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粒状活性炭脱除焦化纯苯中CS2的研究结果。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吸附量;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进料流速及活性炭床层高度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吸附有利,进料流速越小、床层越高,穿透时间越长以及在吸附前对活性炭进行N2吹扫活化,可明显提高吸附效果。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可使焦化纯苯CS2含量降至3×10-6以下,可达到石油苯CS2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纯六氟化钨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吸附-精馏-鼓泡联用纯化系统对WF6进行纯化.通过吸附除去WF6中的氟化氢杂质;设计精馏塔进行精馏实验除去其他轻组分杂质,并同时进行鼓泡纯化.研究表明吸附法对于WF6中的HF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将WF6中HF的体积分数降到1×10-6以下;精馏-鼓泡联用能将气相杂质的含量降到1×10-6以下,经此纯化操作可以得到纯度为99.999%的WF6.将精馏-鼓泡应用于WF6的纯化有分离效果好、经济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染化五厂和南开大学协作用过热水蒸汽净化间-二硝基苯废酸,在小试基础上进行了中型试验,可使废酸中二硝基苯由3万 ppm~5万 ppm 吹除降低到5ppm 以下,基本上达到了环境保护的要求。现将中型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首先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准确测定胶乳中的残留单体,通过调节苯丙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出残余单体的浓度在1%(质量分数)以下的苯丙胶乳;然后采用后氧化还原聚合工艺,研究后氧化聚合引发体系及用量对乳胶残余单体浓度的影响,结果可将胶乳中残余单体的浓度降低到100×10-6以下;最后采用残余单体转化方法进一步降低乳胶中残留单体的浓度至20×10-6以下,为制备"绿色"内墙涂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赖氨酸(Lys)与甲醛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活性及其除醛效果。浓度为4.806×10-3 mol/L的Lys与甲醛水溶液反应25 min后除醛率为57%,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复配后除醛率可达80%;经Lys处理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的含量低于0.11%,对酚醛树脂游离甲醛的清除率为54%;甲醛含量超标6倍的室内空气经Lys处理后,降至0.08 mg/m3。  相似文献   

6.
采用H1020大孔吸附树脂对4-硝基甲苯(PNT)磺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硫酸进行吸附和脱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温度、废酸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流速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BV/h下,废酸经吸附处理后COD值由7420mg/L降至60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92%以上;树脂脱附率达99%。经数次再生后的H1020树脂对磺化废酸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卢世颜 《氯碱工业》2016,(4):33-34,38
三氯异氰尿酸母液经过酸化、真空脱氯、压滤分离后,游离氯质量分数在2×10-6以下,氰尿酸质量浓度降至1.0 g/L以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在液化气中的存在形式和脱水方法的研究进展。液化气中水的存在形式为游离水和溶解水。游离水的脱除可采用凝聚法和旋流法等,吸附法可脱除液化气中的溶解水,可使液化气中的水含量降至10×10^-6以下。在实际过程中可采用组合脱水的方法,以提高液化气的脱水效率、降低脱水过程的操作成本。  相似文献   

9.
《广州化工》2021,49(19)
一定温度条件下,采用空气吹脱和物理吸附两步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研究了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因数,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废水温度高于50℃,pH不低于11的情况下,直接空气吹脱可以除掉93%的氨氮,进一步用活性炭吸附后即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离子膜烧碱生产中淡盐水脱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的淡盐水含有游离氯,必须在回到一次盐水之前脱除所含游离氯.本文就淡盐水脱氯的原理、方法、工艺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对生产中常见的空气吹除脱氯与真空脱氯2种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1.
以3种不同孔径的介孔材料MCM-41,SBA-15,大孔SBA-15(SBA-15-L)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Al-MCM-41,Ag/Al-SBA-15和Ag/Al-SBA-15-L介孔材料吸附剂。利用XRD,N2吸附,SEM-EDS,ICP-M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上对航空煤油进行了吸附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交换Ag+所制备的吸附剂依然保持介孔材料的特性,并可将含S量为150×10-6的航空煤油中的硫化物,选择性的吸附脱除到S含量低于1.0×10-6。其中,在Ag/Al-MCM-41,Ag/Al-SBA-15和Ag/Al-SBA-15-L吸附剂上,可分别得到8.0,9.0和17.0mL的清洁航空煤油(含硫量小于1.0×10-6)。实验结果也表明,所制备的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主要取决于介孔材料载体的孔径大小,载体的孔径越大,Ag+的利用率越高,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越强。将吸附饱和的Ag/Al-SBA-15-L吸附剂,于空气中在350℃进行再生5h,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可以100%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三氯氢硅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冀中能源河北邢矿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对三氯氢硅生产中的盐酸解吸工序、流化床反应器、湿法除尘工序、变压吸附工序等进行改造的情况.改造后,三氯氢硅中含硼质量分数降至1.5×10-9.  相似文献   

