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山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该矿共发生过111次突出,依据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矿区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对突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了龙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并分析了褶皱、断层、顶底板岩性和构造煤等地质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与控制,认为褶皱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有重要影响,而断层构造和煤层顶板岩性控制着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为主控因素,为有的放矢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子垭南井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李子垭南井所在的华蓥山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李子垭南井大量的瓦斯地质资料和瓦斯测试参数,分析了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赋存规律,并指出成层发育的构造煤和地质构造是造成发生瓦斯突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依据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坪湖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分析了区域演化、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煤质、矿井构造和采掘因素等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采掘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有重要影响,而断层构造控制着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因此,根据煤层瓦斯地质条件变化实现突出危险程度区带划分,从而更好地指导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分区分带治理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3,(9):14-16
为了研究英岗岭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构造特征,在大量统计英岗岭矿区各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情况和地质构造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瓦斯地质单元进行了划分,分析了矿区典型高突矿井断层和褶皱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大型压扭性断层影响而发育的一系列由小型逆断层组成的叠瓦式构造区域,突出危险性大;褶皱的轴部和整个复向斜的构造收敛区域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多发区;小褶皱或小断层发育并伴随煤厚由薄变厚区域易造成煤和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段王煤矿15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采用了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现场实测资料,研究了区域及矿井地质构造,以及煤层埋深、断层、褶皱构造等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确定了15号煤层的瓦斯风化带,并对该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预测,为合理开发利用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5,(7):186-188
为了研究水城矿区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特征,在分析矿区区域构造特征和煤与瓦斯突出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矿区断层、层滑构造、褶曲、软分层等构造类型对突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矿区断层及其组合、层滑构造、软分层、断层转折褶皱等为瓦斯局部积聚提供了场所,并通过控制煤厚变化、软分层、煤体破坏类型等地质特征控制了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力学性质等因素的分布,从而控制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梁山南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该矿井实测的瓦斯地质资料为依据,运用瓦斯地质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统计分析了该矿突出资料,认为该矿突出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突出和倾出为主;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突出强度增大;突出大多发生在石门和工作面平巷;断层影响带是突出点易发区域;K1及K1o煤突出严重;矿井西翼煤层突出危险性较大.通过分析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该矿突出的影响,认为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程度为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高效生产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整理分析了大平煤矿历年的煤与瓦斯突出资料,总结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了影响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高能瓦斯、煤层埋深以及构造煤,尤其是褶皱和断裂构造及高能瓦斯赋存。认为地质构造通过控制瓦斯赋存、煤体结构类型来控制突出的发生,是发生突出的主导因素;高能瓦斯作为突出发生的能量条件,是影响突出的重要原因;而大平煤矿煤层埋深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关系明显,瓦斯垂直分带性强,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另一个原因;同时大平煤矿构造煤成层发育,属易突出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创造了物质条件,是该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因素。这些原因为今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带性,利用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地应力分析、各地质因素分区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该矿瓦斯地质特征,分析了突出分布规律,论述了多因素对突出分带性的影响,以及地应力的分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组层突出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突出在郭庄背斜北东翼成条带状分布,郭庄背斜北东翼为构造应力集中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构造煤等因素的分区性差异都是褶皱各部位构造应力不均匀性和分带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平煤股份十三矿瓦斯含量分布变化大,构造较复杂,前人对其瓦斯突出和影响因素等做过很多研究。通过对平煤股份十三矿瓦斯突出地质因素的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褶皱和逆断层构造叠合发育区域是瓦斯突出的高发区,褶皱和逆断层是控制该区瓦斯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垂深和煤层底板标高负值、顶底板岩性、构造煤、岩浆岩侵入等是次要因素,开拓施工是其诱导因素;背斜区域瓦斯含量低、突出概率小的观念并非适合所有井田。此外,还根据单项瓦斯突出指标,初步提出在己四采区有逆断层发育的地段,可能是有瓦斯突出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5个矿区大同侏罗纪煤炭资源赋存现状,研究用于制备性能优良的脱硫脱硝活性焦产品的优质原料煤特征,确定用于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煤煤种,选定煤源地后以便于保护性开采。  相似文献   

12.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叶吉文  沈国栋  江汝峰  王鲁  宋阳 《煤》2010,19(8):67-68,94
概述了我国选煤工业和选煤方法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选煤生产的跳汰、重介及干法选煤等主要选煤方法,同时具体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由选煤大国向选煤强国迈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煤》2017,(9)
为研究煤体渗透性实验中型煤和原煤的差异性,选择唐山矿和钱家营矿区的烟煤原煤和型煤煤样,通过渗流实验平台对原煤和型煤的渗透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围压对型煤和原煤渗透性的影响差异;以及围压和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煤样在不同含水率的条件下,水分对型煤的渗透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型煤和原煤的渗透性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型煤渗透性优于原煤,水分对型煤渗透率影响较为明显,渗流实验中煤样的选取对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顶煤冒放性与放顶煤工艺设计密切相关,以塔山煤矿特厚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隶属度评价方法进行了顶煤冒放性评价。结果显示,一盘区8117工作面和二盘区8209工作面顶煤冒放性好,二盘区8234工作面和三盘区8303工作面顶煤冒放性一般。基于此,选择了工作面放煤工艺,并对8234工作面放煤效果进行了现场实测,结果显示顶煤放出率和工作面来压情况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辛置洗煤厂入洗高低硫煤人工配煤,准确度低,不及时,经常出现精煤硫分波动,造成销售损失,提出改造配煤系统方案.改造后,保证了配煤硫分达到要求指标(<10 %).  相似文献   

17.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淼 《煤炭技术》2014,(6):148-150
主要阐述了煤与瓦斯的突出、倾出、压出等特征和一般规律,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卸压措施。采取震动爆破、松动爆破、超前排放钻孔、水力冲孔,以及钻孔水力割缝抽放瓦斯、边掘边抽与排放钻孔相结合、回采工作面预抽和边采边抽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煤技术及采煤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福林  薛峰 《煤炭技术》2006,25(8):59-60
介绍了采煤技术的发展、采煤工作的现状及目前采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倾斜长壁采煤法以及放顶煤采煤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