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覆冰闪络发展过程中泄漏电流的变化情况,阐述了绝缘子覆冰闪络的形成过程,并根据绝缘子覆冰闪络机理,从覆冰类型、覆冰量、污秽度、覆冰水电导率以及绝缘子串类型、海拔高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进行分析,认为雨凇、混合凇和硬雾凇是造成绝缘子覆冰闪络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覆冰水电导率对绝缘子冰闪电压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在覆冰雪环境下,输电线路绝缘子绝缘特性下降是导致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绝缘子覆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绝缘子覆雪的研究相对缺乏,而绝缘子覆雪对输电线路绝缘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开展对绝缘子覆雪特性的研究十分必要。绝缘子覆雪形态一般分为均匀与不均匀两种,该文在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内模拟自然覆雪环境,比较悬式污秽玻璃绝缘子与瓷绝缘子两种积雪形态对其直流负极性闪络特性和闪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雪程度相同时,不均匀覆雪比均匀覆雪对绝缘子直流闪络影响更大,且随着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增加,积雪形态对绝缘子的影响逐渐减小,在重度污秽情况下,覆雪形态对绝缘子闪络的影响趋近于无;绝缘子覆雪闪络过程前期类似污秽闪络,后期类似覆冰闪络,不均匀覆雪绝缘子闪络路径沿着背风面雪层发展。  相似文献   

3.
低气压下XZP/XZWP4-160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西电东送超高压直流输电面临绝缘子严重覆冰的威胁。该文在人工气候室内对覆冰XZP/XZWP4-160绝缘子的闪络特性及放电发展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覆冰绝缘子直流闪络电弧的发展过程,提出了覆冰绝缘子直流电弧发展速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了覆冰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时形成二条不同路径的原因,此外,论文讨论了覆冰直流绝缘子闪络电压与极性的关系,并提出随着气压的降低,覆冰绝缘子正负极性闪络电压绝对值的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绝缘子覆冰闪络事故严重危害着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为了研究影响棒形悬式瓷绝缘子覆冰交流闪络特性的因素,文中在人工气候室内对棒形悬式瓷绝缘子进行了带电和不带电的人工覆冰试验以及交流闪络试验,研究了表面覆冰程度、盐密污秽度和覆冰水电导率对绝缘子闪络特性的影响,试验中使用高速摄影机对放电电弧的发展过程进行检测,并用示波器记录泄露电流和闪络电压。结果表明:带电覆冰和不带电覆冰导致绝缘子表面覆冰程度不同,对其冰闪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局部放电的初始位置和电弧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在电弧发展到完全贯穿绝缘子表面前,在相同的试验电压下带电覆冰绝缘子的泄露电流比不带电覆冰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大;棒形悬式瓷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随盐密污秽度和覆冰水电导率的增大而降低,且相同盐密污秽度下带电覆冰绝缘子的闪络电压高于不带电覆冰绝缘子的闪络电压。研究结果可为为输电线路绝缘子选型以及防冰减灾等,提供试验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岩  万启发  许佐明  徐涛  姚涛 《高电压技术》2011,37(12):3129-3134
合理的绝缘子串布置方式是提高覆冰闪络电压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超高压覆冰绝缘子在不同配置下闪络特性缺乏基础试验研究。为此,以500kV交流绝缘子串为试品,对污秽绝缘子串进行带电覆冰后,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布置方式对绝缘子串的覆冰状况、闪络过程以及冰闪电压的影响。研究表明:双I型布置方...  相似文献   

