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梁济运河引黄河水补南四湖泥沙淤积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建立引黄水量与输沙量模比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自梁济运河入南四湖各要素的沿程变化情况及对南四湖的淤积影响,并与河道行洪泥沙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梁济运河引黄泥沙淤积对河道上游段具有一定影响,对河道下游及南四湖淤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在引调黄河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文章从沉沙池型式选取、泥沙沉降与淤积形态分析、出池含沙量控制、沉沙池运用方式等环节,阐述了沉沙池泥沙淤积特性的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使出池含沙量达到控制标准,满足引黄工程引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梁济运河系近年来南四湖生态、生产引黄用水的主要补水河道,也是今后南水北调东线的干线输水通道。通过对梁济运河引黄河水补南四湖泥沙淤积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资料,采用建立引黄水量与输沙量的模比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自梁济运河入南四湖各要素的沿程变化情况及对南四湖的淤积影响,并与河道行洪泥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引黄泥沙对梁济运河中下游河槽及南四湖淤积影响甚微,远远小于河道行洪带来的淤积影响,该分析结论对于研究梁济运河及南四湖淤积,进行工程治理,以及今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含沙量大是闻名于世的,引水必引沙。泥沙淤积是下游引黄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据统计,黄河下游引黄灌区1952年~1990年共引水2595亿立方米,同时也引沙49.8亿吨。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对重点灌区的实测资料分析,进入田间的泥沙量占15%~25%,淤积在灌溉渠系中的泥沙量占15%~25%,淤积在排水渠系和排水河道中的泥沙量占15%~30%,沉沙池沉沙占35%~45%。这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实测水沙资料,对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近30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趋势,即淤积有,较大幅度地减少,其中汛期淤积量减少非汛期河道由淤积状态转变为冲刷状态;在滞洪排沙运用条件下,出现以粗泥沙为主的淤积;在蓄清排浑运用条件下,由于来水来沙减少,河道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多沙河流因有大量泥沙下泄,河道逐年淤积抬高,造成下游河道成为地上"悬河",河道主槽摆动剧烈,河势游荡,泥沙淤积严重危及两岸防洪安全。因此,预测泥沙淤积厚度对防洪工程设计至关重要。文章对柳河河道泥沙冲淤情况进行分析,对河道淤积进行初步预测,提出河道淤积厚度,供柳河河道工程及其它多沙河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淤涨型海岸河口建闸的目的主要是御卤蓄淡,以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由于非汛期关闸导致海相来沙大量淤积在引河内,挡潮闸下河道淤积严重,河道过水面积减少、防洪能力降低,限制了河道的通航能力和河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了闸下淤积的影响因素,重点论证了闸址条件不同时闸下淤积情况往往也不尽相同,其中闸下河道类型、闸下河道长度、径流条件、植被条件和闸下河道入海方向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菏泽地区东鱼河、洙赵新河等11条灌溉排水河道近年来淤积严重,通过典型河段的泥沙计算得知,因降雨与径流侵蚀产生的沙量占河段来沙总量的18.5%,由引用黄河水所带来的泥沙量占81.5%。文章还就造成淤积的成因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调控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沙条件,即随流量大小和含沙量高低而变化,含沙量越低则泥沙淤积比越小、单位输沙水量越大,反之,含沙量越高则泥沙淤积比越大、单位输沙水量越小。在黄河水少沙多、水资源日趋紧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条件下,为兼顾河道少淤和减少输沙水量,可通过水库调度,优化水沙搭配、塑造高效输沙洪水。以黄河下游实测场次洪水为基础,建立洪水期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比与水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求得流量为4 000 m~3/s时冲淤临界含沙量约为50 kg/m~3;基于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泥沙输移规律,以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为约束条件,分析单位输沙水量随含沙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高效输沙洪水泥沙优化配置指标,即洪水流量为4 000 m~3/s、河道淤积比为0~15%时,相应的高效输沙洪水含沙量配置区间为50~75 kg/m~3。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黄河下游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渭泾 《中国水利》2004,(11):26-28
黄河是多泥沙河流,通过对治理河道淤积的历史探索,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黄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加深了对黄河水沙来源的认识,以及下游河道冲淤规律的认识,对高含沙水流的输沙特性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此提出利用库区清淤实现水库泥沙进出平衡;利用高含沙水流的输沙特性实现输沙渠道的进出平衡;利用淤泥质海岸的退蚀规律,实现入海口淤积和退蚀的平衡.在动态平衡之下,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1.下游河道治理应尽快抓紧进行黄河的突出问题是下游的防洪,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也是我国的心腹大患之一。而防洪的关键问题是大量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众所周知。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针对黄河水少沙多这一基本特点进行综合治理,即在中游产沙区进行水土保持和小  相似文献   

