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捷 《山西建筑》2010,36(11):63-65
对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在中国大力发展、推广的必然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对人类的生活环境、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从选择基地原则、人性化设计方案、节能环保建材三方面分析了绿色可持续建筑的属性,以期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现代建筑,自然会联想到时尚、采光充足的室内空间,绿色可持续建筑代表21世纪现代建筑发展的方向,早在1993年的时候査尔斯·凯博特博士就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建筑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风靡全球了!最新的全球范围的可持续绿色建筑代表有:临近海湾的教室——布洛克环境中心布洛克环境中心是位于维珍尼亚海滩的切萨皮克湾基金会的区域中心,主要为其教育和湿地恢复项目提供支持,该中心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前来学习深  相似文献   

3.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颖 《广东建材》2010,26(2):108-109
绿色建筑——也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主要是人、建筑、自然这三者的关系问题,三者之间应是和谐共存的。保护环境,要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引言: 在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和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并相应地建立了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出一系列的规范标准指导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发展.降低建筑能耗,增强建筑的环境和社会友好性占据了绿色建筑指标的大块内容,也是可持续设计的核心所在.建筑、能源、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绿色建筑立足于建筑和能源使用的有机结合,促进环境的友好发展,而建筑表皮作为分隔建筑与建筑环境的界面,是建筑从外部环境获得能量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可持续设计方法与气候特征分析在绿色建筑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以某体育文化中心为例,通过气候和场地功能分析,运用可持续设计方法对场地空间布局与建筑本体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舒适的微环境(风环境、太阳辐射)和场地雨洪管理。在少量增量成本的情况下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体现了气候特征分析与可持续设计方法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含英咀华     
提法不同内涵相通——解读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生态、可持续建筑内涵及关系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大力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环境、生态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国家所注重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徐晓丽  白雪  苏芳 《山西建筑》2006,32(16):10-11
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其与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之间的关系,对绿色建筑的来源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绿色建筑中的生态观,说明绿色建筑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一、绿色建筑 绿色作为一种文化,是指人类仿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而创造的有利于大自然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的文化。绿色建筑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绿色文化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观是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成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绿色供应链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结构模型,并建立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进行全寿命分析,应用层次聚类-TOPSIS 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识别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的关键节点问题,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针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关键环节运作问题提出建议,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全寿命周期绿色可持续管理,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3日,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办的“国际可持续绿色建筑发展评估体系比较”中德研讨会在京召开。活跃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研究一线的德国建筑专家与我国权威建筑规划专家以及国内数家设计机构的有关人士出席了此次会议。针对当前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及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不断蔓延,环境问题已成全球性问题,绿色环保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高消耗高污染的古老行业——建筑行业,备受人们的关注,为了保证人们自身的生存健康,将绿色建筑理念与地域建筑艺术形态进行结合是必要的,本文就地域建筑艺术形态与绿色建筑理念之间的结合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陕西汉中市的传统民居在不断的建筑历史实践中集中体现了其可持续设计理念或者原则,创造出了最为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文章主要通过评估汉中市特有的传统民居类型,基于被动式设计上评估其对气候和热舒适的反应,然后通过优化设计在汉中地区的场地、建筑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涉及到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主要是墙体和屋顶,两者的建筑材料和保温特性,并展示建筑整体的可持续设计原则。适应国家现阶段提倡可持续建设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尤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上,在节能、节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增强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国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城镇化。最后,笔者提出加强汉中本土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在新建建筑上的应用,提升建筑的生态性,符合建筑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绿色建筑的国际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在最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建设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筑节能是江苏节约型城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改善建筑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同时可以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小对环境的冲击,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生态,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周岚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是人们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受到破坏时,为了实现高品质生活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策略,绿色建筑的实践应该更多关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采用适宜地域的策略回应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诉求,这是绿色建筑可持续的关键。广西环境教育科普馆的设计通过建造"一座没有空调的房子"作为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各种具有地域特征的适宜技术策略,去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建筑及其发展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路宾 《建筑科学》2003,19(5):1-4
1 概 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建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舒适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进而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等。本文阐明了这些建筑名称的来源和发展过程,对可持续建筑的国际研究动态和发达国家可持续建筑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同时对我国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近来,我国陆续出现了绿色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环保住宅和环境共生住宅等提法,其真正的概念和性能状况往往易产生分歧和矛盾,造成混淆,本文旨在将这些提法和…  相似文献   

17.
环境持续恶化和温室效应使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近年来成为实现建筑可持续性的主流思想。但在西方国家,建筑全球化和地方主义之间的矛盾、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之间的割裂、建筑师和使用参与者之间的隔离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讨论如何实现建筑长效性的焦点。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绿色建筑在时间维度、人的参与和层次策略的缺失,从而导致可持续建筑的长效性受到普遍质疑。因此,实现长效建筑需要考虑时间的因素、人的参与和层次的设计策略。结论进一步表明,保证一个建筑价值长存的先决条件是这个建筑能够转换或者改变用途,长效建筑可以通过简单经济的方式实现,而低碳和绿色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建筑学方法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绿色建筑大赛中,许多获奖方案都运用了各类绿色技术来丰富优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全国绿色建筑竞赛获奖方案中所应用的绿色技术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自然能源相关的绿色技术的发展背景与历程,基于现状及未来的趋势进行研究并总结,旨在阐述绿色建筑中与自然能源相关的绿色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建筑的绿色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理念融入项目的规划阶段,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地形高差,合理进行建筑分布,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建筑实现绿色方案的整体策划。从绿色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及运营管理等六方面构建建筑的绿色技术体系,采用被动式、低成本的绿色技术策略,达到重庆市绿色建筑的预定目标,为进行低成本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结合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集成技术的创新实践,从场地环境的生态补偿、建筑被动式节能体系、建筑主动式节能体系、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5个方面出发,对建筑进行可持续设计策略和技术的整合,创新性地发挥了集成技术的优势,对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