背斜带和文东地堑带为两侧凹陷离心流的共同指向区,地层水在越流过程中不断浓缩,矿化度、氯离子浓度增加,矿化度、氯离子浓度高值区与油气富集区有一致性。文留地区断裂连通性好,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  相似文献   

7.
由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致使该区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对储层岩样进行x衍射分析、矿化度实验,压汞、岩心薄片分析,水膜厚度测试、润湿性测试,核磁共振实验等,采用分类对比的方法,找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低阻油层在孔隙结构,润湿性,水膜厚度,粘土矿物,束缚水饱和度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上的典型特征,从而得出导致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种:高粘土含量、较高矿化度地层水和高束缚水饱和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80井区三叠系下统低电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80井区三叠系下统油层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通过研究认为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隙结构较差、束缚水含量高、高矿化度地层水以及储层内易导电的特殊重矿物含量高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可动水分析法评价法是该区较为有效的识别油气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低电阻率油层类型繁多,成因不一。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段高阻、低阻油藏为例,分析了储层孔隙结构及低电阻率油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储层微孔隙发育与低电阻率油层之间无直接的因果联系。引起油气层低电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储层具有相对弱的成藏动力,致使油层现今的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测井、岩心资料针对性地研究了某构造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低阻油层的成因非常复杂,受高矿化度地层水、低幅度构造、岩性细泥质含量高、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多种因素造成。利用双感应-八侧向电阻率比值法有效解决了高矿化度地层水造成油层电阻率低的问题,并根据试油分析资料和测井典型分析层段建立了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在P区收到了明显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流体性质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由于运移的层析效应、氧化变质、热变质作用及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使地层流体即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获知有关油气运移及保存方面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是彩南油田深部油气向上运移、渗入水向下渗透的通道,上、下运移的流体均有水平顺层运移的特点.渗入水阻碍了油气继续向上散失,对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侏罗系西山窑组在彩南北断裂以西与彩南断裂以东不是一个水动力系统;并且彩南北断裂以西地层水水动力较弱,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侏罗系八道湾组在彩南北断裂以西与彩南断裂以东应属于同一个水动力系统,且矿化度均较高,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歧口凹陷碎屑岩储层中发育大量内因低电阻率油气层。埋深在2 500m以下的内因低电阻率油气层主要受黏土附加导电性和孔隙结构共同控制,埋深在2 500m以上的内因低电阻率油气层主要受复杂孔隙结构引起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控制。饱和度定量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m、n值与低电阻率油气层主控因素关系密切;对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型低电阻率油气层其阳离子交换容量、孔隙结构和地层水矿化度是控制m、n变化的3个最重要因素;岩性细、高束缚水饱和度型低电阻率油气层其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是控制m、n变化的2个最重要因素。针对以上2种内因低电阻率油气层类型分别建立了相应的m、n值计算方法,实现了连续可变m、n值的低电阻率油层饱和度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3.
胜北生烃洼陷是台北凹陷最具资源潜力的油气富集单元,胜北构造带受造山运动挤压影响较小,油气由源岩向上运移,在双向断裂系统交汇所形成的应力释放低势能和低幅度隆起的配合下,油气聚集成藏,另外,储层发育及相带变化、物性等因素也对油气的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形成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在不对称水动力场形成的压榨离心流作用下,油气向盆地边缘通过侧向疏导层运移的数量远大于盆地中心通过断层沟通深部油气向上垂直运移的数量,因此,在加强洼陷内低幅度隆起区油气勘探的同时,更要把洼陷斜坡及过度区视为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层水电阻率R_w取值方法主要有典型水层反算法和地层水分析法。针对东营凹陷南斜坡沙三段、沙四段低渗透率砂岩油藏,当单井油、水层R_w取相同值往往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存在矛盾。使用油层水分析测定的R_w计算的典型水层含水饱和度低于80%;使用典型水层反算的R_w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偏高,说明即使在同一套油水系统中,油层和水层R_w也可能不同。从Archie公式进行推导并结合实际数据发现,油层中的R_w小于水层的R_w。从成藏角度分析认为,油气成藏后油层水主要为伴随烃运聚的高矿化度水赋存于岩石微孔隙中。含水量较低且与水层或围岩隔离,不易扩散或交换,得以继续保持成藏流体高矿化度特征;水层中大都保留了原始沉积的低矿化度水,且当中的盐分由于扩散或与围岩交换,随时间推移,矿化度会逐步降低,从而导致了油、水层不同的矿化度。