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泉窑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以烧制青瓷著名。龙泉青瓷自宋代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龙泉青瓷,既折射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又记录了龙泉制瓷艺人的智慧。探讨研究龙泉窑青瓷的装饰艺术,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民俗风情,又有助于我们了解龙泉制瓷艺人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利当代龙泉制瓷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再创龙泉青瓷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龙泉青瓷五代开始为烧制秘色瓷,北宋“禁庭制样须索”。北宋阶段龙泉青瓷烧制的青瓷有几类?其器型属什么类型?文章从窑址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入手,探索了龙泉窑北宋时期的青瓷仿古造型、经典造型与仿生造型。指出北宋龙泉窑主要烧制的青瓷可分三类:生活器、陈设器和宫廷礼器。北宋龙泉青瓷人借瓷器表达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体现其创新意识和烧制技艺。文章对北宋龙泉窑研究和龙泉青瓷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泉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之一。南宋龙泉窑青瓷以高雅的艺术和青翠如玉的釉色而闻名于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龙泉青瓷艺术风格与制瓷工艺的角度入手,就南宋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特点和制瓷工艺等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并揭示龙泉青瓷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4.
龙泉窑是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龙泉窑区域广大,夏商时期就在大量烧制陶器。龙泉青瓷是世界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烧制历史可上溯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时期逐渐兴起,五代获得发展,勃兴于北宋,盛名传扬于南宋。龙泉青瓷审美意象丰富,文化内涵深广,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对龙泉窑的历史研究及其发展进行清晰的梳理,阐述了龙泉窑区与龙泉青瓷外销航道,龙泉窑古代的陶瓷烧制,结合龙泉窑青瓷造型、瓷釉元素、审美意象建构等论述了龙泉窑青瓷的审美意象。文章论述有理有据,论述充分,对龙泉青瓷的研究及现代艺术创作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代龙泉窑青瓷和哥窑瓷,造型典雅,制作精致,在五代烧制秘色瓷的基础上,融合南北各方青瓷烧制技艺的精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章结合龙泉窑宋代青瓷、哥窑龙泉窑址的瓷器等的研究,分析宋代龙泉窑和哥窑瓷的器物类型和造型理念。对青瓷烧制研究及其文化研究均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广阔、产量巨大的瓷窑体系。近年来学界对古代龙泉青瓷研究的著作与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对哥窑、弟窑、官窑的辨析,对龙泉青瓷的装饰技艺与鉴赏以及龙泉青瓷的对外交流、考古、辨伪、文化、价值和其他方面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龙泉青瓷初创于五代式微于明清,是我国历史名瓷.龙泉青瓷执壶造型优美,功能多样,是龙泉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具之一.为探究历代龙泉青瓷执壶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及其演变过程,对搜集到的龙泉青瓷执壶资料根据其造型特征分类整理.运用个案研究、文献分析法、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方法,总结出龙泉窑盛酒执壶与盛水执壶的造型特征,及两类执壶...  相似文献   

8.
周少华 《中国陶瓷》1999,35(4):36-39
(一)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龙泉窑是一个历史久长,影响深远的窑系。从南朝到清初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制瓷史使得龙泉窑闻名中外,人们在对龙泉青瓷津津乐道时总是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宋代龙泉窑的产品上。其釉面细腻,光泽柔和,釉色青翠,令人有玉的感觉。因此这一时期被考古界、陶瓷界公认为是龙泉窑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龙泉青瓷的特点是除全面继承和完善“越窑”的工艺技术和传统风格外还创造性地烧制成了“粉青”、“梅子青”等青翠如玉的釉色。从而奠定了成为宋代名窑的基础。宋代龙泉窑青瓷以釉色美而著称。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特别讲究青釉…  相似文献   

9.
龙泉窑区古代烧制陶瓷的历史悠久,远古至唐代的龙泉窑青瓷其审美发展,造型由古朴单纯转向端庄象形,装饰日臻完美。五代两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之审美发展,四朝为朝廷烧制青瓷,以朝廷高标准严要求烧制青瓷,促进了龙泉青瓷审美艺术的代代发展。文章结合历史史料和时代发展的历史进行研讨,较好地阐述了龙泉窑青瓷审美艺术的发展,对龙泉窑的历史研究和审美艺术研究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今天的龙泉青瓷,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自不必言说,关键在于把握,然挑战却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认直对待。  相似文献   

