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H_(0.33)WO_3)、铵钨青铜((NH_4)_(0.5)WO_3)和紫钨(WO_(2.72))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的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的结构,其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分散性好,是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的原料;对于氧化钨原料的粒度(伪同晶颗粒尺寸,即二次颗粒)测量,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对于超细钨粉粒度(一次颗粒)的炉前测量,BET法测球形相当径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2.
喷雾干燥法制备PSZ—3Y粉末的粒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林振汉  张玲秀  林钢  林红  吴亮 《稀有金属》2001,25(5):336-339
用激光衍射法和BET法(Brunner-Emmett-Teller Method)研究了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PSZ-3Y粉末的粒度性能。用喷雾干燥法能制得粒度均匀性好的球状PSZ-3Y粉末。影响粒度的主要因素是料液中(ZrO2 Y2O3)的浓度,其次是送料速度。从颗粒形貌图看出,颗粒表面布满了裂纹,所以这样的粉末经二次处理后,可获得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3.
高纯三氧化钼激光粒度分布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高纯三氧化钼的形貌,高纯三氧化钼是长条状的单颗粒聚集成的团聚体。用激光粒度仪的干法测定了高纯三氧化钼团聚体的激光粒度分布,用水作分散剂测定了高纯三氧化钼分散体的激光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高纯三氧化钼的激光粒度分布值与电镜测量的颗粒及颗粒团尺寸一致,这样的测试方法能全面正确地反映高纯三氧化钼粒度的特征。讨论了高纯三氧化钼激光粒度分布对后续的还原过程及钼粉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可以量化钼粉团聚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即研磨前后费氏粒度比值法,同时探讨了钼粉粒度分布测试中的D90指标能从一定程度反映钼粉的团聚度。当D90较大时,钼粉团聚度相对较高;当D90较小时,钼粉团聚度相对较低。同时使用四钼酸铵、二钼酸铵衍生钼粉做电镜分析,研究钼粉的团聚形态。  相似文献   

5.
纳米镍粉的粒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纳米材料的性质强烈依赖于其颗粒和晶粒的大小,测量纳米颗粒或晶粒尺寸无论从粉体制备还是从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纳米镍粉进行了一系列粒度分析研究,包括SEM、TEM、激光粒度分析法、比表面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SAXS)。不同的研究手段得到的纳米镍粉的粒径不尽相同。比较各种研究手段得到的结果可以知道其准确程度,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析要求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的粒度粒形特征对于成形后的零件性质有很大影响。因此探索恰当的粒度粒形参数指标以对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进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粗细粒级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强度和表面质量,但是传统的激光衍射法不能准确地表征多粒群粉体的粒度分布,而图像法则能够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的球形度和卫星化程度是粒形研究的重点,但球形度实际是一组具有宏观形状、介观形状和微观形状的多层级表征参数,不能用某一个参数来完整表征。本文针对3D打印球形金属粉末,提出图像法测量粒度的仪器(Occhio 500nano XY)和方法,并与传统激光衍射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两个微观形状定量参数——钝度和赘生物指数是3D打印金属粉末球形度的最适用评价参数,并阐述了这些参数的含义和区分度。指出了钝度是最灵敏的球形度表征参数之一,赘生物指数则可以反映球体颗粒的卫星化程度,而GB/T39251—2020中建议的圆形度参数,对颗粒的形状变化极不灵敏,不宜作为3D打印球形粉末的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的动态光散射及激光衍射等技术对较高浓度悬浮液中亚微米氧化铈颗粒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分散前处理对动态光散射测量结果的影响,计算了动态光散射测量时不同分布基础的粒度分布结果,并以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激光衍射测得的粒度分布结果数值较大,其基于体积分布的粒度中位值约为2μm;动态光散射测量的粒度分布数值较小,基于体积、数量分布的粒度中位值分别为257.0 nm和157.1nm,分散前处理对粒度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动态光散射测量的基于数量分布的氧化铈颗粒的粒度分布结果与透射电镜观测所得的数值能够较好地吻合。新的动态光散射技术可准确地测量经过充分分散的较高浓度悬浮液中亚微米氧化铈颗粒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中国钨业》2020,(2):56-60
为了研究在超细WC粉的制备过程中,碳化钒(VC)添加对超细碳化钨(WC)粉末粒度和相形成的影响,对不同VC添加量和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超细WC粉末的粒度、相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碳化时,当碳化钒的添加量由0%增加到10%时,WC的BET粒度由0.274μm降到0.159μm,WC粉末单颗粒粒度在逐渐减小,WC粉末颗粒的聚集程度增加。随着碳化钒的添加量的增加,碳化钒相衍射峰强度增大,WC的衍射强度降低。此外,碳化温度提高到1 600℃时,WC粉末的BET粒度增大,VC晶粒结晶更完整。  相似文献   

9.
