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以河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涵盖了水体、陆地、河岸带以及周边湿地与沼泽等,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是维持河流自然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关键.早期河流健康评价是以河流本身及水体内生物种类、数量、结构、功能等属性表征河流的健康状况,常用的方法是指示物种法(Simpson J,1999;郝丽霞,2014;刘焱序,2015).后来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河流及其周边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对河流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以上环境特征以及服务功能构建指标体系的指标体系法被广泛应用(Walsh C J,2000;Kallis G,2001;宋兰兰,2004).  相似文献   

2.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河道治理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仅降低了原有景观效果更使流域环境的可供人类居住能力减小。生态水利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治理中考虑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主张把河流变成流域生态系统的骨干的方式。生态水利的实现更注重因地制宜。生态水利运用在现代河道治理中即构建生态河堤规划自然化河流把河道治理和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的衔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正>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河流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求,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在维系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引发了河流水质污染、生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等诸多问题,河流流域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各项流域规划,推动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流域综合管理措施的完善,为流域生态系统的治理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谈河岸带的生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河岸带及其植被也不能幸免,给河岸带的生态状况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危害,如河流防洪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河岸带生境恶化等。1 河岸带与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带系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侧,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在欧美等河岸带研究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常用的一个概念,指河岸两边向  相似文献   

5.
苏亚彬 《城市建筑》2014,(11):387-387
随着城市的发展,河岸带独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岸带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对河岸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从学科角度,对河岸带的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最后,总结了河岸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睿  朱玲 《风景园林》2022,29(10):102-108
城市河岸带是城市水陆相互作用的生态空间,草本植物作为城市河岸带重要的植被类型,为调节微气候、驱动碳氧循环、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提供重要支持。现阶段,由于人工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方式存在瓶颈,城市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的可持续性和功能性较差。通过阐释草本植物群落对于实现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作用路径,明确其近自然的目标导向。在分析近自然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1)选择适应性较高的植物种类;2)混植多种可协同共生的植物;3)设计转译植物群落空间复层结构;4)设计转译植物群落物候动态变化。以沈阳浑河河岸带为例,初步提出城市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构建的实验研究途径和具体操作方法,以期为中国城市河岸带、滨水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及可持续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阶段城市河道的硬质化严重,特别是浆砌石护岸,虽然满足了防洪的要求,但是对河流的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浆砌石护岸的缺点出发利用植物特别是藤本植物的特性来美化河岸,通过对藤本植物的筛选,最终确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生长的藤蔓植物来丰富河道岸线景观,缓解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月 《江西建材》2013,(4):176+179
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的工程,是一个古老而活跃的领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问题在国际科技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生态水利理论与实践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当前河流保护相关研究,提出了梁滩河、虎溪河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持的空间与物质计划,据以划定生态保护用地,并据以确定流域建设中的相关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河流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近几十年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城市河流复兴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面展开。河流生态修复离不开流域景观水文的恢复,引入功能流量概念恢复河流关键生态过程,是城市现实挑战下河流生态修复的最佳途径。针对中国河流修复中对河流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和实践均很匮乏的现状,以几乎完全渠化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河为例,解析其过去20余年间3项主要复兴规划和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尤其是水文恢复直接相关的规划与研究内容,包括河道防洪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构建、具体生态恢复策略以及远期生态流量研究等,并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关规划尺度、技术支持及协调管理机制3方面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朱亚斓 《城乡建设》2013,(11):26-28
河岸带植被是维系河流自然生态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且能提供多种体验的活动空间,因此成为景观空间建设的宠儿。在现阶段,河岸带植被景观规划中考虑生态适应性较少,对具体植物的选择偏重形态差异和视觉构图,将人工的园林要素强加给具有高度生态敏感的河流;甚至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十几米宽的河岸带植被中除了草坪只有桃树和柳树两个树种,营造所谓的“桃红柳绿”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刘功纯 《绿色环保建材》2020,(5):220-220,222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河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资源和环境承载体,其不仅在城市存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是影响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不但应有防御洪水、排涝减灾、调水引清、蓄水灌溉、内陆航运等基本功能,还应肩负起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流域气候,平衡区域生态系统等功能。本文就我公司承建的铜川市山水林田湖漆水河治理中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改善小流域气候作用进行阐述分析,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要求,通过总结项目实施经验,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的具体对策和工程技术,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主城区梁滩河、虎溪河保护规划以建设生态河流为目标,以城乡统筹思想为引导,通过划定河流生态功能区,实行流域分区管制,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与景观结构,以及通过统筹安排防污防洪等工程用地,实现污染综合防治等规划方法,切实保护了梁滩河、虎溪河流域自然生态景观 资源,改善了流域水环境质量,恢复和延续了流域生态系统,提高了城市的...  相似文献   

