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肥记趣     
冬天过去了,单位里的女士们私下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减肥。单就减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派。一派是美容院派,这些人甘受几个月的折磨;一派是追星族,他们会紧跟关之琳喝“大印象”;还有一派就是每目狂跳健美操那种,不过好像这些人当中也没多少人能坚持下来,结果自然是反反复复的。  相似文献   

2.
红菇记趣     
影星王丹凤从上海到香港经商,在铜锣湾开了一家“功德林素菜馆”,赵朴初写的店名,广交文化人、地段也不错,西有维多利亚公园,北有香港皇家游艇会,往人游人如过江之鲫,三百多个座位的菜馆常常应接不暇 香港是东方的“美食天堂”,而且讲究营养成分和健康之道,王丹凤夫妇深谙经营之道,常常在原料和辅料上做文章。如同是冬菇,他们特选福建的红菇,因为不仅吃口好,色泽也好;同是莲子,他们选择《红楼梦》中的建莲,久煮不碎,酥糯味美 这样说来,福建不乏名优特产,特别是闽西北各县的红菇争红斗艳、各有珍品 《本草纲目》上说: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饮益寿延年 山区人习惯用红菇调和胃口,妇女做月子吃些红菇滋补健身,小儿泄泻用菇蕾炖汤饮服止泻,成人久咳气衰用菇脚炖冰糖可望缓解。  相似文献   

3.
野炊记趣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出门一天半天也许感觉不到什么,如果外出旅游、探险、出差或其它野外作业时间稍  相似文献   

4.
端午记趣     
徐娘半老,也讲究几分姿色。唯独端午节的粽子从里到外,还是千年一贯地一付满眼沧桑的老面孔,任它怎地挑逗,我说什么也冲动不起来。所以,人家在为过端午节而忙碌,我总是麻木不仁地不屑一顾。一天,暌违多年的忘年知己提着一盒礼品屈驾柴扉,真让我喜出望外,我脱口而出:“啃了那么多年洋面包,还改不掉老家旧风俗,能不忘记行将就木的我已经谢天谢地,还要越洋过海带它来作啥?”我接过礼盒一看,哇!是绿扬村酒家的粽子,刹时面红耳热起来,心里直怪自己口无遮拦。幸好他的机灵,说:“这虽是上海粽子,却胜过舶来品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品食记趣     
正小宁波林振每周要去宁波进货,我们随时可吃到价廉味美的宁波美食。不过,林振常说:"可惜你们不能跟我一起去宁波,不然,你们就可以吃到更加地道的‘鲜咸合一’了。"我倒"想勿落"(想不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宁波品尝呢?有小宁波这么地道的向导,还怕吃不到正宗的宁波美食吗?几位资深"馋痨痞"决定跟着林振去宁波,哪怕在那边住一宿,只要有好吃的东西,也是值的呀!  相似文献   

6.
冷饮水记趣     
正冷饮水,这个词现在很少听见了。这饮料,放到现在,也没人多稀罕了,可在我们的童年,那是我们的最爱。午后,我头顶毛巾,打着赤膊,穿着木拖板踢踢踏踏走在马路上,手里拎着一只热水瓶,听着蝉噪去长宁电影院泡冰水,袋里藏着两分钱,走在路上还一直摸着它,生怕弄丢了。影院边门有个制冰车间,开了个小窗口,专卖冰水。赤  相似文献   

7.
吃虫记趣     
小时候,虫吃得多多。也不懂有无营养,更不知此即“至味”,都如山毛野果般生吞熟嚼下去,全不知好歹。待到被文明启蒙,先是听得泰国有所谓“虫宴”,嗣后又知晓联合国的科学家指出吃昆虫乃解决人类今后营养道路云云,便如所有少见多怪的山里人一样,初始惊异,继而沾沾自喜至自得─—实在因吃虫对山荒野地的孩子,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重吃,乐吃,又善于吃。在国内如此,到了国外亦然。即或自厨,也能扬出文化,吃出人生乐趣和智慧。 留学生出国,一般总要带些刀、砧、碗筷之类的简易炊具。考虑周全者还会往箱里塞些固体酱油、花椒、味精之类调料。第二次赴法,竟发现一位同学的行李中裹了一个足有两公斤重的小砂锅。可见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初到异国,不习惯西餐,又想省点钱,留学生一般自炊,吃得也节省。所谓省,并非国内的合盐菜就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是名闻中外的风景名胜地,它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崇安县)境内。其方圆百二十公里,群峰屹立,迤逦多姿。群山峻岭中,一条九曲清溪象一串美丽的珍珠联缀其中,更增添了许多妩媚。去年秋天,我因公出,到武夷山盘桓二日,不仅饱览了武  相似文献   

10.
朋友C君,近日援非归来:“……非洲蚂蚁品种之多,数量之众,皆世所罕见。那里有种大黄蚂蚁,宛如东北大豆。看非洲人食蚂蚁,更是绝对的有意思。我说你写篇文章。”为之接风时,桌上一碟“蚂蚁上树”引发C君眉飞色舞,唾星四溅。“有那么大?写出来大概没有地方发表。”我知道他吹起牛来没边。“大概,大概,你先听我讲!”朋友发了牛劲,露出了一副令我惊愕的“霸道”相。 撒哈拉以南、东非大裂谷西的非洲高原腹地,常年似夏,一年干(旱)湿(雨)两  相似文献   