这一认识对提高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饱和度解释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地下水动力场密切相关。从古水动力场演化角度分析东濮凹陷南部油气运聚机理,流体流动与断裂开启性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结合研究区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特征分析了油气藏形成时间,恢复其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水动力单元:东、西次凹带发育泥岩压实水离心流;兰聊断裂带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中央隆起带位于东西两侧离心流汇合越流泄水区,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域。东营组沉积期是石油最主要的运移、聚集期,该阶段油气主要聚集在中央隆起带断层下盘的底部;东营运动抬升剥蚀期是石油的主要调整运移期。早期形成的深层油气藏向构造高部位的顶部运移调整,重新聚集形成浅层次生油藏;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为天然气主成藏期,断层封闭性增强,天然气聚集在构造翼部的深部地层,形成“上油下气、顶油边气”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寻找低电阻率油气层在内的隐蔽性油气藏是增储上产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为例,针对低电阻率油层的显示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黏土矿物含量、孔喉半径和微孔隙发育、岩石润湿性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指出岩石骨架颗粒粒径小、泥质含量偏重、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高度低是形成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高矿化度钻井液侵入和含导电矿物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因素。该研究对现场录井解释评价低电阻率油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2段68份地层水矿化度资料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且平面分布复杂。为弄清复杂平面分布的主控因素,揭示地层水与油藏圈闭演化的关系,结合研究区成藏以及构造作用对岩心资料、地层水化学分析资料、试油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在高矿化度区域,其平面分布与储层的高含油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上部长7烃源岩厚度基本都大于30m,反映出更强的成藏动力。横向和纵向上单井小层特征的对比结果显示,在成藏期经历过石油充注的储层,其地层水矿化度比相似地层条件下未成藏的水层高。在低矿化度区域,地层水水型发生变化,并且断层和构造裂缝发育。因此,得出长82段高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成藏作用,具体表现为成藏期烃源岩排出的高矿化度地层水与石油在过剩压力的驱使下一同注入储层,导致地层水矿化度升高。低地层水矿化度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表现为上部地层的低矿化度地层水借助断层和构造裂缝等通道渗入储层,导致地层水矿化度相对原始沉积水明显降低。与研究区类似的低渗透岩性油气藏近源成藏模式下,高地层水矿化度及其导致的低对比度油层很可能伴生,对地层水矿化度进行准确计算将成为含油性评价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高地层水矿化度对储层是否经历油气成藏过程具有指示意义,并为研究区的油气精细勘探,寻找隐蔽油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8,自引:8,他引:50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而在异常高压系统,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和欠压实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以驱动油气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混(溶)相和游离相。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西部滩坝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西部滩坝砂岩储层中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近1×108t的油藏,滩坝砂岩沉积体具有其他沉积体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岩性、不同物性和含不同流体性质下储层的测井组合响应特征和油层、干层、水层识别的具体方法。地层渗透率低和储层压力大是造成该区微电极测井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原因。该区地层水矿化度总体偏高使油层段深、中、浅电阻率测井呈现无差异,而水层则呈现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储层含高矿化度束缚水,干层呈现低孔隙度、低电阻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长2低电阻率油藏属非常规油气藏,识别和开发难度大,该类油气藏在鄂尔多斯盆地分布广泛。在长2低阻油藏成藏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了长2低阻油藏成因分析,探索了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认为:1)长2低阻油藏成藏有利区受纵向远源运移,有利沉积相带和鼻状微构造影响,同时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富集;2)远源运移造成油藏呈低含油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特征,低幅度微弱构造使油藏油水无明显边界,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使储层孔隙结构变差;3)研究区长2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分为4种,邻井对比定性评价法、自然电位差值法、可动水分析法和交会图法等方法识别低阻油层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长2低电阻率非常规油藏识别评价及及有利区预测具有一定的方法指导意义,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长2非常规油气的增储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