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石飞 《城市规划》2022,46(2):79-83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范式必然面临调整。而国土空间多要素间协同机制和空间管控的分析方法,决定了交通规划领域需基于生态保护和集约用地逻辑,重视交通要素与其他国土空间要素的协同,侧重面向空间管控的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分析,以谋求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管控层面的衔接。因此,交通规划领域面临着从规划理念、层次、特征、标的等的调整和应对,并思考规划内容和方法上的转型,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和提升规划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农业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剖析了我国现有各类农业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优化农业空间规划框架的策略。(1)依据“功能分区—用途单元—地块图斑”细分农业空间,理顺管控对象。(2)依据各级政府事权,市域规划应突出“结构管控、奠定格局”,县域规划应强调“用途管控、协调布局”,镇域规划应强调“要素管控、面向实施”,实现管控内容分级统筹。(3)依据农业各类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需求,分类传导由“规模、边界、地类、规则”组成的基础要素,分项叠加由“数量、质量、效率”组成的特色指标,形成刚弹结合的措施,实现管控手段的多维拓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域—县域—镇域”的农业空间规划框架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超岩 《江西建材》2023,(12):191-192
合理的国土资源分析与评估,可在后续的建设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中结合霞浦县下浒镇实际国土空间规划情况,阐述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应该顺应新的形势,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从思维方式、体系构建、内容转型、程序组织、动态评估、法规标准等方面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转型与创新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研究认为,应当转变交通规划的思维,建立完整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推动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同步研究与编制,完善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促进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域范围综合交通系统的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如海 《城市规划》2021,45(2):58-64,72
中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面对多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积弊、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间不合理的竞争与利益博弈等因素造成的规划乱序,亟需在“规划一衔接一体系”的分析框架下,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逻辑厘定,解构国土空间规划及其相关概念范畴,厘清国土空间规划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7.
伯婷 《城市住宅》2021,28(10):143-144
综合交通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监督实施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要明确自身目标与定位,依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提出综合交通规划转型策略,以期对促进综合交通规划与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志珊 《河南建材》2021,(9):151-153
风景园林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能够为当地生活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为人们带来感官上的享受,还能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出客观的生态效益.但随着我国城乡规划转变为国土空间规划,处于时代变革潮流中的风景园林如何与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适应,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研究课题.因此文章基于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视角下对风景园林的发展动态展开研究和分析,探索风景园林在变革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发展态势及创新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条件下,各地方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工作引起重视,在此方面全面探究此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各项要求,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能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在相互融合的条件下促进现代化城市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可充分突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提升整体成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云路  马嘉  李雄 《风景园林》2020,27(1):25-29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支撑专项之一,须充分响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视角进行合理转变。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引,从规划路径和规划管控两大方面,针对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何适应当前城乡绿色空间优化需求进行规划模式探索。在规划路径方面,提出借助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确定规划的流程、层次、内容、技术。在规划管控方面,提出呼应"多规合一"发展要求,构建多民众参与、多部门合作、多渠道沟通的城乡绿地管控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路径和稳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支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色空间的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磊  徐银凤  盛艺翔 《规划师》2021,37(19):41-47
风貌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专项规划的类别之一,对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建设美丽国土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有序推进,风貌专项规划也急需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导向、积极响应及更新迭代.文章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三观"导向,即规划价值观、资源统筹观和指导实施观,提出风貌专项规划需从研究视角层、关注焦点层和支撑实施层进行"叠层探索"响应,并结合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风貌专项规划,从研究位序维度、空间焦点维度、支撑应用维度开展多维实践研究,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其他地区的风貌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然特征、景观格局、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现有开发导向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景观空间内部不同的本底特征,即景观性格。通过对多类型资源的叠加,生成对区域空间景观性格的综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所涉及问题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具体指导国土空间风貌控制问题,从而弥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对景观资源禀赋及本底特色的忽视。