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的一整套详细方案,包括地震模型、基岩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融合、信号处理技术和网络系统设计。本文介绍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数据融合技术,包括:(1)无线传感器网络;(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3)多平台多传感器目标跟踪解耦相关算法;(4)传感器网络中合作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5)传感器网络中分布目标的分类和跟踪。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是一个极大挑战性的世界难题,为了准确地预报地震,必须跟踪地震的整个孕育过程,经过传感器数据融合和信号处理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由数据处理中心做出决策判断.文章提出了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的一整套详细方案,包括地震模型、基岩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融合、信号处理技术和网络系统设计.本文介绍基岩传感器网络中所涉及的传感器技术,包括液晶微位移传感器、地热热色传感光纤温度计、激光多普勒振动传感器、基岩微破裂压缩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研究无线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由于传感器节点密度大,采集数据大量冗余,应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采用数据融合算法对冗余数据合并,从而有效地节约能耗.为了很好地合并冗余数据,提出一种粒子群算法的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法.通过移动代理建立数据的初始路由模型,通过粒子群中的粒子互相通信和协作求得路由模型最优解,即数据最优路由节点序列,从而实现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能很好的合并冗余数据,从而减少的网络能量消耗,有效降低网络延时,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网内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消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冗余信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并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网内数据融合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网内数据融合技术,它通过利用一种新型的融合定时机制,对节点的融合定时时间进行合理配置,取得网络能量利用效率和数据精确性之间的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5.
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研究(4)——网络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的一整套详细方案,包括地震模型、基岩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融合、信号处理技术和网络系统设计.本文介绍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光纤传感器在地震预报网络中的应用、传感器网络平台的选择和网络设计、地震源定位的相干声阵列处理技术、光数据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数据融合技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重要性,之后简要介绍分析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最后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组网灵活、便于远程监控等优点,但是也存在能量、存储与网络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的数据融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数据准确性,降低数据冗余度,具有较好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臭氧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臭氧在进行保鲜和消毒时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监测系统,用来严格监测臭氧浓度。系统采用自主设计且拥有专利的臭氧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臭氧浓度的实时监测。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度,首先要剔除可疑数据,然后选择适当的算法对数据进行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数据融合后所得到的融合值更加平稳,可靠性高,通过选择适合的融合算法可以提高臭氧浓度采集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数据融合技术。传感器节点计算能力、通信能力有限,WSN采用交叉重叠方式部署,导致冗余数据量大,需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消除冗余和无效数据,节约网络通信能耗。结合遗传算法全局搜索和模拟退火算法局部搜索的优点,提出一种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WSN数据融合方法(SA-GA)。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快速找到移动代理路由最优传感器节点序列,并实现数据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相比,SA-GA更能快速找到全局最优数据融合节点序列,并对数据进行有效融合,具有更小的网络能耗和网络延时。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前沿技术,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和计算资源严重受限,数据融合技术是减少网络能耗、降低数据冲突、降低传输时延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分析数据融合的重要性;其次针对数据融合的功能分类阐述现有的数据融合方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于路由协议中,可以有效减少数据通信量,从而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对近几年比较新型的、基于数据融合的路由算法MLR、GRAN、MFST、GROUP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了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融合以上路由协议的优点.在数据融合基础上兼顾局部发送功率的最小化和能耗的均匀分布,构造出MEROUP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12.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是避免数据传输拥塞、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及降低能耗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分析了数据融合技术的作用,其次根据在传感器网络协议栈中所处的层次对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了每个分类的重要算法,最后指出数据融合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蚁群算法在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昊  刘金刚 《计算机仿真》2012,29(11):256-259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优化问题,采集数据过程节点间存在大量的冗余数据,需对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为了更好地消除冗余数据,提出一种采用蚁群算法的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建立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初始路由,再用蚁群算法找到最佳数据路由,即数据传输最优传感器节点序列,从而实现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蚁群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冗余数据,减少网络中数据传输量,降低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数据通信量,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数据融合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因此设计高效的数据融合算法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近几年数据融合算法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进行分类研究,给出算法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对部分的算法的性能进行讨论和比较,给出数据融合研究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内数据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网内数据融合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K-平均聚类(DKCWSNs)算法的WSNs节点传感数据的分组策略,并采用基于自适应加权的数据融合方法对分组后的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从而获得更合理的结果.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数据量巨大,必然存在着数据传输可靠性、拥塞以及能耗等问题,高效的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分簇路由算法的特征,采用两层融合技术,首先簇内节点与簇首节点的融合,簇内节点根据阈值来判断是否需要发送数据,簇首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一致性检验,剔除异常数据,第二层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簇首节点与基站的融合,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实验表明,进行融合后的数据可靠性高,较大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与冗余度、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了整个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于路由协议中,可以有效减少数据通信量,从而降低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对近几年比较新型的、基于数据融合的路由算法MLR、GRAN、MFST、GROUP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总结出了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融合以上路由协议的优点,在数据融合基础上兼顾局部发送功率的最小化和能耗的均匀分布,构造出MEROUP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恶劣环境和军事领域中。传感器网络在数据收集中,为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耗能,降低延迟,需要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分析和介绍了传感器网络跟踪级与属性级两种融合模型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数据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19.
《软件》2017,(12):296-304
数据融合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合并相似数据、预测未来数据等方式减少节点间数据的传输量,对冗余数据进行精简,从而明显提高网络生命周期以及数据准确性。本文对近年来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同时从融合过程中采用的融合算法与融合规则出发,将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分为了基于统计学、基于人工智能、基于信息论与基于拓扑学的四大类,对这四类技术从原理上进行了综述,对其中涉及到的不同融合算法从性能、时延、复杂度以及能耗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比较。最后介绍了自动融合、融合评估等未来数据融合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具有潜在巨大应用价值的无线传感网络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特点和系统结构,采用NS2仿真工具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802.15.4协议的仿真,并针对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的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