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懿慧 《城市住宅》2021,28(4):127-129
生态田园城市是"田园城市"理念在当代中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城市模式.结合芒市规划实践,通过分析其特色条件和建设目标,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统筹城乡关系、导入绿色产业、植入本土特色等发展策略,为更多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针对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本文旨在剖析公园城市的价值目标,明确公园城市的建设目的,借鉴景观生态理论构建"斑块—廊道—基质—中心城区"的景观结构模式,建立广西公园城市的建设架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广西在绿色斑块、绿色廊道、生态基质和中心城区方面建设公园城市的实施策略,为今后广西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园城市是基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宗旨而提出,是未来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新导向,打开了城市建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并将公园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文章以枣子巷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打造为例,从改造策略中分析公园城市理念在老旧街区改造的实践路径,并总结出该理念用于老旧街区改造在实践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应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印证了我国当前所处的生态文明时代应坚持不懈地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有序地开创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的新探索.公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具体实践,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公园城市体系完善过程中,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各要素的承载体,应该全面展现街道空间回归于人、回归于自然的重新生长.因此,从共享街道理论延伸到街道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方能支撑宜居宜业的美丽公园城市加快成型.  相似文献   

5.
张要  吴善荀 《四川建筑》2021,(3):14-16,20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是城市发展的不变追求,公园城市是我国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提出的以生态资源为抓手提高城市综合价值的新发展模式.文章从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角度探讨了建设面向未来公园城市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构筑条块结合的多层次公园体系,形成"四级条形公园"串联"四级中心公园"的无边界公园城市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  相似文献   

6.
刊首语     
正从古老的桃花源到传统园林,从霍华德田园城市到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再到公园城市…….;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历史发展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至今人们仍没有放弃对人类理想人居环境的寻找。记得刚参加专业工作不久的1983年,我和另一位年轻的同事到合肥开展《城市绿地分类、定额和布局研究》的课题调研,当时的吴翼副市长亲自带领我们实地考察了合肥的园林建设,一路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印象最深刻的是合肥城市发展的新构想,他告诉我们合肥正在努力建设"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优美舒适的园林化城市,让城市居民感觉生活在公园之中。合肥在1979年创新性地编制了我国第一个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以环城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项链,以"三翼状城市格局"为骨架,从城市西南方向建设巢湖引风林以降低城市气温,在西  相似文献   

7.
韦新宇 《规划师》2022,(S1):94-98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深挖公园景观生态内在和外在价值,构建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公园景观,对缓解城市过度建设带来的人居环境、生态、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凸显人、城市、自然“人—城—园”和谐关系,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生态与景观的共同特征,探索生态元素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的内在联动关系,提出“景观特征—景观功能—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设计策略,构建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共融的空间格局。同时,以广西独秀峰公园为例,通过打造“独秀峰—秀湖”山水生态基底,制定针对各类景观的生态设计策略和措施,实施“两核六大生态”项目,进一步促进公园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效益产生,以期为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内涵的演进,为我国城镇化实现低碳绿色新发展开辟了路径。以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路径的转变,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是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在明确建设指标的前提下,遵循从宏观格局到微观营造,从空间布置到内涵提升的逻辑,从公园格局、公园体系、公园品质、公园形态四方面构建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策略,最终细化出六类行动落地计划。研究表明,江宁形成了境、城、园、人四个层面的公园城市建设框架,创造性地探索了POD(以公园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为EOD(以生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城乡规划领域的运用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公园城市是继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目标之后,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阶段关于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全新理念,对于探索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理论研究,在深度剖析公园城市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模式公园城市的实践案例,从系统思维视角提出公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和超大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需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基本前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文章在解析生态安全与民生福祉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系统观、区域观、过程观、层次观的首都生态安全观,并将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解构为基本生存、可持续发展和人居品质提升三大需求层级,明确了京津冀区域、市域和中心城区不同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点,形成多层级—多尺度的首都生态安全格局总体框架,并进一步提出分区、分级、分类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以期为首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精细化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雄安新区现有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基于田园城市模型和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以白洋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生态基底,探讨绿色循环低碳产业模式,进而构建系统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田园城市、绿网城市、紧凑城市探索城市空间形态布局,结合对绿色基础设施、绿色交通、绿色技术的研究提出适应地域空间环境的生态城市设计策略,为雄安新区和国内其他新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我国在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过程中的理念转变和对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建设公园城市,重点任务就是探讨在不改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工程的前提下,将现有绿地资源盘活并加以利用,以实现公园绿地空间的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同时提供游憩空间,研究二者协调发展对城镇和人民有着深远意义。在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区域,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从小城镇公园绿地本体入手,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优化研究。结合现状公园绿地分析游憩与生态供给情况,提出内部功能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实现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与提供游憩功能并行,为小城镇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控制线划定是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在锁定"红线"的情况下,如何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如何合理利用生态控制线内土地,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是现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生态控制线的定义和内涵入手,探讨了生态控制区划定对新时期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江门市公园城市建设为例,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用地规模确定、生态控制线划定、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四个方面,探索实现生态控制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园城市为当前城市营建和人居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公园城市的主要空间载体和意象构成,是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起源,本文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探究城市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分析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桂建规园[2020]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全区遴选部分市、县开展广西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目的与重要意义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我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多年来开展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公园城  相似文献   

16.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溯城市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演进,分析并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4个转变:即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工作主体的转变,建设模式的转变,建设内容的转变。从人的需求、绿色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和人居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逻辑,提出了构建以人为主体,绿色公共空间为客体,风景园林为介体,人居环境为环体的"四体共融""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具体途径一是打破城·绿空间边界,"园""城"融合;二是丰富人·绿互动方式,"园""人"融合;三是激活城·绿内在价值,"园""业"融合。以推进新时期全方位开放、多元模式运作、全域公园化"公园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1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愈发渴望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而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漳州市郊野公园概念规划结合自身特色,遵循"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了控制城市蔓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改进设计手法的规划路径,打造了一个自然原真的郊野公园,优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生态多样性,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为漳州市开拓了一条生态优先的城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园城市"的理念可以从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史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撷取若干城市地区案例,从其发展历史中明晰"公园"的意义,探讨历史上规划与治理体系在推进公园建设、促进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国情定位当代"公园城市"理论的核心价值与要义。"公园城市"将"公园"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城市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核心工具,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其价值核心在于倡导"公共"与"公平",其运用应当以保护和重建地区生态为出发点,致力于缓解中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对于"公园城市"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狭义的"城市公园",必须从地区的角度理解,其发展要和多层次的空间规划体系结合,规划中要从强调"绿地系统"发展到强调"公园体系",要运用"公园城市"理念推进规划与治理体系的革新,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同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福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高密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的背景下,指出绿色开敞空间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设理念、公园体系和建设模式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明确其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前提条件、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总结提出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包括生态定量综合评估、优化空间连续布局、多层空间结合的立体发展思路,开展全生命周期分类管控。  相似文献   

20.
在高密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方向的背景下,指出绿色开敞空间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优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密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设理念、公园体系和建设模式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明确其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前提条件、基本原则和实施标准,总结提出绿色开敞空间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包括生态定量综合评估、优化空间连续布局、多层空间结合的立体发展思路,开展全生命周期分类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