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壳聚糖溶液浓度、茶多酚溶液浓度、Nisin溶液浓度和生姜提取液浓度四个关键参数对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复配条件。结果表明,对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TVB-N值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Nisin溶液浓度、生姜提取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和茶多酚溶液浓度;最佳复配浓度为:壳聚糖1.201%、茶多酚0.182%、Nisin0.117%、生姜74.598%;壳聚糖和茶多酚之间,壳聚糖和生姜提取液之间,Nisin和生姜提取液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冷却羊肉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选择培养,分析研究了不同气体条件对冷却羊肉中各种腐败菌的影响和不同包装条件下冷却羊肉中菌相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氧环境下冷却羊肉中的优势菌群是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无氧环境下优势菌群是乳酸菌;低氧环境下冷却羊肉贮藏初期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占优势,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氧气逐渐消耗殆尽,乳酸菌和热死环丝菌含量逐渐上升;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对CO2敏感,乳酸菌和热死环丝菌对CO2不敏感,低氧分压和高浓度CO2环境下,冷却羊肉的腐败菌在贮藏初期受到抑制,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抑菌效果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适宜的宰后羊肉冷却程序,采用不同冷却方式(常规冷却,0~4℃放置96 h);延迟冷却,(15±0.5)℃先冷却8 h,然后在0~4℃条件下冷却至96 h;高温冷却,(25±0.5)℃冷却2h,然后放置在0~4℃条件下继续冷却至96 h)对宰后羊肉进行冷却处理,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迟冷却和高温冷却显著增加了羊肉的蒸煮损失率,降低了羊肉的剪切力值,提高了羊肉嫩度,缩短了羊肉的成熟时间(P<0.05);同时提高了羊肉的L*值(P<0.05),增加了a*值(P<0.05),使羊肉的色泽鲜红;此外高温冷却和延迟冷却提高了羊肉的羰基含量(P<0.05),降低了巯基含量(P<0.05),温度越高,羊肉蛋白的氧化程度越大;而且高温冷却的菌落总数显著高于常规冷却和延迟冷却(P<0.05),存在腐败的风险。试验结果证实延迟冷却和高温冷却对羊肉品质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但考虑微生物和蛋白氧化的因素,延迟冷却更适宜作为宰后羊肉冷却程序。 相似文献
6.
7.
生物保鲜剂对羊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乳酸链球菌素(Nisin)及丙酸钙作为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鲜羊肉.通过L9(34)正交实验,在0~4℃下贮藏,经过24d冷藏,分别对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TVBN、pH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水平组合均有一定保鲜作用,最优保鲜效果的保鲜液组合为:0.05%的Nisin,2%的乙酸,5%的丙酸钙,此条件能有效控制TVBN增加,延缓pH上升,有效减缓微生物的生长,且时肉样感官指标无较大影响,冷却肉保鲜时间可迭24d.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浸泡式真空冷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与冷风冷却比较,研究不同初始水温下浸泡式真空冷却对蒸煮羊肉冷却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式真空冷却过程中,浸泡液初始温度越低,羊肉的降温速率越高,质量损失越大。为提高冷却速率,降低质量损失,筛选最佳初始温度25℃。此温度下,浸泡式真空冷却的冷却速率明显高于冷风冷却,其质量损失明显低于冷风冷却(P0.05)。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经浸泡式真空冷却的羊肉,其剪切力均小于经冷风冷却的羊肉,而在弹性、内聚性等方面与冷风冷却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浸泡液初始温度对羊肉的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对冷却羊肉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分析,根据HACCP的原理确定相应的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了监控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冷却羊肉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1.
竹叶抗氧化物在冷却羊肉中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探索竹叶抗氧化物(antioxidant of bamboo,AOB)在冷却羊肉保鲜中的应用效果。羊肉经竹叶抗氧化物溶液浸泡后内附吸水垫真空包装并于4℃贮藏,每5d对其进行感官评定、细菌总数、pH值以及挥发性盐基氮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为0.15g/100mL的竹叶抗氧化物溶液浸泡羊肉后,在贮藏过程中其感官、细菌总数、pH值以及挥发性盐基氮指标均为最好,保鲜时间比对照组样品延长5~7d。 相似文献
12.