6.
低气压下三种覆冰支柱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人工气候试验室内三种支柱绝缘子的人工覆冰直流闪络试验结果,分析了低气压下覆冰对支柱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伞裙结构对重冰条件下的三种支柱绝缘子的直流闪络电压影响不明显,但对临界闪络电流的影响较大;低气压下,三种支柱绝缘子的闪络电压和临界闪络电流下降明显;三种绝缘子覆冰闪络的极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绝缘子覆冰闪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冰绝缘子的电气特性是绝缘子防冰闪措施研究的关键技术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试验、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输电线路冰闪事故仍时常发生。因此,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绝缘子覆冰闪络的研究进展,为国内外从事绝缘子防冰闪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结合近80年国内外对绝缘子覆冰闪络及其防治方法的丰富科学研究经验,从覆冰绝缘子表面冰层的物理特性、覆冰绝缘子试验方法、覆冰闪络特性及其冰闪数学模型等方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闪络的各种影响因素/机理。得出了覆冰类型、染污盐密、覆冰水电导率、覆冰程度、气压、电压类型等因素对绝缘子冰闪电压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机理及其冰闪数学预测模型等亟待研究的内容,对未来绝缘子覆冰闪络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极具价值地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XZP-160直流绝缘子低气压下覆冰闪络特性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根据人工气候室内试验结果提出了覆冰绝缘子平均直流冰闪电压的试验方法 ,分析了高海拔对 XZP- 16 0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的影响 ,阐述了在高海拔或低气压下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与覆冰量的关系 ,提出了低气压下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的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9.
低气压覆冰条件下绝缘子的直流闪络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分析影响低气压覆冰条件下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的因素,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海拔、覆冰条件,对FC160P/C170 DC玻璃绝缘子和10 kV直流合成绝缘子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空气间隙的距离与闪络电压的关系,并分析了覆冰状况对覆冰表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冰闪络电压随着空气间隙的增长而升高;上空气间隙时的闪络电压高于下空气间隙时的闪络电压;合成绝缘子因伞间距离小,易被冰凌和电弧桥接,覆冰和气压对其影响比瓷和玻璃绝缘子严重;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发生飘弧时,其闪络电压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覆冰绝缘子长串交流闪络特性和放电过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文中人工气候室模拟覆冰和低气压条件对XP-70、XWP2—160绝缘子(长)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电位分布和闪络前的泄漏电流;根据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络过程。结果表明,气压对覆冰绝缘子长串的闪络电压影响的特征指数与污秽绝缘子一致,覆冰是一种特殊的污秽形式;在试验研究的串长范围内,闪络电压与串长成线性关系;绝缘子串覆冰后电位分布的变化是覆冰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其局部电弧发展成完全闪络所需的时间比污闪过程长,且受冰层的融化和冰凌状态的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1.
覆雪条件下积污绝缘子的电气性能会明显下降,甚至造成闪络故障。为研究染污盐密、覆雪厚度及伞型结构对覆雪闪络电压的影响,设计了绝缘子人工覆雪试验方法,并对4种伞型结构的110 kV交流支柱绝缘子进行人工污秽覆雪闪络试验,分析观察了绝缘子的覆雪闪络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融雪过程中,单位时间融雪水电导率不断降低;在闪络过程中,电弧放电及闪络路径多沿雪融化或脱落的地方;覆雪闪络电压与染污盐密呈负幂函数关系,随着染污盐密的增加,覆雪闪络电压降低并趋于饱和;比较了覆雪厚度为5、10和15 mm的绝缘子闪络特性,厚度为10 mm时,覆雪闪络电压更低;研究发现伞间距大且表面有棱的支柱绝缘子覆雪闪络电压梯度更高,防雪闪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绝缘子覆冰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国内外在人工气候室对输电线路覆冰的机理、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现场运行电压下绝缘子覆冰前的自然积污及其覆冰闪络特性研究甚少,为此,对某电网500kV直流线路运行1a后XZP-300绝缘子的积污情况及其直流冰闪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带运行电压下XZP-300绝缘子表面的积污存在不均匀度,且下表面堆积的盐密、灰密比上表面严重;自然积污下绝缘子的覆冰闪络电压比人工染污下的覆冰闪络电压高;人工染污且污秽不均匀分布下的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比污秽均匀分布下的高;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存在极性效应,且正极性电压比负极性电压高。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在人工气候室内对不同形式绝缘子进行的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直流绝缘子的闪络特性,并研究分析了人工污秽与自然污秽对冰闪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和型式的绝缘子对覆冰直流闪络电压影响不大,随着冰厚增加以及污秽增加,覆冰直流闪络电压都会下将,提出了绝缘子串直流U50%闪络电压与覆冰厚度及污秽的关系表达式,指出自然污秽下绝缘子的冰闪电压高于相同污秽状况下的人工污秽绝缘子.  相似文献   

14.
绝缘子的电气特性是进行输电线路外绝缘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其临界闪络电流对绝缘子的状态评估和闪络预警有着重要的作用。以FXBW-110/100型复合绝缘子为试品,在人工气候室对该绝缘子进行了人工污秽试验和人工覆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污闪和冰闪电压随着绝缘子表面盐密的增加而降低,冰闪和污闪电压与盐密均满足负幂指数关系,覆冰条件下的污秽特征指数与污秽无覆冰状态下的特征指数相差不大,可将覆冰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污秽;在相同污秽条件下覆冰复合绝缘子的闪络电压比未覆冰的闪络电压低,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绝缘子闪络电压进一步降低;复合绝缘子污闪和冰闪的临界闪络电流与盐密满足幂指数关系,污闪和冰闪的临界闪络电流均随着绝缘子表面的盐密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污秽条件下覆冰绝缘子的临界闪络电流比未覆冰的临界闪络电流更大。  相似文献   