12.
李家岸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地处德州市的东部,渠首闸位于齐河县城关镇李家岸村附近,总干渠地上部分全长47.4km。自1991年开灌以来,灌区共计引黄河水178亿m3,保证了灌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但是,引黄必引沙,泥沙造成灌区引水渠道严重淤积,河道堵塞,严重影响干渠的输水能力和灌区引水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清淤又造成引水成本的增  相似文献   

13.
永定新河河道泥沙的大量淤积,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近年来,虽然每年清淤,仍改变不了泥沙不断淤积的发展趋势。为了达到永定新河永久治理的目的,应抓紧在河口建闸并对闸上河道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河水沙集中的特点,使得中游干流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在拦蓄洪水的同时也造成了库区的泥沙淤积,水库防洪调度必须考虑泥沙的处理。通过分析现状黄河中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式,阐明防洪调度方案在泥沙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门峡适时控制、三门峡和小浪底轮流退水、陆浑和故县最后退水等减轻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海河流域河道引黄淤积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平原,耕地160万hm~2,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基地和重要的经济区。该地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年均引用黄河水50多亿m~3,引沙约4000万m~3。由于引黄灌溉,使大量黄河泥沙进入河道并沉积,严重降低了河道的排涝与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永远 《治淮》2009,(11):23-25
通过实测潮水位、流量、含沙量、冲淤水量、河道淤积量等水文资料,分析、判断河道淤积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时段泥沙淤积量、引江冲淤效果、港道淤积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就开始了引黄调水工程。先后经历了引黄济卫、引黄人冀、引黄济津、引黄济淀、引黄济津济淀5个阶段。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对水需求的不断增大.我省逐渐加大了引黄力度。但是,黄河水的含沙量高,容易造成引黄输水河道的淤积。河北省实施引黄18年来.尽管引水缓解了受水区用水紧张状况.但大量的泥沙也沉积在输水河道中.妥...  相似文献   

18.
郓城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北临黄河。该县百分之八十的农田靠引黄河水灌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水日趋紧张,引水配额逐年减少,引水的机动性也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及相关制度的改变,搞灌区淤改或修建沿沙地越来越难。鉴于两方面的原因,自1993年以来,该县引黄灌溉时基本上都是混水入河。因此,地处灌区上游的北部乡镇河道,每年都淤积大量黄河泥沙,造成灌排困难。十几年来,河道清淤几乎成了全县冬季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以及大型施工机械的不断增加,过去那种“大…  相似文献   

19.
侯鹏  肖洋  吴乃阳  王海军  马永久  李云开 《水利学报》2020,51(11):1372-1382
传统的黄河水沉淀-过滤系统存在沉沙池建设成本高、过滤器频繁反冲洗能耗高等问题,让更多的细颗粒泥沙随水流排出灌水器体外是解决黄河水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新思路,而摸清泥沙在黄河水滴灌系统内部的淤积特性以及灌水器结构-淤积泥沙特性-堵塞特性参数间的相关关系是探索其排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在河套灌区开展了黄河水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原位试验,系统分析了6种内镶贴片式灌水器内部细颗粒泥沙含量及粒径分布动态变化特征,探索了三者间的级联关系。结果表明:进入灌水器内部的泥沙99%以上可以排出体外,淤积在灌水器内部的泥沙以粉粒为主、砂粒次之、黏粒最少。随着灌水器堵塞加剧,内部淤积泥沙的黏粒、粉粒比例相对降低,而砂粒比例相对增加,泥沙进入灌水器后存在聚集等行为,使得灌水器内部淤积泥沙粒径明显高于毛管入口。泥沙比表面积淤积量、粉粒比例、砂粒比例、D50、D95对黄河水滴灌系统Dra、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影响显著(p<0.05),不同灌水器淤积泥沙粒径明显不同,D50与灌水器结构无量纲参数(流道宽深比W/D、面积长度比A1...  相似文献   

20.
对新建金沟河引水枢纽工程进行水工模型造床平衡试验,通过对工程过流能力、闸前泥沙淤积平衡状态和运动规律进行模拟,优化了工程冲沙布置.试验研究证明工程总体布置基本合理,达到了引水闸进口的"门前清",可避免河道大量粗颗粒泥沙进入引水系统带来的磨蚀和淤积问题,保持引水枢纽长期有效.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枢纽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