钼粉的粒度对钼制品性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而与钼粉粒度分级技术对钼制品深加工性能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研究选用了3种不同粒度的钼粉按照Ⅰ级(FSSS≥3.5μm)、Ⅱ级(FSSS:2.5~3.5μm)、Ⅲ级(FSSS≤2.5μm)3个级别进行分级,并将分级钼粉按Ⅰ级钼粉10%,Ⅱ级钼粉80%,Ⅲ级钼粉10%的比例进行配比。通过压型和烧结将原料钼粉、分级钼粉和配比钼粉分别加工成钼板坯,并将钼板坯轧制和冲压成钼箔、钼圆片。检测了钼箔的抗拉强度和杯突值,并统计分析了钼圆片的成品率。试验证明,在钼制品抗拉强度、胀形成形性能以及成品率方面,配比钼粉均优于单一粒度组成的钼粉和未分级的普通钼粉。  相似文献   

10.
粉末的铺粉均匀性和激光粒度分布等特性会直接影响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技术的成形精细程度和效果,是影响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制品成形质量的基本因素。本研究采用自制铺粉性能检验装置和EOSINT M280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设备,研究了具有不同球化率、流动性和激光粒度分布钨粉的铺粉均匀性和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成形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球化率和流动性会直接影响粉末的铺粉均匀性,激光粒度会影响粉末激光熔化效果。其中球化率高、流动性好和激光粒度较细的钨粉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成形精度更高。研究结果为激光3D打印钨成形技术工作中如何选取粉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花等离子体放电法制备了高温合金粉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在不同电介质和电流条件下制备的高温合金粉末的形貌、颗粒大小以及内部凝固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高温合金粉末的粒度细小、颗粒球形度高、粉末颗粒表面光滑、看不到枝晶,颗粒内部凝固组织随颗粒大小和制备工艺而异。该方法还具有冷速快且设备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超细陶瓷粉末表面改性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ZrO_2(Y_2O_3)超细陶瓷粉末。制备过程中利用有机大分子作处理剂进行粉末表面改性处理。使用先进压汞仪、TEM、SEM、XRD等检测技术对粉末密度、孔隙分布、烧结性以及形态、相组成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适量的处理剂有利于控制粉末团聚状态,改善其分散性、流动填充性,使粉末及粉末压坯孔隙分布变窄,孔径细小,粉末颗粒球形度好,粒径小而均匀,凹方相ZrO_2含量增高,粉末烧结性等也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粉末。  相似文献   

13.
