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地下水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地下水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首先分析了地下水管理立法的必要性,并从政策支持、公众需求、管理经验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地下水管理立法的可行性,阐述了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然后对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最后为地下水管理立法工作提出了管理制度体系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其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对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作用重大.新颁布施行的《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我国依法推进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强化了各级政府的管理和保护责任,体现了对地下水开发和利用全过程管理,对区域地下水管控、取用水监管、地下水储备制度建...  相似文献   

3.
陆垂裕  吴初  何鑫  唐克旺 《中国水利》2022,(7):45-47,44
我国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引发了诸多资源和生态地质问题.贯彻实施《地下水管理条例》、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亟须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概述了国内外地下水模型发展历程和国外全国尺度地下水模型应用,从技术支撑角度系统阐述了研制我国自主产权地下水模型的必要性,以及在全国尺度应用的可行性,从多方面提出模型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法律法规规章对地下水管理的规定相对分散、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河北省结合近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实践,在总结经验、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完善,将其作为河北省地下水管理的纲领性法规。针对《条例》修订的必要性、主要规定和制度设计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进《条例》贯彻落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地下水储备制度。北京市近几十年来在地下水备用水源布局、取用、恢复等方面的实践,可为建立健全地下水储备制度提供参考。为此,文章在布局、决策、管控、恢复、规划等方面,总结了北京市地下水储备管理保护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下水管理条例》的施行,我国地下水迈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本文在总结江苏省地下水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工作路径,包括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地下水储备和应急备用管理、强化地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机制等,可为江苏省今后一个时期地下水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下水管理条例的立法背景,对地下水资源在现状下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介绍了现阶段“地下水管理条例”(初稿)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起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琪洋 《中国水利》2022,(6):9-10,14
新颁布施行的《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规定了地下水节约保护、超采治理、监督管理等制度措施,对区域地下水管控、节约用水、取用水监管等提出明确要求和方向,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促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焕林  冯志祥 《治淮》2001,(1):26-27
盐城市属黄淮冲积平原,地质结构特殊,地壳浅层由松散的泥沙堆积而成,松散层厚度平均在200~1600米不等。因此,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极易发生地面沉降,引发地质灾害。近年来,盐城市认真贯彻实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护水,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资源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已基本控制了地下水开采量迅猛增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8日通过。并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是一部创制性立法,启动于2013年,于2014年年初列入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正式进入立法程序.经过省政府审查、省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最终获全票通过。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属黄淮冲积平原,地质结构特殊,地壳浅层由松散的泥沙堆积而成,松散层厚度平均在200米至1600米不等,因此,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极易发生地面沉降,引发地质灾害。为了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防止地质环境灾害发生,近几年来,该市认真贯彻实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护水,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资源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已基本控制了地下  相似文献   

12.
<正>时在秋末冬初,欣闻《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全票通过,并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如沐春风,兴奋不已。一部法规,当年提起,当年调研、起草,当年二审颁布,可谓开创立法先河。新法问世,必益于水生态恢复,地下水改善,促进水资源管理。水润万物,恩泽万代,功大莫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北等许多缺水地区长期依靠过量开采地下水维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日趋严重,河湖生态加剧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独立一章列出,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高度重视,也是...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严重超采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治理地下水超采、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海委在大力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顶层设计、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和全力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根据当前地下水亏空依然严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对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提出海委要紧抓《地下水管理条例》实施的有利时机,依法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重点抓好“减”“增”“控”“管”四方面措施,系统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逐步降低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全面提升流域地下水管理水平,大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有效保障海河流域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是对《地下水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是组织实施层面的管理细则,是保障地下水监测工作技术支撑服务有效性的关键一环。文章结合有关规范要求,系统总结了河北省地下水监测过程中数据质量管理经验,针对河北省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的制定,从框架结构、总则、管理岗位和职责、数据类型和采集方法、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录入管理、数据审核管理、数据入库管理、数据维护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管理、附则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丙照 《中国水利》2022,(6):5-6,18
地下水分布广泛、便于利用,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也是战略储备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年地下水开发利用量近1000亿m3,约占总用水量的1/6.地下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承担着重要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也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储备等重要作用.2021年国务院颁布《地下水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自12月1...  相似文献   

17.
政策法规     
<正>水利立法修订《水法规体系总体规划》。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起草《长江保护法》,配合司法部审查《地下水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送审稿)》报送国务院,提出《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条例》等8部行政法规的修改意见,组织修改4件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地下水保护战略框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江汀 《山西水利》2007,23(4):1-3,7
山西省地下水超采、污染和破坏十分严重,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予以最严格的保护。重点分析了地下水作为战略储备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山西省地下水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框架。提出要重点实施关井压采工程、蓄洪回灌工程、防污保护工程和采煤排水综合利用工程,建立并完善《山西省采煤区水资源保护条例》、《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和《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构建地下水资源费调节体系、地下水监控体系、初始水权配置核定体系,并严格实施地下水保护战略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柏青 《中国水利》2012,(16):37-39
新水法实施后,广东省以确保两个安全为核心,水利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水资源立法方面,制定《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出台了《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在全省主要流域建立了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新体制;颁布了《广东省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库区水资源保护办法》等,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在防洪安全立法方面,出台了《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办法》《广东省小水电管理办法》等,完善了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沈晓娟  陈梅 《治淮》2024,(3):11-12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江苏省淮安市地下水因分布广泛、水质相对较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历史上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2014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地下水压采等一系列地下水保护利用实践,成效显著。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对未来全市地下水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规划,明确管控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实现地下水的有效保护、功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