11.
田多银  吴军明  刘潮  刘培峰 《陶瓷》2024,(4):137-142+187
本研究采用EDXRF对龙泉东区安仁口窑和道太窑两处元代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安仁口窑和道太窑元代青瓷胎体元素组成呈现“高硅低铝”的特征,采用的原料具有低风化度和高铁含量的特点。然而,在原料加工处理方面,安仁口窑的原料粉碎淘洗程度较高,而道太窑则较低。此外,安仁口窑和道太窑陶工普遍选用高磷低锰的釉灰作为助熔剂,但安仁口窑青釉中的磷含量低于道太窑。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龙泉窑各地区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数据和资料,有助于全面理解龙泉窑青瓷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考据龙泉窑五代大窑、金村窑址,发现龙泉五代时烧制青瓷已极为谨慎,原料精选,加工工序繁杂,工艺成熟,做工精细,器型规整,装饰精细华美,修整简洁干净。瓷釉淡绿青翠,釉质透明温润,色泽与法门寺唐代地宫瓷器釉色相同。本文从窑址发掘出表明五代龙泉窑烧制秘色瓷之特征、文献资料表明龙泉窑分担五代钱氏贡瓷烧制任务、法门寺秘色瓷与大窑五代瓷片之瓷色一致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阐述龙泉窑五代时期烧制秘色瓷的情况及其工艺特征。对龙泉窑的历史研究及工艺文化探讨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中韩两国的青瓷文化。青瓷工艺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点。在中国,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上虞窑、越窑、瓯窑、婺州窑、秘色窑、龙泉窑、交坛下官窑等,构筑了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龙泉青瓷超越群伦,创造了青瓷的高峰。本文分析了中国青瓷与高丽青瓷在釉料及造型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龙泉青瓷是一种在坯体上施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然后入窑在1300℃—1320℃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瓷器,按装饰工艺来分,属釉装饰瓷(陶瓷装饰有三种形式:坯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龙泉青瓷“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的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装饰纹饰和人物塑像两个方面探讨龙泉青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陶瓷工程》2010,(11):104-105
作者简介1969年5月生于浙江龙泉,瓷中青瓷坊创始人,新元青瓷厂总经理。热衷于青瓷艺术,对龙泉青瓷釉色、造型、装饰设计都有较深的领悟。  相似文献   

16.
龙泉窑是宋代六大著名窑系之一,以烧制青瓷著名。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研究、保护、传承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能更好地延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生命力,更好地体现龙泉青瓷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更好地促进当代龙泉青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龙泉窑区云和出土的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看,龙泉窑当时烧制技艺在一部分窑口已经达到与越窑、瓯窑相近的水平。只是在瓷釉上色泽偏深,造型上偶尔出现较为粗疏之处,但龙泉窑青瓷在西晋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文章以龙泉窑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与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同类青瓷器物进行比较,阐述龙泉窑青瓷西晋时期的自身特点,对研究龙泉窑西晋青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江龙泉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场,南宋以釉色青翠的梅子青闻名于世,但梅子青只是其中一部分精品,大量的宋代青瓷则主要以刻、印、镂雕、堆塑等技法装饰瓷器。到元代以后,龙泉窑更加追求在青绿釉层上加以各种技法的装饰,並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新创了一些工艺,如露胎印花、露胎贴花等,这些技法给元代龙泉瓷器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使其在国内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现归纳几种主要的技法如下: 一、贴花:贴花是元代龙泉窑盛行的装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历史中,青瓷逐渐成为陶瓷的重要分支之一,南宋时期繁荣商业的经济中心在江南一带,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南宋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无论其造型方式还是装饰釉的表现,他的技艺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南宋的青瓷融合了中国制瓷工艺的精华,在瓷器制造领域独树一帜,工艺的发展使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洁明快,厚釉的出现让南宋龙泉青瓷更加注重造型上的变化,线条的流动和细节的琢磨使得瓷器在整体上达到了流畅干净、灵动、淡雅的展示效果,装饰的简化是南宋龙泉青瓷的重要特征之一,南宋龙泉青瓷的后如凝脂青比美玉的艺术特征符合儒家经典中关于玉文化的要求,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龙泉青瓷艺术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现代青瓷艺术的发展,本文将对于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与釉色的工艺美还有青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单道扫描等离子体谱仪测定了浙江绍兴、上林湖、上虞等地越窑、南宋官窑以及龙泉窑43个样品的15种稀土元素含量,经Bayes准则多类逐步判别分析得出:Ce,Nd和Pr是区分不同越窑青瓷及龙泉白胎青瓷瓷胎的指纹元素;Ce,Nd和Gd是区分南宋宜窑黑胎青瓷以及龙泉黑胎青瓷瓷胎的指纹元素,从而为正确区分这些外观相似的历史名瓷提供了又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