贾磊  谢辉  吕振林 《中国钼业》2008,32(5):30-35
采用数学推导建立了Mo粉末压制与烧结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发了Mo粉末压坯烧结密度预测专家系统;从客户登录与保护模块、压制工艺分析模块、烧结密度预测模块、显示与输出模块、新产品开发模块和数据库管理模块等6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该专家系统;采用电阻烧结实验对专家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烧结密度预测专家系统预测粒度为3.5μm、松装密度为1.7g/cm^3的M0粉末烧结密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且该专家系统能对不同粒度和松装密度的Mo粉末在不同压制压力和烧结工艺路线下得到的烧结体密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别利用水冷铜坩埚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VIGA-CC)和等离子旋转电极(PREP)两种技术制备出球形Ti-6Al-4V合金粉末,作者利用SEM、同步辐射CT扫描-三维重建和氩气含量测试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粒径的Ti-6Al-4V合金粉末的孔洞缺陷和氩气含量、硬度值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VIGA-CC粉末粒度分布宽,细粉收得率较多,粉末粒度分布在40~180 μm之间, PREP粉末的粒度分布较窄,主要集中在110~180 μm之间;金属粉末内部的孔隙率、气体含量和孔尺寸随着粉末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同一粒径范围内VIGA-CC粉末的气孔概率多于PREP粉末;随着粉末粒径减小,粉末截面组织逐渐细化,其硬度值逐渐升高,整体上VIGA-CC粉末硬度值高于PREP粉末。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sedimentation analysi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metal powders obtained by various methods, as well as the analytical method proposed byTsyurupa for calculating and plotting the distribution curve. The results of the sedimentation analysis of an aluminum-magnesium powder (PAM-3) were compared with data obtained by the microscopic count method; similarly, sedimentation data obtained for a copper powder (in benzene) and an iron powder (in alcohol) were compared with electron microscopic count data. In view of the good agreement shown by these data, it is possible to regard sedimentation analysis as being entirely suitable for determin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metal powders. Tsyurupa's analytical method of calculating and plott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powders has been verifi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粉末粒径是影响等离子体喷涂涂层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四种不同粒径分布的钛粉,通过真空等离子体喷涂(VPS)工艺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粗糙多孔的钛涂层,研究了粉末粒径与钛涂层表面粗糙度、气孔率和结合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粉末熔融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不同粒径分布的钛粉制备的涂层结构均较均匀;钛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气孔率随粉末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涂层结合强度随粉末粒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球磨时间,获得不同粒度分布的钨粉颗粒,分析球磨时间对钨粉粒度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响,提高粒度分布在目标区间(5~11 μm)的钨粉颗粒体积分数。结果表明,球磨的前2 h对原料中大颗粒钨粉的影响较大,钨粉颗粒最大粒径由134 μm迅速下降到20 μm左右。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钨粉粒度分布指标减缓下降,除粒径变小外,颗粒形貌基本无变化,但是在球磨10 h后开始出现团聚现象。综合分析可知,球磨时间的改变对钨粉粒度分布指标影响较大,球磨时间为8 h时,可获得粒度分布最窄的钨粉颗粒,在目标区间的钨粉颗粒体积分数达到75%。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A study was made of porous materials from spheroidized powders of refractory compounds. A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linking permeability with porosity and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powder from which th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An empirical formula is proposed for determining the dependence of the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on powder particle size and component porosity under linear filtration conditions. The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pore radius distribution curves obtained show that such materials are relatively homoporous and exhibit little scatter in pore radius size.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 1(49), pp. 27–30, January, 1967.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紧耦合雾化制粉装置,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工艺制备3D打印用Inconel 625合金粉末,通过调整雾化参数研究导液管内径对粉末粒度分布、表面形貌、氧含量(质量分数)及流动性能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紧耦合雾化制粉装置制备出的粉末粒度范围较广,收得率较高,其中尺寸小于53μm的粉末收得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20.
基于紧耦合气雾化技术制备符合选区激光熔化用18Ni300合金粉末, 重点研究了雾化压力对粉末粒度(中值粒径, D50)、粒度分布、球形度、氧含量、流动性和松装密度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雾化压力对上述粉末特性影响显著, 当雾化压力在3.5 MPa到4.5 MPa范围时, 随着压力的提高, 粉末粒度降低、表面形貌改善、流动性变好、松装密度增加。当雾化压力为4.5 MPa时, 所制备的粉末综合特性最优, 粉末粒度(D50)为34 μm, 球形度为0.77, 氧含量为0.02%(质量分数), 流动性为17.4[s·(50g)-1], 松装密度为4.32g·cm-3, 15~53 μm粒径范围粉末收得率为38.1%, 满足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对金属粉末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