对现有景观性格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构建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过程步骤,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进行景观性格评价实践,形成景观性格分区、景观性格分级及景观性格描述等成果,指导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风貌控制、功能区划分及发展定位。景观性格评价有利于发掘利用空间自身优势,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指导规划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控规技术理性不足、制度建设滞后,这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控规成为我国城乡规划体系核心之间存在矛盾,因而亟待改革.但是,近年来对控规的热议,不仅尚未达成共识,反而各说各理,陷入茫然.原因可能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控规“为谁而做、作何而用、控制什么”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致使控规改革方向不明、难有成效.对此,首先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多元化利益主体对控规认知的分歧;然后,溯本逐源,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由来(应对市场失灵)、作用(干预土地开发)和问题(存在政府失灵)等;以此为基础,对控规“为谁而做、作何而用、控制什么”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为控规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辨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尚嫣然  张悦  薛昊天 《规划师》2021,37(19):35-40
随着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确立,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同步推进,探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纵横传导路径,是体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和协调性的具体抓手.文章在梳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侧重点和传导难点的基础上,结合黄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传导的实证探索,构建以纵横贯通、市县协同反馈为机制,以传导路径、传导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法定地位,城市风貌规划在实践中存在控制力不足、可操作性差的弊端,影响到城市风貌规划的落实.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探索中,规划按照传统方法,在宏观层面进行总体定位的基础上,采用纵向细分与横向细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片区和各子系统的城市风貌进行控制指引;同时,为了避免传统模式下城市风貌规划难以深化和落实的弊端,规划尝试引入控规导则,编制片区规划指引和街坊规划指引,将宏观层面的规划意图分解落实到各片区与街坊,更加有效地控制引导各个层面城市风貌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我国城市设计改革工作的核心.而从长期的实践来看,关于此层面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确认、要素的规范表达,以及要素在分级管控、弹性管控中的操作性等几个关键问题,仍然困扰着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基于武汉市的探索,尝试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主要包括一个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一个要素规范表达体系,以及一个要素分级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及现状城市韧性的不足,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并总结规划编制中的难点与重点,探索疫情防控标准、防控体系、用地与设施、大数据应用系统、生命线工程、灾后恢复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以期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提高城市韧性提供基础,为疫情防控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岩  贺旭生  杨玲 《风景园林》2020,27(1):30-34
蓝绿空间系统规划作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传导和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引导蓝绿空间分类细化和建设实施的重要途径,是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突出亮点。编制的重点是中心城区的城镇发展区层次,应包括总则、系统布局、用地分类规划、蓝绿空间控制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等内容,应遵循生态优先、安全优先、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编制技术路线。作为专项规划,还应在现状评估体系、多元规划实践的技术体系、相关规划协调、规划传导机制、面向实施的政策保障措施等诸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Problem: What is a “good plan”? Among their key goals, plans aim to communicate, influence and engage. Persuasiveness (the ability to engage and motivate) is, therefore, an essential plan quality. Unfortunately, all too many comprehensive plans lack this important quality. In addition, state planning mandates intended to strengthen planning can instead worsen this shortcoming.

Purpose: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communicative and persuasive qualities of plans in states with and without planning mandates.

Methods: A specially designed protocol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communicative and persuasive qualities of comprehensive plans. Plans of 20 municipalities in states with planning mandat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20 municipalities in states without planning mandates.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resul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Wilcoxon–Mann–Whitney (U) test and simple t tes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Requir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prepare plans did not result in better plans—at least as measured by a protocol tailored specifically to assess the persuasiveness and communicative quality of plans. Plans prepared in mandate states were much more rigid and standardized than those prepared in nonmandate states. Nonmandated plans also scored much higher in terms of their narrative and storytelling qualities than mandated plans. Private consultant involvement in plan mak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mmunicative and persuasive qualities of plans.

Takeaway for practice: Plans in all 40 municipalities fell far short of the ideal communicative and persuasive qualities set forth in the protocol. The deficiency was greatest in states with planning mandates. The involvement of private consultant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plan quality, while the provision of state funding for planning did not.

Research support: N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