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峰  邹松林 《治淮》2008,(2):44-45
一、基本情况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中部沿海地区(面临黄海),总面积14983km^2。全市辖9个县(市.区),142个乡镇,2215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现有耕地77.87万公顷,人口809万人,人平耕地0.096公顷。盐城地处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境内河渠纵横,四通八达,目前已形成了以30多条骨干河道为支撑的沂南区、废黄河区、渠北区、里下河区、沿海垦区等五大水系,贯穿全境的苏北灌溉总渠、通榆河在引水、航运、排涝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盐城市地处淮河尾阊,区内河渠纵横、四通八达,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治理,已形成了以30条骨干河道为支撑的沂南区、废黄河区、渠北区、里下河区、沿海垦区等五大水系。根据江苏省水资源分区,盐城市共分为5个四级水资源分区,即沂南区、渠北区、里下河腹部区、斗北区、斗南区。  相似文献   

3.
李时岭  汪洁晶  浦庆  毛恺 《治淮》2023,(1):37-39
<正>一、引言盐城市地处淮河水系的下游、里下河地区的腹部,地势平坦低洼,淮河入江水道东堤、里运河东堤、苏北灌溉总渠南堤防洪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基本隔断了淮河流域的洪水与里下河区域的联系,避免了标准内淮河洪水对盐城市区的侵害,因此,防御里下河地区的区域洪水已是盐城市城市防洪的重点。串场河闸站工程是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本文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周边地形地貌,总结了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勘察设计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戴清华  夏军  杨敏 《江苏水利》2004,(1):16-17,19
1 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渠北片原属里下河地区水系。苏北灌溉总渠形成以后。截断了原排入里下河湖荡的涝水出路.后经多年治理,排涝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地势低洼、排水出路不足、排涝标准偏低等问题: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的实施,将妇女河入排水渠的口门切断.为解决妇女河涝水及滨海县城区污水的外排出路.兴建  相似文献   

5.
自黄河夺淮以后,淮河下游的入海出路逐渐被淤塞,形成了洪泽湖,淮河被迫由入海改为入江。入海水道将是淮河在洪泽湖下游的一个直接入海的洪水通道。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入海水道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洪泽湖与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一、修建入海水道工程的必要性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巨型水库,库容130亿立米,上承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下游是苏北里下河、渠北和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总计有3000万亩土地和  相似文献   

6.
张菊生 《治淮》2004,(2):12-14
2003年的淮河洪水是进入新世纪后淮河水系发生的第一场洪水.它的特点是:降雨时空集中,面广量大,洪水组合恶劣,来势凶猛,干支流洪水并涨,水位高,流量大,对淮北大堤、城市圈堤、京沪铁路和里下河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淮河入海水道:现代水利工程理念的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江苏省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163.5km.贯穿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的清浦、楚州、阜宁、滨海、射阳5县(区).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防洪安全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8.
高中卫  高艺 《江苏水利》2004,(11):23-24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分由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入江、入海.全市流域性河道湖泊堤防共长895km.有中小型水库126座。2003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淮安市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从6月21日淮河以南地区入梅开始,到7月22日淮北雨季结束.全市累计平均降雨633.8mm,  相似文献   

9.
今年6~7月份,淮河水系发生了两次大洪水,沿淮及里下河地区各主要控制站水位接近1954年,甚至有的还超过了1954年。雨、洪、涝使整个沿淮地区及里下河地区遭受特大的灾害。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军民奋力抗洪救灾,我们已经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下面笔者谈谈“91·6”暴雨洪水特征及洪水后的思考。“91·6”暴雨洪水是指6月12日~14日,6月28日~7月11日发生在淮河水系的两次暴雨洪水,本文不涉及其后和沂沭泗水系的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10.
邱志高 《江苏水利》2010,(10):20-21,24
连云港市地处淮沂沭泗流域最下游,水系属于淮河流域沂沐泗水系,沂沭泗地区7.96万km^2的洪水经我市境内的新沂河、新沭河入海,全市承泄了上游面积14倍于我市的洪水入海,境内有大小河道53条,其中17条直接入海.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同时,我市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和省供江淮水末端,易旱且水资源补给困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市易洪易旱,防汛、防旱、防台风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1.
自从黄河向南夺淮入海,黄河的洪水和泥沙进而威胁淮河。淮河入海水道愈淤愈高,迫使洪泽湖不断扩大。汛期,洪泽湖难以容蓄,于是淮河洪水由五坝泄往高邮、宝应等湖,并越过运河,向东进入里下河区。造成这一带严重洪涝灾害,危害一千多万亩耕地。而当1855年黄河由铜瓦厢向北大改道,形成现在的黄河新道后,丢下了糜烂破败的淮河,淮河的治理就提上了日程。自清代末年开始,建议者不乏其人,其中以张謇最为激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淮河大水,50多万人流落他乡。张謇建议设立筹议导淮局,并开始进行测量,一些地方官竟指使测量队私自纂改测量记录,用夸大开挖工程量的办法进行于挠。这个阴谋直到民国年间复测才被揭穿。  相似文献   