NISIN、EDTA和山梨酸钾在冷却肉贮藏保鲜中的交互效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添加NISIN、EDTA和山梨酸钾复合保鲜剂,真空包装后(4±1)℃贮藏鲜肉,以细菌总数作为评价鲜肉贮藏效果的指标。以三因子中心组合实验探讨复合保鲜剂对鲜肉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以NISIN 0.05%、EDTA 0.112%、山梨酸钾0.054%添加,效果最好。EDTA和山梨酸钾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NISIN和山梨酸钾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单因子抑菌效果的顺序依次为NISIN>EDTA>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并为了保证冷却羊肉的产品安全,对冷却羊肉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危害分析,根据HACCP原理确定相应的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了监控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冷却羊肉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生物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在4±1℃下对冷鲜滩羊肉贮藏品质的影响,探究复合保鲜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以冷鲜滩羊肉的菌落总数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菌落总数和响应面回归方差分析表,并通过验证实验验证复合保鲜剂的合适配比。结果 复合保鲜剂最佳质量配比为:壳聚糖:1.5%、茶多酚:1.2%、Nisin:0.04%;联合保鲜使得样品在0、4、8、12、16、20、24 d在4℃±1℃下的菌数总数、pH、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色泽、蒸煮损失率、硬度、弹性、黏聚性、回复性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1℃条件下,贮藏后期菌落总数变化速率高于贮藏初期(P<0.05),且实验组的pH、TBARS、TVB-N、蒸煮损失率均高于对照组。贮藏至第16 d时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菌落总数值相差2.01 lg(CFU/g)、pH相差0.69、TBARS相差0.56 mg/kg、TVB-N相差0.92 mg/100 g、蒸煮损失率相差1.7%,同时实验组肉贮藏期间a*优于对照组,肉的硬度、弹性、回复性均下降缓慢。结论 生物保鲜剂联合气调包装(75% O2+20% CO2+5% N2)可以维持冷鲜滩羊肉贮藏期间的良好品质且根据冷鲜肉微生物标准可以延长货架期约4~6 d。 相似文献
15.
为减缓滩羊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延长货架期,以菌落总数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复合天然保鲜剂的最佳浓度配比,并以感官评分、色泽、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TBARS值和菌落总数表征贮藏期内复合天然保鲜剂对真空包装冷鲜滩羊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天然保鲜剂最佳浓度配比为肉桂精油浓度0.27%、溶菌酶浓度0.22%、Nisin浓度0.11%。在0~20 d的贮藏期内,相比对照组复合天然保鲜剂处理对肉的感官评分、色泽和pH值能起到稳定作用,并能够显著抑制肉中TVB-N、TBARS值和菌落总数的上升(P<0.05),延长货架期至16 d左右。冷鲜滩羊肉贮藏过程中各指标间存在较大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冷却肉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冷却肉保鲜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保鲜剂、天然植物提取液保鲜剂以及涂抹保鲜剂的保鲜原理、发展和应用情况,其中对生物保鲜剂中的乳酸链球茵素及溶菌酶保鲜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冷却肉保鲜剂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以后肉类保鲜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综述了冷却肉保鲜技术的机理和特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冷却肉保鲜方法,为冷却肉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托盘和真空包装对冷却羊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PA/CPP、PA/PE两种真空包装材料和普通托盘在真空度0.08 MPa条件下分别对冷却羊肉进行包装,4℃条件贮藏20 d。通过对其储存过程中汁液流失率、p H、挥发性盐基氮值、色泽、菌落总数进行分析,揭示出两种包装方式对冷却羊肉品质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真空包装的汁液流失率显著高于普通托盘包装,但普通托盘包装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值显著高于真空包装(p>0.05),且保质期短于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组中,PA/CPP组在贮藏过程中汁液流失率最低,但与PA/PE组差异不显著(p>0.05)。真空包装可以有效延长冷鲜肉的保质期,但PA/CPP和PA/PE对冷却羊肉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