11.
六月盛夏,天气炎热,累觉胸中烦闷,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吾友进言曰:“何不去‘柬埔寨’一游?”吾此时哪有心思开玩笑,便没好气地说道:“成都既热,那柬埔寨更热,如何去得?还有护照签证等一干子事,难道都由汝来搞掂不成?”吾友答曰:“在下自有办法,汝明日只需听候安排便是。”吾笑曰:“难道汝会变戏法,明日便将一应手续悉数变出?” 次日,吾一早便起,且备好了一切行装。不料直等到上午10点以后才接到电话,令吾前往13路公共汽车站等候,且不得随身携带行李包裹。 13路公共汽车直驶西郊黄天坝“飞机城”。吾忍不住调侃…  相似文献   

12.
<正>阿健在微信上说,希尔顿对面有家"黄埔301",眷村菜做得不错。天气闷热,但走进黄埔301倒感到一丝凉意。一路进去,到处是旧的坛子、瓶、钟……就像一户并不夸张的住宅。墙上挂着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会见斯诺、共和国十大元帅、周恩来出席四届人大开幕式等老照片,还有海陆空老兵公仔以及老古董。点好菜后,菜陆续上桌:小平泡菜、凉拌干丝、卤味拼盘、滑蛋虾仁、东安子鸡、  相似文献   

13.
正靖江汤包,泰州干丝过了端午,天不怎么热,又连续几天无雨,阿倪带我去泰州吃烫干丝。我曾对他说,世人皆知扬州大煮干丝,其实扬州当地人不大吃煮干丝,他们往往在"早上皮包水"的当口,关照堂倌"烫个干子"。扬州人说话喜欢带"子"字,犹如北京人喜欢带"儿"字,如唤笋叫"笋子",叫水饺为"水饺子"。"干子"即豆腐干,"干"字发去声,重音亦在此。在这里是说"点一个烫干丝",故烫干丝不算菜肴,而只是和"魁龙珠"搭配的茶食、小吃。我也喜食烫干丝,  相似文献   

14.
<正>山野之食味不同爱琳叫我召集一下"吃饭群",并预约了时间。我查一下日程,说可以,但地点呢?爱琳记不住,回家一查发过来:"江滨路99号的品粹生态餐饮"。记忆之门一下打开,我说:"这不是《食品与生活》杂志的编辑在杂志上介绍过的吗?"短信还附了一份参考菜单:臭鳜鱼、风干肉、刀板香、明炉黄牛肉、鲍鱼焖土鸡、老  相似文献   

15.
<正>冬吃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眼下秋去冬来之际,吃萝卜正当令。大约记事起,常听老祖母用婺源话念叨:"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这应该是1950年代初,副食品供应尚可,鱼、肉都是不可多见的奢侈品。用一张肉票,割两角钱猪肉切丝;排队买两条鲫鱼,葱,早成了全家开荤的标志。青菜、萝卜大行其道,尤其是萝卜吃法繁多,切丝盐擦擦、葱花拌拌就是好味,若其中有几茎海蜇,肯定期末考试是前三名。萝卜汆汤,可烧河鲫鱼;切块,加肉汤,似乎是过节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不简单的农家菜10月底驱车前往上海川沙合庆镇凌杨路上的"众合农家乐"。上楼坐定,蒋大师正在厨房忙活。一时,冷盘已上桌:葱油萝卜丝和白切墩鸡。萝卜丝又脆又香,这是秋冬季最好吃的冷菜。这墩鸡,挟一筷还没进嘴,香味已达鼻腔,进口一股鸡香。原来,这是养足5个月的"太监鸡",皮蜡黄,满口流油而不腻,肉嫩却有嚼劲,不蘸酱油已是鲜香无比;在酱油碟轻轻掠过,鸡鲜全被激发出来。自家人吃饭,不讲规矩,热菜已悄悄上桌。一味肉皮(烩菜,不是汤三  相似文献   

17.
<正>大雷啖笋去年就准备去宁波大雷村吃笋的,结果临时心脏不适没去成。今年可不能再错过。先在上虞住了一晚,次日一早驱车去大雷。哪知阴差阳错到了新昌巧云乡大雷村,再回头去宁波横街镇大雷村,来回多走了150公里。农家乐的汪总出来迎接我们,拉着我向后面土灶走去。一看太壮观,满满一大锅都是毛笋,已切成片,小火慢慢着。烧笋的大妈又拿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素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尤其在饮食方面,不再一味地追求温饱,更注重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问题。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校方应将学生的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管理校内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但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学生在就餐时较注重菜品的口感与价格,忽略了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学校为确保食堂食品安全,保证食品的营养价值作出了很大的改进,但在某些环节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学校需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市大力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的背景下,潍坊市高新区高点定位,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源头管理和过程监管。建章立制,责任落实。有食堂的学校都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长、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的食堂安全管理模式。制定《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  相似文献   

20.
食堂菜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是国企的人,挣的是工厂的薪水,吃的也是国企食堂烧煮的饭菜。一眨眼20多年过去了,人也离开了国企单位,现在天天中午不是让人家送上份外卖,就是跑到街摊去吃一份快餐盒饭。瞅着塑料盒里盛着的饭菜,情不自禁会扯起当年在食堂吃饭时的情景。话才开腔就让同事抓住话柄:你这家伙在国企呆了这么多年,该记的都没有记下,偏偏就记住了食堂菜肴?怪不得人家非议颇多,养下了你们只知道吃香喝辣,酒囊饭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