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齿轮故障常常是导致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研究希尔伯特理论的基础上,对瞬态频率波动分析法应用在齿轮磨损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做了阐述,并通过具体实验进行了验证,证明了TFF(t)曲线与齿面磨损情况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两齿差外啮合行星传动的结构特点及失效形式,提出一种防止结构失效的齿轮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算法得到了各齿轮副间的变位系数合理分配,使得主、从动齿轮与行星轮啮合时的滑动系数趋于相等,减少各齿轮副啮合时的相对滑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这种新型结构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9):189-191
以MG-1370型采煤机截割部行星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通过比较标准中心距与中心距偏移情况下各个齿轮的啮合力及均载特性,对中心距及行星齿轮减速器均载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行星齿轮箱运行状态和单齿啮合过程中的啮合力变化规律。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不同工况对齿轮箱振动的影响和不同工况下齿面接触力变化规律。分析了齿轮啮合力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进而提出减少行星齿轮箱传动过程中振动产生的有效措施。为行星齿轮箱设计生产和使用以及故障诊断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5,(9):120-122
以摇臂传动系统复合行星齿轮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结构和运动特点,应用集中参数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根据复合行星齿轮的参数,对其固有特性进行分析,归纳了复合行星轮系的振动模式,包括行星轮振动模式和整体振动模式。同时应用ADAMS进行复合行星轮系的固有频率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的结论相近。与单级行星齿轮相比,复合行星齿轮的振动情况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某矿用自卸车轮边减速器行星轮轴承的失效原因,采用失效分析和有限元仿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行星轮轴承本体进行了取样分析,并对轴承安装受力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座沟槽深度的加工异常,导致了矿用自卸车轮边减速器行星轮轴承在安装过程中外圈变形,使轴承工作中出现负游隙,最终造成行星轮轴承的失效。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15,(11):312-315
平行齿轮箱及行星齿轮箱是机械设备的重要传动部件,也是故障频发部件。基于实验分析,对比研究平行齿轮箱和行星齿轮箱局部故障的特征提取方法。应用Compact-RIO采集齿轮箱的实时振动信号,运用共振解调技术,成功提取平行齿轮箱齿轮断齿故障的特征频率。对于行星齿轮断齿故障,其振动传递路径复杂,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程度严重,共振解调技术提取不到其故障特征频率。对此,应用EEMD技术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避免了传统的EMD技术带来的模式混叠,成功提取故障的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齿轮减速器实时监控装置,通过振动信号的分析对齿轮和轴承进行故障诊断。综合利用了包络检波和对FFT频谱分析法,有效提高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和测量精度,并实现了减速器在运行中瞬时故障的实时监测和报警。  相似文献   

9.
蒲新征 《煤矿机械》2013,34(1):43-44
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的行星齿轮机构体积大小直接影响其整机的机面高度和对薄煤层的适应性。融合了优化和有限元分析法对摇臂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和完善了摇臂行星齿轮机构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摇臂行星齿轮机构的设计效率、可靠性,降低了薄煤层采煤机机面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量减少露天挖掘机机电故障率与提高其运行效率,对东北某露天煤矿挖掘机齿轮失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齿面点蚀与齿轮磨损是挖掘机齿轮失效的主要形式。对4种齿轮失效形式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配件采购、保养维护、油液监测等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对于改善露天挖掘机运行效率具有显著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强  王雪扬  陈程 《煤矿机械》2015,36(2):263-265
在某二级轮边减速器图纸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三维模型,应用ADAMS软件对轮边减速器的啮合情况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一级行星齿轮系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啮合力。结果表明:轮边减速器在工作时,其齿轮之间的啮合力波动比较明显,并且一级行星齿轮系的幅值波动要大于二级行星齿轮系的幅值波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进行分析,从原理上指出了行星齿轮传动设计中应考虑的两类问题,即载荷沿齿向分布不均与载荷在各行星轮上分配不均。后一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建议通过行星齿轮传动的机构分析进行行星齿轮的传动设计,构造较为理想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煤矿机械中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均载性能,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后,比较了整个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在健康状态下和太阳轮断齿故障时系统的啮合力曲线和均载系数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太阳轮断齿程度的增加,系统的均载系数变大,均载性能变差,且第1级行星轮系的太阳轮断齿故障对第2级的均载性能无明显的影响。仿真结果可以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行星齿轮的裂纹损伤是其主要故障之一。以改进的能量法为理论基础,构建数学模型,对行星齿轮正常及裂纹齿的啮合刚度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其变化规律,获得裂纹啮合区的刚度突变程度;并通过有限元法对这一突变量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理论与仿真的突变值存在约6%的误差。开展了故障模拟实验,分析了其振动信号的时-频域变化情况,给出其无量纲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峭度指标对冲击信号特别敏感,变化量可达64.82%,该指标可以更明显地反映行星齿轮裂纹的损伤情况,验证了啮合刚度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梁感 《煤矿机械》2022,(1):96-98
行星头是采煤机摇臂的重要组成部件,对于大功率采煤机来说,两级行星机构是行星头的核心部件,为了实现旋转密封的功能,其采用浮动油封进行密封,该处是摇臂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浮动油封失效会导致行星头漏油,润滑不足会使行星轮与内齿圈之间产生干磨,温度升高而将齿轮损坏,最后导致整个摇臂失效,摇臂在矿井下一旦损坏,拆解、修复十分困难。装配质量是影响行星头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行星头部的装配一直是采煤机摇臂装配的技术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了采煤机两级行星机构的装配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煤矿机械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传动齿轮失效形式进行分类,并逐一进行失效原因分析。最后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改进齿轮失效的途径。对提高煤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辉 《煤矿机械》2014,(2):86-87
针对矿用行星轮系的接触疲劳仿真分析问题,首先对矿用行星轮系齿轮接触疲劳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矿用齿轮的行星轮系三维有限元模型,从创建矿用齿轮的渐开线的齿廓和矿用齿轮模型简化与网格划分,探讨了矿用齿轮行星轮系模型的约束,其中包括矿用齿轮接触对的建立和矿用齿轮中间区的确定,得到矿用行星轮系S-N曲线,为行星轮系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蔡宏年  刘鑫 《煤矿机械》2023,(6):135-137
对EKF SL1000采煤机摇臂行星齿轮箱内齿圈频繁损坏情况进行分析,对内齿圈材料、力学性能、硬度、渗碳层深度、齿面失效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检测实验、分析数据找出内齿圈频繁损坏的具体原因。确定内齿圈组织不均匀、齿面存在大量网状氮化物为失效主要原因,从对应加工工艺、热处理关键指标优化等方面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在加工制造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彻底解决内齿圈失效问题,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摇臂寿命,保障了矿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9.
刘颖 《煤炭技术》2013,32(1):38-39
文章阐述了齿轮传动不同的失效形式,列举了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机械传动齿轮失效的形式,分析了造成传动齿轮失效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探讨如何提高煤矿机械传动齿轮质量,延长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俊刚 《煤矿机械》2020,41(4):78-80
以某行星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分析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建立行星齿轮三维模型,导入仿真软件Romax对行星齿轮传动模态、固定内齿圈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等振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行星齿轮传动不同阶数下的振动频率、振型和振动总位移不同;行星齿轮传动固定内齿圈的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都呈现在某一均值波动的情况。该研究为避免行星齿轮传动发生共振、减小振动噪声及增加疲劳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