14.
美人蕉河岸带处理受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中试规模的美人蕉河岸带处理受污染河水,并与无植物空白带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美人蕉河岸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在夏季美人蕉河岸带对COD、NH+4-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5.29%、68.06%、77.78%、99.23%,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美人蕉河岸带可以稳定河水的温度及降低河水早晚温差,起到了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美人蕉河岸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在去除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自然理念开展城市河流自然性恢复,是当前城市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梳理韩国首尔汉江流域30余年近自然恢复的规划和策略,总结了其历经的探索期、提升期和完善期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实践和举措。笔者发现,韩国城市河流近自然恢复已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和城市空间等领域协同的方向推进。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2030汉江自然性恢复基本计划》,深入分析了第三阶段即完善期的主要恢复工作,包括生态系统构建、支流整顿和主要工程的恢复策略等。最后,文章从总体思路、流域尺度生态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居民参与式治理等四个方面提出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河流的近自然恢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河岸带生态功能认知及河流景观偏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河岸自然的植被缓冲带、构建生态河堤、恢复河道的自然形状和自然的河床物质组成可以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河流周边的居民对于河岸带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认知及其对河岸带的植被类型、河堤的类型、河道的形状、河床的底质类型这些景观的偏好。结果发现参与者对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平均认知程度依次为:控制侵蚀(71.94%)、净化污染物(58.27%)、调控洪水(51.80%)、景观美学(46.76%)、休闲娱乐(43.17%)和维持生物多样性(28.77%)。河流周边居民及其职业群体对河岸植被类型、河堤类型、河道形状和河床物质组成的偏好也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景观恢复设计提供有益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域尺度上的城市扩张会对河岸带生境产生显著的 负面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何种用地模式能更有效地支持河岸带 生物多样性。以汉江小流域武汉段为研究对象,从用地强度、 形态和布局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用地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根 据河岸带生境结构及其联系构建城市河岸带生境质量评价体 系。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探究子流域水平 上的城市用地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 地紧凑度提升,河岸带综合生境质量显著降低;开发利用强 度、居住用地占比及土地利用混合度是致使河岸带生境变差的 主导因子;用地形态与布局的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质量的影 响不显著,且分形维度指数与河岸带生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证明了在同等开发强度下,提升城市用地形态与布局紧凑 度是协同城市化与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水系及沿岸环境整治是适应城市时代发展的需求。以福州市光明港流域内河综合整治为例,简要叙述了光明港流域内河现状,重点阐述了城市内河治理的整治目标和整治内容、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强调指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对于提高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统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朝阳市凌河流域为例,聚焦水环境质量提升,以流域为单元分段构建河道生态系统,分层次构建河岸生态系统,分类别开展小流域治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基础设施,为其他相关区域的保护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基础设施先行:武汉五里界生态城设计案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孔坚  张媛  刘云千 《规划师》2012,28(10):26-29
生态城市设计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的营造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物生产、环境调节、生命承载、休憩及审美服务.这些服务在传统工业化的城市中是需要靠高投入和强维护的灰色基础设施来提供的.武汉五里界生态城设计将城市雨洪管理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核心功能,并将雨水管理、生物生产、水体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