15.
覆冰绝缘子交直流闪络场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建立了覆冰绝缘子的交直流闪络场路模型,该模型将覆冰绝缘子的闪络分为空气间隙击穿前电弧的起始、空气间隙击穿后电弧在冰表面的发展和临界闪络判定3个阶段。通过对空气间隙击穿前后覆冰绝缘子电场分布的计算,并结合覆冰绝缘子闪络电路模型中电弧的E-I特性和U-I特性,求取覆冰绝缘子的临界闪络电压和电流,进而求取闪络过程中的U-I特性和I-t特性,并可以避免用电路模型采用简化公式计算覆冰各参量所产生的误差。通过与其他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和真实覆冰绝缘子的试验结果的比较,对该文所建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污秽覆冰环境下绝缘子电气特性是覆冰地区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的基础,然而国内外针对不同材质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的对比研究甚少。为此,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覆冰气象条件,采用恒压升降法对3种不同材质绝缘子进行了大量覆冰直流闪络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了目前常用3种绝缘子在覆冰污秽条件下的直流闪络特性,结果表明:严重覆冰条件下,复合绝缘子电弧闪络梯度略高于瓷和玻璃绝缘子,且其污秽特征指数略小;覆冰水电导率和表面污秽对电弧闪络梯度的影响特征指数有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绝缘子串覆冰水电导率及表面污秽共同作用时的直流电弧闪络梯度校正公式。研究结果可为覆冰地区输电线路外绝缘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污秽及覆冰(雪)环境下绝缘子串电气性能会急剧下降,绝缘子串覆冰(雪)闪络特性是覆冰地区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在人工模拟条件下进行的。为此,在重庆大学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站(海拔高度为1 400 m),采用固体涂层法对LXHY3-160型玻璃绝缘子进行了高海拔现场试验,试验方法采用均匀升压法。此外还分析了覆雪对绝缘子串电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覆冰(雪)自然试验中,绝缘子上表面均覆了薄雪;绝缘子冻雨覆冰,主要分布在迎风面,覆冰密度为0.775 4 g/cm3;闪络时融冰水电导率较大,且闪络时融冰水电导率随串长增加而呈增长趋势;但冰全融化后,融冰水电导率基本一致,与串长无关。覆冰(雪)对绝缘子串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与人工模拟所得基本一致:自然覆冰下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与绝缘子串长呈线性关系;绝缘子串覆冰质量与串长亦呈线性关系;自然覆雪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与串长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覆冰、大雾以及污秽在冰面沉降的条件下,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下降,轻覆冰条件下输电线路的复合绝缘子曾发生闪络事故。为了解轻覆冰时憎水性对复合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在人工覆冰气候室中开展了全尺寸复合绝缘子覆冰闪络试验,试验中采用升压闪络方法。通过试验发现,当复合绝缘子具有良好憎水性时,其冰闪电压较高;当绝缘子的憎水性消失时,其冰闪电压比同等盐密下的污闪电压更低。复合绝缘子的憎水性在防止轻覆冰条件下的发生的闪络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轻覆冰条件下的覆冰绝缘子的闪络,可以看做是一种复杂的污闪,电弧的发展基本都是沿着绝缘子的伞裙表面发展,因此增加爬距而不增加结构高度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防闪络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型式绝缘子的覆冰直流闪络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防止重大覆冰事故的发生,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对5种不同型式绝缘子进行了覆冰直流闪络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目前常用5种绝缘子在不同冰厚和不同污秽下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的基本特点是:不同材质和型式的绝缘子对覆冰直流闪络电压影响不大,随着冰厚增加以及污秽增加,覆冰直流闪络电压都会下将。最后提出了绝缘子串直流50%闪络电压与覆冰厚度及污秽的关系表达式为U50%=DNkρSDDd-b。  相似文献   

20.
疏水性涂层能降低水滴在表面的粘接率,或可有效降低绝缘子覆冰程度。为此在多功能人工气候实验室内对4种涂覆不同疏水性涂层的LXP-70玻璃绝缘子串(3片)进行了不带电覆冰和交流闪络试验,并与无涂层绝缘子串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疏水性涂层对玻璃绝缘子串表面的覆冰形貌、冰棱长度、覆冰重量增长及融冰期闪络电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疏水性涂层对绝缘子串的覆冰和融冰期闪络电压影响明显,各绝缘子串的覆冰重量随表面疏水性增强而下降;融冰期闪络电压则基本随疏水性增强而提高,各绝缘子串闪络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符合U型曲线;疏水性最好的涂层绝缘子其覆冰重量相比于无涂层绝缘子降低26.07%,最低闪络电压提高45.33%,而接触角为110°的涂层绝缘子串其防覆冰和冰闪表现不如无涂层绝缘子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