12.
杜军 《治淮》2010,(1):11-12
<正>一、基本情况盐城市区地处淮河入海尾闾、里下河腹部的东缘中部,东临黄海,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多雨,新洋港、蟒蛇河、皮岔河、串场河、通榆河等区域行洪河道穿城而过,常受海潮和上游洪水侵袭。而区内地势又低平,大部分处高程1.8~2.6m之间,是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平均三年一小涝、十年一大涝,是江苏省重点防汛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3.
淮河原本东注入海,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流。后因黄河南泛夺淮,淮河洪水被迫逐步南泄长江。近700年的夺淮历史,使淮河原有水系混乱不堪,水灾不断;居其下游的苏北地区灾害尤甚。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苏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淮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根治淮河水患,我省多次提出开辟入海水道  相似文献   

14.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9):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一条主要排水入海干河——斗龙港工程,最近已經全面开工。来自高邮、宝应、兴化、泰县、大丰、盐城等6个县的民工4.8万人,正冒着寒风,奋战在黄海边。斗龙港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四大骨干河道之一,西通里下河腹部,横穿沿海垦区,东入黄海,和新洋港共同担負着里下河南部地区5,000多平方公里的排水任务。解放前,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极其严重,还經常受到海潮倒灌的侵袭。解放后,里下河地区兴办了許多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的骨干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设计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贯穿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浦、楚州两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其中二河新闸共10孔总宽120米;大运  相似文献   

17.
《治淮》1991,(8)
今年入汛不久,淮河水系大部分地区连降大到暴雨,出现了淮河流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一、雨情受黄淮切变线和西南低涡云团及增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6月12~14日,淮河水系大部地区连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淮河水系平均雨量为13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12、13日两天。本次降雨,洪汝河和沙颍河中下游,沿淮及淮河以南和苏北里下河地区,降雨在100毫米以上,其中洪汝河中下游,沙颍河下游及淮河中游沿淮地区降雨在200毫米以上,300毫  相似文献   

18.
1194年黄河决口,主流在淮阴夺淮,淮河入海受阻,造成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频繁。淮河来水留滞洼地,形成洪泽湖,成为淮河下游调洪、调蓄水库。1949年江苏开始治理淮河,取得1954年淮河大洪水防汛胜利,但淮河下游的洪水出路仍未妥善解决。1959年开始江水北调工程,补充淮水不足,水资源供应有了改善,淮河下游地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已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淮河下游江苏段既作为水资源调出区,又作为调入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区的可用水资源,将导致淮河下游流域水不安全。河湖分离的目的是要降低淮河行洪水位,使中游淮北平原涝水能自排入淮河,新建低水行洪入海的淮河不仅工程量巨大,还因上、中游已建水库留滞了60%~70%的平均年径流量,致使入海的平均地面径流量将难以维持入海感潮河段不被淤狭,使河水位抬高,中游淮北平原涝水仍将无法自排入淮河,而且导致失去洪泽湖水源,已建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等不再能分泄淮河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建议采用机械抽排,有把握解决淮北平原排涝入淮河,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益快。  相似文献   

19.
正12世纪前,淮河曾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12世纪,黄河频繁泛滥,干流夺淮入海长达700余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又回归北流,但黄河携带的泥沙已将千里长淮下游河道抬高,淮河丧失了入海排泄的通道。每逢汛期,淮河来水入海困难,在洪泽湖及里下河一带滞蓄、泛滥,水旱灾害频仍。因此,疏浚淮河入海通道、根治淮河水患是淮河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整治淮河,近  相似文献   

20.
正一、工程概况斗龙港闸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1966年6月建成运行,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洪水排涝入海的重要控制工程。该工程为大(2)型排涝挡潮闸,设计日均流量200m~3/s,设计最大流量1260m~3/s,控制流域面积4428km~2。截至2017年底,斗龙港闸累计开关闸15909潮次、排水696.59亿m~3,为保障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