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恢复受损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荒野景观的核心价值之一.通过城市荒野景观的营造,可在城市破碎化生境中恢复该地区原有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并在低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使乡土生物群落稳定地存在与演替.本文介绍了以生物多样性恢复为主要目的的"上海乡土生态科普示范基地"项目,项目探讨和研究了主动型城市再野化过程中应采取的设计原则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城市野境是城市内部或周边区域中自然过程占主导的土地,其中人类开发和控制程度相对较低,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自然演替和生态过程,各类野生生物能够与人类繁荣共存。城市野境在重新连接人与自然、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价值。基于文献综述与案例研究,提出并阐释了保护与营造城市野境的 4 种途径,包括保护、修复、设计与融合,即在城市保护地中保护野性自然、再野化部分城市区域、在城市公园中营造类荒野景观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系统性融入野性自然。建议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中,融入野性自然保护与修复的理念,进一步探索城市野境保护与营造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6.
首先探讨了城市荒野的基本概念。其次通过引入与研究对象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及学术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荒野内涵的多样性,揭示城市荒野的类型和研究城市荒野课题具备的广泛学理基础,以及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城市荒野的处理所展现出的统筹生态与人文的实践特性。在此基础上,围绕城市荒野“存续”和“体验”两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笔者团队的工程实践和环境考察,探讨了如何通过景观营建促进更多类型的城市荒野实现“景观用途”、推动公众更好地理解与感知城市荒野多元价值的方法,发掘风景园林实践对于支撑城市荒野存续的独特能力和实践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时间维度上,景观设计主要是从静态角度来处理空间,但在处理动态景观方面相对薄弱。而时间维度是荒野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它记录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另一方面,是时间和历史在空间上叠加的场景再现。本文在梳理我国荒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在荒野景观的动态特征要求下,通过实际实践案例研究,以时间维度的视角分析当代荒野景观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9.
在国际范围内荒野保护运动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
的荒野保护体系正在稳步建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
速,城市中自然荒野空间的开发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不断扩
张的城市范围内尽可能保留与规划荒野景观,已经成为国内风
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问题。在梳理了城市荒野课题相关背景和
研究进展后,探索了荷兰的城市荒野实践经验,并选取3个不
同尺度和类型的代表性案例,分别对案例的项目背景、设计要
点和场地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自然优先、野性保护、
控制扰动和公众参与4点原则,并辩证地提取了可指导中国背
景下不同尺度城市荒野景观营造的策略,为构建中国荒野体系
提供了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0.
"荒野"(wilderness)是一个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文化概念.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或是景观设计先驱来说,荒野一直以来的重要性既在于其与人工景观元素的鲜明对比可以为自然主义植物设计提供灵感,也在于如今为协调城市、城市居民与自然做出的贡献.人们习惯上将城市和荒野视为对立面,因此有必要采取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与城市语境下荒野... 相似文献
11.
蔡云楠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998,20(6):83-87
针对近年来城市建设高潮时期所产生的“特色危机”,力图在结合西方现代生态学,景观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探寻自然美与人文美并重的现代化山水城市的塑造方式,并着重阐释了山水景观的特征及其在城市场景中的表现手段,以期对现代山水城市的塑料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折下树枝、打磨石块作为武器和工具、烧制黏土作为容器起,人类便开始走向背离荒野的文明之路—城市、农田和园林在化石能源和机械力的推动下,不断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野性被日益驯化.失去野性的人类变得寂寥而萎靡;于是,野性和荒野如今被重新提起.城市荒野既包括荒野景观,也包括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城市化进程面临诸多问题,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替代了乡村成为国人的主要人居环境。生态文明旨在倡导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荒野景观作为最本真的生态自然,理应成为人们市居生活的重要体验对象与审美对象。荒野哲学以其对人类生存家园损毁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当下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逐渐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荒野的价值应该得以重估,荒野景观应当得以复魅。城市对荒野的呼唤、城市审美对荒野的悦纳,是当今中国城乡可持续建设的重大使命。在生态文明的当今社会,人们在市居生活中需要倡导一种审美观念,即荒野审美。荒野审美观的构建正逐渐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5个方面,指出城市景观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够给使用者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相互的活动场所,起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相互沟通的作用,这样的景观设计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诸多因原有自然基底条件限制或用地性质转变等原因,而未经过多人工干预的土地发展成为城市荒野空间。从城市自然再认知的角度出发,辨析了城市荒野在传承人地共生关系、承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潜质;梳理出城市荒野的基本类型与存续目标,包括初级荒野的整体保护、次级荒野的再生与利用、间隙荒野的激活与新生,以及类荒野的认知引导。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归纳出每类城市荒野空间发展的典型策略与应用情境,以期从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层面推进城市荒野空间有效的组织利用,为中国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城市景观和城市景观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南京城市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为例,阐述了景观和景观的概念,着重分析了城市景观的依据及其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剖析了城市景观诸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些城市景观结构的基本规律,并对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方法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
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简析城市设计中的城市景观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设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城市景观问题研究。文章试对城市景观的有关问题以及城市景观的有关问题以及未来城市的景观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历史城市中心景观的价值重塑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了狭义遗产保护范畴之外的非新建城市中心,它们与现实生活有丝丝入扣的关联,却成为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历史城市中心的景观特质及其面临的困境,构建了历史城市中心的整体景观系统并提出了价值重塑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