13.
李杨  张红瑞  马龙 《氯碱工业》2020,56(4):41-42
在氯化氢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氢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合成炉的氯化氢出口有冷凝酸产生;冷凝酸中含有较多的游离氯,将其送至氯酸盐分解槽代替高纯盐酸分解氯酸盐,不仅降低了高纯盐酸的消耗,在后续脱氯工序还回收了游离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纯盐酸中游离氯对离子膜法烧碱生产的危害,亚硫酸钠脱除游离氯的原理以及在高纯盐酸中应用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用一次等量浸渍法制备氯气吸附剂。在反应温度为常温、空速小于或等于1 000 h-1、进口氯气体积分数小于或等于400×10-6、出口氯气体积分数小于或等于0.1×10-6的条件下,吸附氯容量大于或等于11%。通过分析实验测得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吸附氯气过程满足热力学的Fueundlich方程和动力学的Dubbin-Radushkevich方程,同时得出了有关吸附剂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杨波  李建新  刘雪霆  陈琪  崔鹏 《应用化工》2009,38(12):1720-172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碳纤维(ACFS)负载CuC l的深度脱硫吸附剂Cu-ACFS。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溶液中噻吩硫的静态吸附脱硫性能,并优化了吸附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吸附剂的CuC l负载量随浸渍时间的延长刚开始增加很快,到24 h以后趋于平衡,吸附剂的脱硫率随着吸附剂中CuC l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89.29%,CuⅠ()在ACFS上的最优负载量为49.596 2 mg/g,对应吸附剂的硫吸附量为11.707 4 mg/g,处理后模型溶液的硫含量由179×10-6降低到30×10-6以下,且吸附剂的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龚志明  王瑞祥  邢美波 《化工学报》2020,71(4):1754-1761
针对全氟烷基季铵碘化物(Le-134)、全氟烷基磷酸酯(Le-107)和全氟烷基聚醚(Le-180)三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平衡态表面张力和吸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关系为Le-180 (15×10-6) -6) -6);饱和吸附量Гmax大小关系为 Le-107 相似文献   

18.
含有2-氯-6-氟氯苄、2-氯-6-氟苯甲醛、2-氯-6-氟苯甲酸的含氟芳香烃副产物氯化氢气体,若不经纯化,不仅无使用价值,还需要无害化处置,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增加“三废”排放量。通常采用石灰或碱液中和的方法处理,固液分离后废渣和废水再分别处理。由于废渣和废水中均含有机污染物和氟化物,需要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部门处理,费用高昂。采用降膜吸收、自然沉降、树脂分段吸附、去除游离氯的工艺处理副产氯化氢气体,所得盐酸达到GB 320—2006《工业用合成盐酸》优等品要求,可作为商品盐酸销售。经工程验证,年处理1万t副产盐酸(降膜吸收后)装置投资金额为30万元,运行成本为25元/t,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纯盐酸的生产原理、游离氯超标原因,通过工艺改进、提高操作水平及加强管理将游离氯含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离子膜法烧碱系统高纯盐酸产品中游离氯含量超标的危害,分析了游离氯超标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游离氯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